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宪法解释者,他对建国宪法的解释结束了纵贯美国早期宪法史上的路线之争,解决了1787年制宪者"合众为一",却未"定于一"的建国不彻底的问题,由此成为新宪法秩序的奠基人。回到内战这场宪法危机所规定的宪法解释场域,林肯认为联邦共同体是永续的,因此南部蓄奴州无权单方面退出;由国父们所开创的立宪共和国是一场试验,而共和国是否有能力对抗内部敌人而维持领土完整,将是由战争结果加以裁决的问题;林肯是宪法的"维护者、保护者和捍卫者",护宪的前提在于护国,因此"拯救联邦共同体"是林肯这位战时总统至高无上的目标。一方面我们要在早期宪法史中发现林肯。另一方面,林肯可以成为我们进入美国宪法史的一种方法,丰富我们对于这段"漫长"而又"拥挤"的美国早期宪法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检察风云》2007,(19):6-8
从"法制"到"法治"   1997年9月,一个金色烂漫的寻常秋日,却永载共和国史册.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来自全国各地的党代表们云集一堂、集思广益,为党的十五大献计献策,为共和国的民主法治建设"隆重剪彩"--……  相似文献   

3.
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权利、民主和偏私分别是美国宪法的价值起点、制度起点和人性起点。这三个逻辑起点决定了美国宪法的制度选择和设计:在纯粹的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之间选择了共和政体;在小共和国(邦联中的州)和大共和国(联邦)之间选择了大共和国;在集权政府和分权政府之间选择了分权政府。美国宪法之父们的这种思考给后人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宪政法权运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古田会议纪念馆联合承办,坐落在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革命圣地——古田。在共和国法制摇篮展览馆的第五展厅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一张土地革命时期的石印小报,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当时闽西各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审判、调研、普法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以立法形式,正式决定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今天,我们迎来了首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对于我们法律人而言,是一个神圣的日子。32年前的今天,现行宪法也就是82宪法正式实施,这一天成为国人尤其是法律人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进人新世纪以后,我国将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几年来开展广泛的普法  相似文献   

6.
<正> 宪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特点和范围问题,是现代法律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由苏联新宪法和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宪法的实施;在社会与国家生活中宪法的特殊作用;宪法在法律文件体系中的最高地位和法律规范的崇高成望决定的。研究宪法调整问题的迫切性,随着创制法律活动的蓬勃发展在增长,这是贯彻实施1977年1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的整理苏联立法使之适合苏联新宪法的组织工作纲要及加盟共和国  相似文献   

7.
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的影响集中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但其影响过程前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以降,后可延续至20世纪80、90年代。其影响的方式体现为翻译出版苏联宪法的教材、著作和论文,苏联法学专家直接开设"苏维埃国家法"课程介绍苏联宪法理论;影响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宪法概念、宪法作用、宪法本质、宪法与法制和法治的关系、人民权利与公民权利、宪法学体系等方面;影响的结果可归结为宪法学研究"阶级斗争范式"的形成、以国家学说为核心的宪法学体系建构以及轻视宪法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在清末民初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两个“大跃进”时期与类似的日本各个法律现代化时期横向加以比较,不仅回顾了法制发展的历程,同时探讨两次法制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并为此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学的意义而言,每一部法律都有其独特的立法功效,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法制文明的价值,但总有一些立法,或因其在立法史上所闪烁的里程碑光芒,或因其所蕴含的卓而不群的法制理性,或因其所折射的民主法治精神,或因其对社会和民众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从而成为经典的立法之作。当20世纪最后的钟声敲起、21世纪的第一道曙光已经照亮之时,我们循着时间的轨迹,重走共和国20年来的立法道路,并从中梳理出十大经典立法,以铭记共和国最为耀眼的立法成就。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1.
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的产物,但是宪政的渊源却可以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共和国的立宪主义政治理想和实践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采用财产取代身份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政治体制中贯彻民主、法治等基本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立宪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比较 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为适应当时商品交换的需要,在罗马共和国出现了一种称为"诺达里"的家庭书记,专为主人办理法律文书事务.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由于罗马法的繁杂和处理法律事务的需要,"达比伦"一专业法律代书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12,(24):7-11
十字路口的修宪使命1980年,中国走到了希望与焦灼交汇的十字路口。此时,告别"文革"、拨乱反正虽然已历数年,改革开放、法制重建亦已起步,但"文革"遗毒依然没有彻底退场,甚至寄生于身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中。如何清算专制主义的累累罪恶?如何修复惨遭践踏的民主法治?如何拯救几近崩溃的国家制度?如何稳定极端混乱的社会生活……所有这一切都亟需宪法重新提供答案,制订一部新宪法由此被迅速提上日程。此时的中国,已经走过了一条坎坷的立宪道路。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虽然确立了许多基本国家制度,但诞生不久便在政  相似文献   

14.
<正>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又增加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法制"与"法治",虽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法制侧重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整,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司法、执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2月22日,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会议由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协办。来自全省各高校、科研机构与法律实务部门的近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人权保障与八二宪法实施30周年",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宪法民主制度"、"人权理论与人权保障"、"宪政理论"以及"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等专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的宪法监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60年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宪法监督制度。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的宪法监督制度的重点范围,主要是监督和审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否符合宪法或者同宪法相抵触,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外法学》1981,(1):13-18
<正> 一"战后宪法学"确实具有与战前宪法学不同的特点。然而,从大的方面讲,就学术的对象、重点、方法来看,其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的。为了说明这一点,首先谈谈各国宪法学的情况。"英国无宪法"。这是指在英国没有系统的宪法典说的。英国的宪法学不可能由宪法典的规定指明研究的对象,或者把宪法典作为研究的对象。宪法的基本部分是以不成  相似文献   

18.
冯麟 《中外法学》1983,(1):10-12
<正>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从1969年1月1日起实行联邦制。它由两个权力相等的国家——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两个共和国各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捷克民族议会和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规范分析,可发现我国宪法呈现出一种倾斜性的实施形态;而从比较宪法角度来看,我国宪法的实施方式在历史类型学上较接近于欧陆国家的近代宪法,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法实施"第一责任者"的国家立法机关倾向于采取自我谦抑主义的立场。这种实施形态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在现行宪法作为转型期宪法完成其转型之前,难以完全改变。但宪法转型已然发生,从现下即开始着手健全违宪审查制度,至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部整合出一种"合宪性审查优先移送机制",不仅至为切要,亦大可裨益于宪法转型。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09,(12):1-1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充分体现了宪法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