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国涌 《各界》2008,(5):61-63
1934年冬天,杭州<东南日报>记者黄萍荪夜访陈布雷,当时他从浙江省教育厅长位上卸任不久,住在西湖小莲庄.记者问他当年发表在<天铎报>的文章哪篇最有代表性,他说是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际的社论,题为<钱鏐弩,鸱夷血,呜呼寂寂!>,……  相似文献   

2.
阿友 《侨园》2012,(12):16-17
在安徽天柱山下一个风光迤逦的县城里,一位72岁的传奇牙医,在近半个世纪执业生涯中,积累了数以万计、重达一百余斤的"离体牙",并历时6载倾其所有,用这些废牙"打造"出惊世杰作"中华人牙第一塔",并荣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和国家专利。20 12年初秋的一个上午,记者走进了这位传奇老人的传奇世界……  相似文献   

3.
韩晟昊,韩国华侨。他70余年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与数位韩国总统交好,被称为他们的私人保健医生;受卢泰愚总统之托,秘密前往中国联络中韩建交之事;获得了代表韩国最高荣誉的国民勋章……传奇的人生中,韩晟昊又充满了一身正气。从他与台湾的恩怨关系中,足可看出他生命的传奇与为人的正气。  相似文献   

4.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5.
小雨 《各界》2008,(10):68-70
杨宇霆、常荫槐是张作霖的老部下.张作霖被炸死后,二人不把少帅张学良放在眼中,并阻挠奉天易帜.是否杀掉杨、常,张学良占卦问天,于是有了这篇传奇.……  相似文献   

6.
当年,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塑像是如何产生的?黄继光塑像是出自何人之手,7日前,记者采访了今年已80高龄的郭振和教授.郭老曾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没有黄继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他对照着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黄继光的雕像任务,并成为以后媒体刊登黄继光形象的范本.当记者问及郭老雕塑英雄黄继光的经过,郭老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这段尘封六十多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在肯尼亚民间流传着一个古老 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肯 尼亚的土地上出现了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是肯尼亚人民最早的祖先吉库尤。吉库尤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任何困难时,只要举起双手向圣山──肯尼亚山祈祷,结果便逢凶化吉,有求必应。就这样,吉库尤在肯尼亚这块土地上繁衍后代,建立家园,为肯尼亚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在历史前进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肯尼亚的国土上涌现了又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立志要消除殖民主义者留下的贫穷、落后和愚昧,在肯尼亚创造一个繁荣、幸福和美好的新天地。当他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  相似文献   

8.
薛岳,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及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他原名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的崇仰.薛岳个性耿直不喜钻营,能在派系林立、恶性倾轧的国民党军中拔尖而起,完全凭借历次战役立下的赫赫战功,因而有国军"战神"之称.将军一生传奇,他虽已走远,人们仍记得他的脚步声…… 血战元帅府护卫孙中山 近代史上,大凡叙及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广州蒙难,必着重描述蒋介石如何冒险犯难,登上永丰舰营救中山先生而终获信赖,许为国士.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记者:现在高铁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国家名片,这张名片不仅有技术含金量,更有精神和文化含金量。中国中车在让高速动车组遍布全国、走出国门落地全球的同时,展现了央企怎样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郑昌泓:中国高铁被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誉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这背后是中国高铁成功实现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由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跨越的传奇。传奇是事业的传奇,更是人的传奇。创造这份传奇的正是默默  相似文献   

10.
刘道玉 《各界》2022,(2):31-34
易中天,留校任教一波三折 易中天是全国著名的学者.他的学问跨越文学、美学、语言学、戏剧学、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是当代名副其实的全才.可是,他的成才和治学却颇有些传奇的色彩.他赶上了大好时代,虽然没有大学本科学历,但他以同等学力考取了武汉大学古典文学的硕士生.然而,他研究生毕业后,却遇到了学非所用的麻烦.那么,他是怎样被...  相似文献   

11.
韩静怡  卢朵宝 《侨园》2006,(4):32-33
他,收藏界无人不晓,家中却无众多藏品示人;他至今未娶,却号称有“三千佳丽藏后宫”;有人用“家财万贯,身无分文”评价他;藏族同胞用“西藏神鹫”来赞颂他……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笔者来到中国藏家研究中心,聆听这位“雪域之子”的收藏传奇。  相似文献   

