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技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在沈阳科技创新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科技精英的名字镌刻在共和国工业发展的史册上,为沈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为沈阳实施智能制造提升铸魂,一批又一批"大国工匠"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战略助力。科技精英与"大国工匠"丰厚了沈阳科技创新的底蕴,也铺陈了美好的未来。沈阳市正在由"沈阳制造"向"沈阳智造"和"沈阳创造"华丽转变。  相似文献   

2.
明炬 《当代党员》2022,(Z2):75-7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对建设科技强国的再动员、再部署,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近80年发展历史的"老字号"国有大型一类企业,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近年来,沈鼓集团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有利契机,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型辽宁建设的统一部署,凭借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优势,不断加大战略重组、重大技术改造和产学研合作,实现  相似文献   

4.
田辉 《党建》2023,(1):57-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一重大部署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导向。马克思科技思想的人本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的实践基础。在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价值旨归,回答了新时代科技创新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在准确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科学分析当今中国科技发展新特点的背景下形成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我国科技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指导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其中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在沈阳高新区的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代表辽宁科技实力的东北首家超算中心拔地而起,5000多万元的科技计划资金是这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把5000万元投入到一个项目,对于以前的科技计划来说,是基本不存在的,而当下,这正是辽宁科技计划体制改革"凝聚资源办大事"的一个缩影。科技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老工业基地实现内生增长的动力和引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省紧紧围绕健全技  相似文献   

8.
伍建民  黎晓东 《前线》2023,(10):60-63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首都北京的重要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近年来积极发挥科研机构的建制化组织作用,紧扣“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优化科技创新布局,谋划发展新局实现自立自强。在工作中,坚持科技创新突出需求导向、科学普及注重实际效果、智库研究强调质量为先、科技服务追求特色品牌,创新生态激活发展动能,努力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创造了200余项"中国第一",一座座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厂先后建立,一项项技术难关被攻克,一件件填补国内空白的大国重器被制造出来,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70年来,沈阳始终担负着"共和国装备部"的国家使命,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时期贡献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国重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沈阳市依靠科技创新等措施,不断推动装备制造、汽  相似文献   

10.
正新时代画卷振奋人心,新时代征程催人奋进。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辽宁以什么样的状态走进新时代,以什么样的发展谱写振兴新篇章?答案就是: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重塑"共和国长子"新辉煌。作为四个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是中国工业的龙头。可以说,辽宁的辉煌是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当前,在沈阳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道路上,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领导科技发展历史经验、遵循科技创新发展本质规律、研判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方面为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指明了科学方向。在实践方略上,以全面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重要保障,以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关键环节,以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基本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习近平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唯物史观为前提,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要求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根据"新时代"的新特点,拓宽"人民"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人民书写历史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其中国化,增强了"四个自信"的底气和无穷的精神力量;遵循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理解"新长征"中的重大使命,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1."新时代"代表着科技进步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著作中,深刻表达了科学技术对推动生产力起着关键作用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必将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重要生产力的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机器和大工业时指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走锭精纺机,因为它开辟了自动体系的新时代。"这里的"新时代",代表了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化学中的新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7,(21)
正中共漠河县前哨林场总支委员会始终恪守党的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弘扬大兴安岭精神,把对党的信念坚守转化为打造"两座金山银山"的实际行动,在"神州北极"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林场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协调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开放发展之路、共享发展之路"新要求,依托地缘资源,盘活固定资产,促进林场发展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6.
肖静 《当代贵州》2023,(7):72-73
<正>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永恒的主题。高校作为国家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阵地前沿,要深刻认识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人才、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切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实现工业智能化和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推行的两大战略性任务。工业机器人融合了科技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标志性技术要素,具有进步性、协同性、创新性等多重属性,以机器人开发和应用为主要代表的工业智能化是助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工业智能化通过生产率提升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外贸竞争力变革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助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其实现路径包括: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打造机器人产业的基础生态;引导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各领域的智能化改造,提升外贸竞争新优势;增强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赋予高校统战宣传工作以新使命新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四个体系"入手,推进"四个创新",不断提升高校统战宣传工作水平,推动新时代高校统战宣传工作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正安顺聚焦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新期盼、新希望,凝心聚力、锐意创新、埋头苦干、不辱使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奋力书写新时代富美安顺加快发展新篇章。安顺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以"新型城镇化+"为主线,突出军民融合、全域旅游,抓实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持续打好"一二四"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管丽娜 《新长征》2023,(1):29-3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战略重点,明确了推进方向。近年来,白山市江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突出“党管人才、政策创新、需求导向、载体建设、激励关怀”,努力营造创新务实、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环境,为打造生态宜居富裕和谐新江源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