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并非新生事物,然而在实践中却始终处于自发、无序的状态,缺乏在机制构建层面上的关注。当前,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正在由“侦查中心主义”转向“庭审中心主义”,对于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的讨论也由此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面临诸如理念滞后、信息不畅、工作冲突、效果不佳的实践困境。实现反贪侦查人员旁听庭审工作的价值,应在系统化、规范化的基础上构建一种相对合理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构造历经侦查中心说的主导与诉讼阶段论的认识,在对司法规律的探索中逐步确立了审判中心主义模式。这一模式的确立符合司法的中立性、对抗性、终局性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历史变迁与制度文明进化的产物。在审判中心主义的指导下,我国刑事司法须将定罪量刑确定为审判者的专属职权,引导控辩双方围绕证据展开对抗,在程序正义的保障下追寻实体正义,确保被告人的充分参与和律师有效辩护,将权力控制与权利保障统一于审判程序。  相似文献   

4.
入世给我国的审判工作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些影响集中体现在国内法的适用,案件的审理难度,审判机制及法官素质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世贸组织规则的内在要求所致。  相似文献   

5.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可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变革我国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可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变革我国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强调法治、人权的时代,无论从价值取向还是实践的效用来看,英美法国家“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认可。大陆法国家也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从英美法国家中吸收越来越多的制度设计,可以说“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是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这种潮流下,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已经作了部分变革,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具有“准庭审中心主义”的诉讼构造。但是,侦查模式却与“庭审中心主义”的要求格格不入,怎么办?笔者尝试找出这一矛盾的深层原因并以各国侦查模式的共性作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模板,进而提出我国侦查模式变革的目标和保障这些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加入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沉默权问题引起了各方面广泛议论。中国如若引入沉默权,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利弊共存,本文着重对利弊两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发展沉默权制度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利是长远的,弊是暂时和局部的,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9.
德国侦查程序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渐发生了变迁与整合之趋势:侦查程序渐次取代审判程序的中心地位,而且侦查程序的发展方向又受到超国性、跨国性法整合的直接影响。我国的刑事诉讼在实践中体现的是侦查中心主义的特征,这是与现代刑事法治原则相违背的。学界几乎一致地认为我国刑事诉讼应变侦查中心主义为审判中心主义,但这又与比较法的走向产生了明显的背离。我国应紧扣刑事诉讼结构重心转移的时代背景,借鉴德国因应侦审结构转移的各种举措,完善刑事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理论界将其称之为审判中心主义。目前,人们已经对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实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审判中心主义并非是一个绝对、普遍的概念,其适用范围有其限度,而所谓审判标准又存在多种面相,无法整齐划一。实现审判中心主义,需要多种措施配合。目前,可以选择通过形成法律解释共同体,以法律方法/技术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论科技发展对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与科学技术的日益紧密结合,对侦查观念和程序、侦查的功能、侦查措施和方法体系产生复杂影响,具体表现在:科学技术扩大了侦查对社会生活的干预程度;科学技术改变了侦查的表现方式,使侦查方式更具隐形性和强制性;科学技术改变了侦查的制约方式,增加了对侦查进行审查和救济的困难,也改变了证据体系以及证据法规范;科学技术影响侦查措施体系的整合,形成传统侦查措施与高科技侦查措施综合应用、优势互补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WTO将对我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民商事纠纷的全球化及新型化将对法院审判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更新审判观念,完善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妥善审理事关入世的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诉讼相一致的审判模式,促进执法统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我国司法公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有关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的修改,增强了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在犯罪嫌疑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技术侦查、律师提前介入刑事诉讼等重要环节进行了修改,其颁布势必对职务犯罪侦查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反贪侦查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检察机关应积极研究应对策略,切实维护侦查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观念及其对侦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侦查与社会观念相互作用,形成互动关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社会公众的正义观在大多数时候仍是实体正义,正义观激励刑警们产生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但可能发挥出促使侦查异化的作用:社会公众对社会秩序的需求非常强烈,增加了侦查部门的破案压力;秩序观对侦查的影响是: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普遍提高,对侦查提出了更高的权利保障要求;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日益普及,对侦查提出了更高的程序公正要求;社会公众的证据意识逐步强化,对侦查提出了更高的事实证明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意味着强化司法权、约束侦查权的改革方向,但它有别于审判中心主义。改革必然会对检察机关提出更高办案质量要求,也会给检察改革带来影响。应对这场改革,检察机关就必须提高公诉能力,转变职务犯罪侦查模式,扭转法律监督职能弱化的局面,协调好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冲突,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刑事司法理念,庭审中心主义来自于司法改革实践的提炼,需要在学理上加以系统阐释.庭审中心主义直面的现实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杜绝庭审虚化、防范冤假错案、树立审判权威和推进司法改革.庭审规则体系的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的贯彻、控辩平等对抗的落实、庭前程序与庭审程序的有效衔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妥善设置、裁判文书说理应围绕庭审活动展开等是实现庭审中心主义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侦查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效益是侦查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侦查效益的主要因素是犯罪因素、侦查自身因素、自然和意外因素。追求侦查效益应当遵从时效原则、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成本和风险原则、最佳与满意原则。实现侦查效益最大化应重点做好加强侦查队伍建设、加强侦查科技装备和刑侦基础工作、提高侦查决策水平、讲究侦查艺术和侦查谋略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技术对犯罪侦查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对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其中,对犯罪侦查工作影响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有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侦查空间,在原有物理空间外,增加了一个虚拟空间,也使电子证据成为一种常见的证据形式;二是影响着犯罪客体,信息技术广泛地被运用于犯罪,犯罪手法也具有了信息化的特征;三是改变了侦查环境,升级了侦查工具,侦查办案已与网络与计算机密切相连;四是促进了侦查途径与方法的演变,侦查途径更具多样性,“电子资源”广泛存在,“数字化侦查”已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面对这些变化,侦查主体应转变思路,更新理念,通过对信息化背景下犯罪情况的研究,探寻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9.
侦查目的论探讨的是侦查程序与后续的起诉和审判程序的关系。关于侦查目的,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审判准备观、公诉准备观、侦查独立观。由于诉讼价值观和诉讼结构的影响,我国在侦查目的上实际上奉行的是审判准备观,这使得我国的侦查程序在设计和运作上存在着诸多硬伤,亟待通过新型侦查目的观的塑造予以变革。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对侦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对侦查的对象——刑事犯罪的影响体现为:在手段方面进行科技化改造,在领域方面促使其进一步增大;对侦查能力的影响体现为对侦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及对侦查理念的进一步拓展;对侦查法治的影响体现为侦查法治的文明化程度不断提升与现代科技为侦查法治带来了一些争议性问题;对侦查学的影响体现在侦查学和刑事技术学的融合和分化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科技的语境下,刑事侦查要辩证地对待现代科技的影响,促进侦查能力、侦查法治和侦查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