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佛教艺术在印度和中国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佛教造像题材反映了不同时代特征。在印度,佛教艺术经历了早期"无佛像期"和大乘思想兴起后以键陀罗和马图拉两种代表各自时代特征的佛像繁荣期;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石雕艺术历经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民族化、隋唐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而出现佛教造像艺术的辉煌、宋代佛教艺术的世俗化、元代造像艺术的短暂停止及其藏传佛教特征乃至明清时期石雕艺术的衰落。  相似文献   

2.
正不少人的印象中,古代肖像画往往千人一面,与西方追求精细和写实的绘画艺术大相径庭。其实不然,在明朝时期,中国已经出现了相当成熟的人物写实的绘画艺术。南京博物院藏有两套著名的明清肖像图册,一套是清代徐璋的《松江邦彦像册》,一套是佚名的《明人十二肖像册》。这两套画分别代表了明清时期最为出色的两支肖像画派的不同画法,可作明清肖像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鲁南地区遍布各时期重要的佛教遗迹与遗物,从类型上看,举凡造像、刻经、寺塔皆备;从时间上看,上起东汉,下至唐宋,连绵不断.东汉时期,这里出现了国内最早的佛教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的刻经别具一格;到了宋代,寺塔与地宫的不断发现证明了佛教信仰的持续.鲁南地区佛教的发展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不断本土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万建怀 《湘潮》2013,(1):53-54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统一的封建政权瓦解,各军阀长期混战,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大动乱必然导致大变革的出现,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开始于汉族融合,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特点,而文化的多元化除使用文字记载以外,还突出地表现在绘画艺术上。在这一时期民族绘画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作,并且,在绘画形式、绘画理论、绘画技法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为后世国画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7,(10)
佛教把崇拜的偶像刻凿、绘制在石窟内,形成宣扬佛教教义的场所。这些雕塑、绘画通称为石窟艺术。我国的石窟艺术大多形成于公元3—8世纪,分布地区较广,遍及全国各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位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又称"敦煌千佛洞"),而珍藏在这里的大量的绘制于石窟墙壁上的壁画,已经成为蜚声中外、驰誉全球的佛教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07,(12)
现藏巴黎卢浮宫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最伟大的作品,代表他的最高艺术成就。它是一幅直接画在白杨木上的油画。该画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6月28日,记者获悉,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共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10个类别。此次入选最多的非遗项目是传统技艺类别,共有96项。大足石刻卧佛启动修复6月29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启动本体修复,预计工程将耗时八年。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至两宋达到鼎盛,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全长31米的卧佛摩崖造像不仅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也是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像。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而且首先是一位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真理的人。在徐悲鸿看来,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决非“为艺术的艺术”,而是“为人生的艺术”,是通往真理的一个途径。在那时的现实中,这远远不是什么铺着鲜花的坦途,而是布满荆棘甚至鲜血的险路。徐悲鸿用他瘦弱的身躯和真诚无畏的灵魂,为了艺术和正义呕心沥血,付出了自己整整的一生。“独特偏见,一意孤行”1915年夏天,ZO岁的徐悲鸿穿着一件蓝布长袍和一双戴孝的白布鞋,来到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他心里装着宜兴初级女子师范的张祖芬先生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人…  相似文献   

9.
60年代的初期,当时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有幸跟随福建省群众艺术馆民间音乐采风组到一些地方去采集民间音乐。记得当时来三明的人有:省群众艺术馆的刘春曙,省歌舞团的洪永宏,龙岩山歌剧团的庄荣沛等等。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浩淼似海、异常丰富多彩,而又深不可测的中华艺术瑰宝——民歌,也是第一次接触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所流传下来的大量民歌,我们称之为"红色歌谣"。  相似文献   

10.
隔山 《党课》2013,(23):117-119
列宾是19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用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展示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相似文献   

11.
中州思絮     
屈兴岐 《奋斗》2002,(3):50-50
洛阳市向东,不远就是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寺院。汉明帝夜梦金人,立遣使赴天竺求佛取经。使者行至大月氏,巧遇两位天竺高僧。白马驮着佛经佛像回到洛阳,请高僧于明帝少时读书之清凉台,译《四十二章经》,建寺。参观后读一材料,内讲:“帝赦令于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建寺。寺在城东,怎么此处言之凿凿在西雍门外?向导笑曰,汉魏的洛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间美术源于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受到当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农耕文明在艺术文化上的反映,刻画出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信仰世界。如果说人类的生产生活始于制造工具,那么人类的精神生活就始于有意识的绘画与舞蹈。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岩画是人类历史上活动于贺兰山地区的北方猎牧民族凿刻在岩石上的一种岩刻艺术。它记录了远古时期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和北方猎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的经济形态。岩画内容所反映的题材主要是狩猎和放牧,以及巫师作法、祭拜仪式等宗教活动。贺兰山岩画的内容,除了反映猎牧经济以外,没有表现出采集或其他生产方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北方地区的草原、荒漠和沙漠地区,发现有数百处以细石器为主要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址,其中以我们与美国合作调查试掘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最具代表性。鸽子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共有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  相似文献   

14.
绘画艺术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千百年来,四川绘画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的100年里,更是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绘画艺术家和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5.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风靡一时,据有关部门统计,该画共印9亿多张,超过了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数,即全国平均每人一张还多。这在世界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这幅身价百倍的油画,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庭园的影响 日本庭园特别是古典庭园,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我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园林艺术,也与绘画、文学、诗歌、服饰等一样。在当时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反映。一千多年来,日本庭园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造园的每一个细部中去,  相似文献   

17.
正石家庄华唐艺术职业高中是经石家庄市行政审批局正式批准的一所全日制学历教育专业艺术高中。学校坐落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曲南高教区,占地260亩,可容纳学生千余人有教师百余人学校现开设音乐表演,声乐表演、器乐表演)、舞蹈表演、美术绘画、播音与节目主持、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戏剧表演(影视表演)等专业。"艺术,文化"的新式教育模式学生从高一入学即学艺术,学生在专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86,(5)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从事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计算)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时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即全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9.
(局部宋人摹本绢本设色)顾恺之(348—409),字长康,小字虎头,东晋无锡人。顾恺之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  相似文献   

20.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 ,需要研究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问题。为了较清晰地反映我国产业资源配置转换的过程 ,我们可以把这一转换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并具体分析每个时期的状况及其利弊。  一、产业资源配置的初始阶段及其利弊分析建国初期 ,我国国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生产力水平过低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严重失衡。从经济结构看 ,我国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 ,其他产业明显落后 ,可以说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产业资源配置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如工业化程度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