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埔》2013,(5):4-41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群体。当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满怀救国救民的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走进了黄埔军校;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近暮年,期盼统一。他们用壮举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本色,用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人生的传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要面对诸多重大挑战。其中,人口老龄化便是严峻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黄埔》2012,(5):4-48
光阴荏苒,昔日的黄埔同学,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面前。2008年底,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朱馨 《今日浙江》2010,(4):22-23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浙江60周岁以上老人达到729万人,占全省总人数的15.56%,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60周岁以上老人的15%。预计到2040年前后,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460万,约占总人口的32%。我省是全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凸显,养老服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王丰艾 《黄埔》2010,(4):28-28
照片中这位老人叫王兆澍,黄埔军校二十二期一总队步科毕业,江苏镇江人,现居天津河西区。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6,(2)
正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群体。当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满怀救国救民的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走进了黄埔军校;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近暮年,期盼统一。他们用壮举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本色,用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人生的传奇。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平均年龄已90岁。他们  相似文献   

7.
走进上海中福会养老院大楼,迎面而来的是几个大字——“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老人”。这正是上海中福会养老院的办院理念,语出自中国福利会的创办者宋庆龄女士“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孩子”一句,体现了中福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福利思想。  相似文献   

8.
岳升阳 《北京观察》2013,(12):70-74
侯先生不论是提建议还是发呼吁.总是坚持一条原则,即它必须是自己研究领域内的事情,一件事如果超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就没有发言权了。  相似文献   

9.
张扬 《黄埔》2009,(2):25-27
鲁整与“五四”运动同龄,孝感城关人,黄埔军校十期学员。戊子年春,笔者慕名走近这位精神矍烁的老人,感受他那惊人的记忆力,清晰的思维,文雅的谈吐,以及他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记下了他人生中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0.
李忠诚  陆东红  曹燕 《黄埔》2014,(6):4-72
正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群体。当年,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他们满怀救国救民的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走进了黄埔军校;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中,他们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虽近暮年,期盼统一。他们用壮举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本色,用热血诠释了黄埔精神的真谛,用生命书写了人生的传奇。这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目前平均年龄已近90岁。他们经历了战场的炮火硝烟,目睹  相似文献   

11.
武诗 《当代思潮》2012,(9):44-46
2012年,64岁的李建荣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子。她曾是一家国企的计生委主任。1979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李建荣流产了第2个孩子。曾有妇女问她“独生子没了怎么办”,她则答:“这不是你该考虑的问题,上面一定会解决”。而如今,再提起这套说辞,她的语气间却少了一些坚定,多了一些哀怨。  相似文献   

12.
一位90年代离休后的古稀老人,不去享受晚年的天伦之乐,不顾儿女的苦苦挽留,孤身在外租一处简陋小屋,在风烛残年写出十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和民俗传说,他整日走街串巷,连地下飘落的一张废旧报纸和烟盒儿部不放过,被人们称之为捡垃圾的怪老头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史上曾诞生过这样一所军校,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所军校创办的目的,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所军校把亲爱精诚作为校训;这所军校的大门两侧曾有一幅对联让军校师生刻骨铭心: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这所军校的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大庆 《黄埔》2011,(6):36-37
在吉林省黄埔同学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他——1926年5月出生,而今腰杆笔挺、思维敏捷,走路健步疾行、说话铿锵有力。据四平史志记载,日伪时期,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他,将一位好勇狂傲的日本教师摔倒在地。多年后,这段为国争光的历史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他就是四平市第二届、三届政协委员、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四平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马恩波。  相似文献   

15.
近日,惠阳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该区的“五保”工作已走在全市前列。日前,东汀时报记者来到惠阳区的两问敬老院,深入了解敬老院里“五保”老人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13,(6):F0004-F0004
近年来.河南省民政厅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全面加强敬老院建设,努力为五保老人打造幸福家园:不断加大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新建改造了一批敬老院,目前全省敬老院总数达3200多所,改善了五保列象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大庆 《黄埔》2013,(3):13-14
初识黄埔老人,觉得他们普通平凡。但随着了解的加深,发现他们是一群值得人们去学习和仰视的人,尤其是他们身上体现的黄埔精神更是值得我们颂扬。黄埔精神是一种纯粹的中华民族精神,她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我深知自己的学识无法精准地定义和概括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8.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19.
高林 《黄埔》2008,(1):62-63
在贵阳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生活着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黄埔老人。不少媒体和个人带着好奇走近他,这不仅缘于他百年风雨人生里装满了许多传奇故事,更在于人们想探究他百年健康人生的长寿秘诀。他就是可称得上传奇人物的张葆琛老人。  相似文献   

20.
龙钢 《今日上海》2012,(3):54-55
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人应该都记得,有一部名叫《渡江侦察记》的电影。影片讲述的是,1949年人民解放军在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积极准备横渡长江,继而南下解放全中国的故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当年看过此片的观众对片中那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员小马留有深刻的印象。殊不知,“小马”的原型就“近在眼前”。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水兵、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海军战斗英雄王维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