12.
蔡登山 《各界》2008,(12):20-22
集政治家、文学家、编辑、记者等身份于一身的杨刚,自反右斗争中去世之后,名字便久为人们所忘却了.但她的好友萧乾自1978年以来陆续发表一系列的文章,让人们再度对她有了了解和认识.萧乾说他是于1929年在燕京大学包贵思教授的寓所认识她的."杨刚得悉我曾于1926年因参加CY(共青团)被捕,就主动同我接近.……为了引导我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她给我写了上百封信.……  相似文献   

13.
孙大光 《侨园》2014,(12):22-23
实事求是讲,记者第一次见到这位其貌平常、穿着朴素的老人时,根本没法将他和学者联系在一起。但见到他递过来的名片才恍然大悟:老人的确不简单——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辽宁省满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常务理事、抚顺满族姓氏民俗研究会研究员……老人家住抚顺,过去是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4.
谈起台湾作家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他一生不仅著作等身,亦是一位多情才子.李敖的情感经历与他笔下那颇含激情的文章一样,无不充满传奇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孙大光 《侨园》2013,(9):20-21
本文中的被采访者是个非常传奇的小人物,但他却是一个张志新烈士式的"大人物"。他曾是县城一家工厂里的工人,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小学还没毕业就因为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他,经过苦读,不但掌握了大量文化知识,还自学了马克思等中外名家丰富的经典著作和书籍。他学以致用,以自己掌握的理论联系到当年混乱的社会现实,不仅对"四人帮"里张春桥的文章提出了尖锐批评,还对那场文化大革命旗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更难能可贵的是,1968年他16岁时,竟然第一次喊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振聋发聩的响亮声音。比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早了整整10年。对于他的"倒行逆施",领导曾发动全厂3000多工人批判他;公安局以"现行反革命"罪逮捕了他,在身陷囹圄中,他以大义凛然的豪迈气概,始终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继续写出大量批判"四人帮"和质疑文革的文章。最后,实践证明他是对的,他就是铁骨铮铮的唐春翔。最近,记者有幸和他面对面,访谈中,唐春翔提出"永远在一切领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唐生智一生充满争议:他信佛,却又在战场上浴血,有“佛教将军”之称;他几度起兵反蒋,也几度帮助蒋介石作战;他是力主抗击日寇的南京保卫战最高指挥官,却又仓促弃城撤退,没能避免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文革”时期,唐生智遭受冲击,宁死不愿“揭发”贺龙等老干部,又是一段传奇。唐生智的二儿子唐仁理现为香港居民,为我们讲述了他眼中的父亲唐生智。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总理沙龙乃枭雄也:身背赫赫战功、硬闯圣殿山、软禁阿拉法特、定点清除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在他的人生哲学中,似乎只有胜利、前进,绝无退却、妥协。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乃枭雄也:亲手创立巴解组织、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30多年不屈不挠反抗以色列、至今仍高居庙堂之上,位及权力之巅。  相似文献   

18.
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朱镕基新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同日,江泽民等7名常委和采访十四大的记者们见了面.江泽民总书记热情洋溢地把这位曾与他在上海共事的同僚介绍给了世界.当数以百计的照像机镜头对准朱镕基时,他礼貌地举手向大家致意,一向严肃的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 1988年的春天,上海市第七任市长的候选人名单中,出现了朱镕基的名字.上海人很想熟悉他.可是朱镕基却婉言谢绝了记者们的采访,他请求记者们帮助,尽量少发.其实,务实的朱镕  相似文献   

19.
杨成武上将的婚姻很简单,又不简单。他的家庭很美满,却又遭到过许多不幸。在已经逝去的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杨将军身先士卒,戎马倥偬,难得和家人团聚一次。如今,他和他的夫人赵志珍已经跨过金婚、钻石婚……在杨将军九十华诞前夕,记者拜访了杨将军的夫人赵志珍,并请她转达对杨老的问候,同时作了如下采访。记者:“‘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这是杨将军在您71岁生日时,特意  相似文献   

20.
沈殿成 《侨园》2007,(3):2-5
韩国韩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联合总会总会长韩晟昊博士,韩国华侨。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传奇:与数位韩国总统交好,被称为他们的私人保健医生;受卢泰愚总统之托,秘密前往中国联络中韩建交之事;获得了代表韩国最高荣誉的国民勋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