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爬山等,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健身方式,而融体育健身、游戏、娱乐于一体的趣味锻炼,则在国外一些老年人中方兴未艾。现摘录几则,以飨读者。巴西:柔和健身学爬行在巴西,一种名为"爬行"的健身方式在一些老年人中开始流行。这些老年人在家中卧室的地板上学起了爬行。当地健身专家说,由于这项运动舒缓、柔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痔疮、消化功能紊乱等症的老人来说,爬行是再适合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关于老年人进行社保"生存认证"的新闻屡见报端。比如,有的老年人被家人用担架抬到认证的办公地点;又比如,许多认证部门没有电梯,老年人上楼很困难。退休之后,我也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儿。对于这样的认证方式,我很理解——政府也是不得已,毕竟存在着一些老人去世之后子女还冒领老人社保的现象。退休后的前十年,我都能自己去行政审批中心办理"生存认证",也没觉得这样的认证方式有什么不方便。可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加拿大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养老体系。最为普遍的是各种档次的"独立生活"老年人公寓,接收的住客是生活能完全自理的退休老人。这类老年人公寓楼中除了一般公寓楼所拥有的设施外,还提供医疗监测和应急支持等老年人所需的服务。这类公寓分别在私营、非营利机构和政府补贴3种管理体制下运行,房租的标准也差别很大。在温哥华西区,一家私营"老年人公寓"一室一厅的月租金是3500加元。但对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可申请"老年人补贴住房",这类老年人公寓房租低廉,是居住者月收入的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3,(8):45
关心爱戴老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时下的年轻人却日渐忽略了对家中老人的照顾。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不仅新增加了大家颇为关注的"常回家看看"条款,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案例一精神慰藉:子女单位必须配合虽然自己有房产、积蓄和养老金,吃穿不愁,但76岁的高柳华老人心里却非常寂寞,尤其是在去年老伴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和中年劳动力携妻带子前往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群体——"空巢老人"或"留守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课题组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调查,调查了金堂县赵镇、清江、三星等21个乡镇空巢老人现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通过随机抽取900名老年人的幸福感状况调查与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幸福感提供依据,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正现如今在城里,"小饭桌"已屡见不鲜,它们多开设在学校周围,帮助那些忙于工作的父母接送孩子上下学,并提供午餐、休息、课外辅导等服务,按月收取一定的费用。而在农村,为解决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五保老人吃饭难、无人照顾的问题,也悄然兴起了"老饭桌"。2014年初,泾源县积极推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模式,在35个村子率先办起了"老饭桌"。"老饭桌"以行政村为单位,按照"村级主办、互助  相似文献   

7.
国外也规定“常回家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攀升",空巢老人"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子女"常回家看看"成为了这些孤独老人的"奢望"。从7月1日起,我国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今往后",常回家看看"不再只关乎道德,更成为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也被纳入了法律范畴。  相似文献   

8.
反腐也时尚     
石勇 《廉政瞭望》2011,(10):38-39
2011年9月6日,卫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此举立刻在媒体上引起一片哗然。质疑的焦点是:扶跌倒老人方面,中国社会缺的是"道德指南"和"司法指南",而不是"技术指南"。3天后,卫生部回应,这个"指南"是技术而不是伦理问题,且与诸如天津许云鹤案等"扶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的近期社会热点事件无关。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入加速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向高龄化、空巢化发展的新特征。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居住的老人中,"空巢率"已达70%。全国近两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50%。高校离退休职工中,"空巢"老人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是高校离退休管理工作碰到的新问题。为了让夕阳更红,社会更和谐,必须创新高校老  相似文献   

