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恢复性司法制度为解决校园欺凌案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不同,它要求受害者、罪犯、学校等各方的共同参与来认可被害人和罪犯的作用,承认受害者的权利和需求,鼓励罪犯承担责任,从而实现修复伤害、使罪犯重新融入社会、恢复社会关系的目的。这比惩罚制度更能符合学校教育学生增强社交技能、建立社区和保护学生的目标。虽然存有众多质疑,但恢复性司法制度所具有的特征和优势,对解决校园欺凌事件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我国当前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讨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与青少年心理恢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恢复性司法是在司法中促进当事人双方的调解,寻求当事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新整合。恢复性司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假设、关注的焦点、目标和根基。恢复性司法对英国青少年的实践发展较快。在对青少年的恢复性司法中,心理学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排除不适合参与调解者、促进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效果和心理学家作为恢复性司法中调解的协调人。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导引】校园欺凌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发布的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欺凌。2016年一项针对我国29个县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经常遭受欺凌的中小学生比例为4.7%,偶尔遭受欺凌的比例近29%。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7年《公共服务蓝皮书》也指出,从全国样本分布来看,有17.  相似文献   

5.
一段时期以来,国外倍加推崇的恢复性司法理念和具体方案不仅引起我国法学界、司法界的高度关注,而且一些基层司法机关还展开了恢复性司法本地化实践,其中在少年司法领域尤为活跃,为此,有必要围绕恢复性司法来深入探讨中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
校园欺凌,是文明社会的一颗毒瘤,它不仅给欺凌者自身心理带来危害,更给被欺凌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应该及时遏制这种势头的蔓延。本文分析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借鉴了美日英德四国防治校园欺凌的经验,提出了应对我国校园欺凌可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校园欺凌基于其攻击性、暴力性及危害性在社会中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从而成为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家层面上,我国逐步出台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或者指导意见对此予以规制,然而,这并没有实现所欲的结果。究其原因,这与相关立法或者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失有关,其中有对校园欺凌定义或者范围界定不准、校园欺凌管控主体责任不明、针对校园欺凌者的应对措施威慑力不足等弊病。在实质方面,这和校园欺凌管控制度设计与相关基础性理论的冲突有关。这主要表现为我国校园欺凌立法或者制度设计与平衡原理或者社会学习理论相悖,这是相关的校园欺凌制度或者规范性文件不能发挥应有效能的深层因素。因此,应当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校园欺凌制度设计,从而实现校园欺凌现实与逻辑的有效对接及重构。  相似文献   

8.
如今,校园欺凌的现象愈发严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学术界现在也把目光投在了这个问题上,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并没有法律法规对于校园欺凌的明确规定,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力和预防的效力。笔者在本地发布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成因,收集分析数据,在立法层面和其他方面,预防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努力为青少年创造安稳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陈天鑫 《法制博览》2022,(32):135-137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也成了当下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欺凌的问题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热点。全国各地区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违反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背弃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实质精神。当代是信息化网络时代,校园欺凌事件呈现出了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广、低龄化的趋势的特点。基于这样的事实,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还是司法部门都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去制止校园欺凌。它不仅造成了未成年人身体的伤害,而且还造成心理和精神的极大损害,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少年司法制度改革作为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方面,轻刑化和行刑社会化是其两个显著特点。恢复性司法作为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实现修复正义”和“重塑社会和谐”为基本目标的青少年犯罪防控模式,代表了西方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新趋向。尽管我国司法制度对恢复性司法这一新的司法模式尚未明确认同,但是这种模式实际上与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特有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恢复性司法是司法哲学的变革,其关注的重点不是加害人的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而是对人及其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及如何修复这些伤害。通过介绍和讨论国外恢复性司法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操作模式及其效果评估等,在探索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文化基础及实践传统基础上,笔者系统总结和提炼了中国为什么要引进现代式的恢复性司法的原因,同时通过讨论中外恢复性司法的异同及国内恢复性司法进一步发展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更加清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是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自发探索出的一项制度。很多学者用恢复性司法这一来自于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并不恰当。这种解释没有对我国的自生自发的制度加以正确研究和揭示。本文通过比较来发现中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逐渐增多,也引起了社会和舆论的普遍关注。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社会影响力,因而,最好采用刑法来治理,但刑法也存在着法律规定上的不足。一方面,欺凌者大多未达到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法律缺少对于欺凌者进行教育收容改造的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现今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青少年创造了更好的生活与教育环境。但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等因素,以在校青少年为主的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家庭与学校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常规处理办法与不足,以现行法律为出发点探讨家庭与学校需要承担的责任。同时对预防校园欺凌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校园欺凌是一种校园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校园欺凌问题成为困扰教育工作者及家长的焦点话题之一。象牙塔的生活本该无忧无虑、多姿多彩,欺凌行为却犹如阴霾般浸染孩子纯洁的心灵。由于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以及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长的变化时期,无论是欺凌者抑或被欺凌者,在介入欺凌事件后,身心健康均会受到影响,促使自身形成更多的越轨行为。范围广泛的欺凌主体、不断升级的欺凌手段、愈发严重的欺凌后果都在提醒社会,校园欺凌正在危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群体,直面并解决校园欺凌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我国司法之所以存在着审判不公、司法人员腐败和效率低下等三大问题 ,其根本症结是司法乃至政治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为此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环节 ,司法体制改革不仅有司法机关内部机制的改革 ,也有影响司法活动诸因素的系统协调 ,以及司法机关外部机制的配套改革。因此 ,应是全方位、多层次、分步骤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刘宁 《法制博览》2015,(3):19-22,18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创新给货币的发行、流通带来了新的理念,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被其拥护者称为面向未来的一场实验,但其去中心化及匿名性等特点使自其诞生始便伴随着巨大的风险,给现行的货币监管及法律体系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应当明确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以比特币为突破,制定虚拟财产单行法,构建比特币价值认定办法,明确比特币合同效力认定思路,构建司法预警机制,才能化解其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使比特币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18.
张保国 《法制博览》2022,(32):156-158
校园欺凌的现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欺凌情况的原因较为复杂,可以由单一因素或多种因素造成,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其价值观树立尚未成熟,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心理上不好的变化。目前我国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得到完善,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本文讲解了未成年人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并对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的法律治理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为遏制未成年人校园欺凌行为贡献微薄的力量,让未成年人都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王舒宇 《法制博览》2021,(11):185-186
近几年校园霸凌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校园霸凌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本文针对校园霸凌的现状和法律上的缺失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学 《法制博览》2013,(3):118-1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产生对社会各个方面尤其是司法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微博因其直接、多元、开放的特点既成为网民维护权益、实施监督的新工具,同时也为新时期司法建设提供了课题。本文试从三方面对此进行阐述,结合微博的特点,比较微博对司法的正面与反面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