10.
正老年人无需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现有的社会关系,也能得到专业人士提供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养老模式成为北欧国家老年人的主流选择。为方便老年人居住,瑞典政府规定,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内必须建设适应老年人需求的配套设施,残疾老人和高龄老人可以申请对住房进行适合其起居的改造,也可申请搬入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社区。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也开始提供养老陪护服务。专业陪护人员可上门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为24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9.4%。老年人回归社区后,需要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如何根植于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博物馆与老龄化社会共同发展,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博物馆与社区对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活动,而且对社区的居住环境、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12.
在"法轮功"的练习者中有不少老年人,而且文化层次高的老人占有一定数量,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为什么这些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老人也会上当受骗呢?这里有老人们本身的原因,那就是老人们对疾病与死亡的问题特别关注,但却未能对疾病与死亡采取一个正确的态度。要正确对待它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因此,我们必须从世界观、历史观与人生观谈起。第一,要具有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所熟悉的,但有些人只是了解其抽象的道理,没有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兵团部分调查数据,从可能潜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若干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兵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现状。研究发现,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经济状况、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对非组织老人的关爱、减少孤独感、提供老年人之间互助的条件、消除对现有住房的产权顾虑及为在疆外有子女的老人提供子女探视便捷性均有助于提升兵团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相比于其他地区,兵团老年人在家庭经济决策方面似乎更加民主。  相似文献   

14.
做老人很容易,不需要任何努力,只有岁月这一个因素就足够了,但做个明白老人,就不那么简单了。人老了,有时感到不舒心、不快乐,常常不是事情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老年人对一些事还没看明白。比如,一些老人常把"娶了媳妇忘了娘"挂在嘴边。儿子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小家以后,和老爸老妈就不像原先那么亲昵了,甚至也不能"常回家看看",一些老人常会因此感到伤感和失落。其实,这是老人不大明白,儿子娶了媳妇就应该将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小夫妻恩爱、和睦,咱  相似文献   

15.
正以前没有网络,不玩微信,老年父母没有什么娱乐与寄托,将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子女身上,让子女"压力山大"。自从有了微信,与子女联系方便了,老年人自得其乐的同时,注意力也部分转移了。不过,也有一些子女对父母玩微信多有微词,有的在微信上对父母爱理不理,有的干脆"屏蔽"了父母,这很不应该。教会老年父母用微信,不因老人啰唆而厌烦,也是一种现代孝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独生子女一代已经长大,家庭多呈现为"421"结构。"二孩"政策出台后,出现"422"的家庭,夫妇两人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更大。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党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委陈自力注意到,"421家庭首先面临的就是经济压力"。"关键是在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之后。"陈自力说。目前中国的老人健康状况堪忧,70%以上老人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近4000万,老年痴呆患者约900万。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展示信息的主体,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阵地。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不仅反映着这个博物馆的性质与类型,而且体现着它的藏品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①。在中国国家博物馆②历史上的不同时期,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和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其近现代基本陈列也经历了几番反复  相似文献   

18.
从7月1日起,我国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施行。从此,"常回家看看"成为了一条法律规定。其实,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为了让子女"常回家看看",作出了许多很有借鉴意义的规定。日本:热捧"一碗汤距离"小区日本老人与子女的同居率非常高,至今还存在一种社会习俗,即只有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生活才被认为是正常的。即使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为保证子女"常回家看看",日本提倡"一碗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日本经济新闻》称,日本老年人正通过寻找"墓友(购买相同墓园墓地老人间的称呼)"的方式,克服对死亡的恐惧。这一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着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善待老人,给这一群体以更多的关怀,成为各国拓展服务的话题。老人俱乐部土耳其的第一所老年人俱乐部最近在首都安卡拉诞生,由市长倡办、市政府拨款,主要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人俱乐部内有会客厅、阅览室、劳作室,可以看书报、绘画、绣花,老人们在此聚集聊天、喝茶、娱乐,感到精神愉快。这个  相似文献   

20.
论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灵芝 《理论学刊》2003,(4):123-124
最近 ,人们对弱势群体关注较多 ,相应地 ,人们也往往把老年人群体纳入社会弱势群体的范畴。从目前情况看 ,老年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生活需要照顾 ,但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二是生活能够自理 ,但经济没有保障 ;三是生活需要照顾 ,而且也无经济保障。就已有的资料分析 ,这些老人大多数是贫困老人、农村老人、病残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 ,他们是老年人中的绝大多数 ,因此尽快建立我国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已势在必行。一、目前我国老年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体系的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的社会形态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