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心理的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是侦查人员有效开展侦查工作的重要方面。传统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侧重于犯罪过程和讯问过程两大阶段的分析,对于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心理感受分析缺乏关注与分析。通过以445名在押的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考察对象,对他们犯罪后的心理感受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犯罪嫌疑人犯罪后主要有后悔、害怕、愧疚等19种心理感受。准确把握和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感受对于有效开展侦查和讯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盗窃类案件是侦查工作中最常见的案件类型,分析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能为侦查部门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对24名在押盗窃类案件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犯罪嫌疑人、21岁-40岁年龄段的犯罪嫌疑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嫌疑人、农村户口的犯罪嫌疑人、外地人口的犯罪嫌疑人、没有前科的犯罪嫌疑人、偏内向、偏外向与开朗乐观性格特征的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前意识到自己行为是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对犯罪进行外部归因的犯罪嫌疑人是盗窃类案件的主要主体。  相似文献   

3.
看守所作为羁押犯罪嫌疑人和监管罪犯的重要场所,在对犯罪嫌疑人和在押罪犯的管理方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对保证侦查、起诉、审判等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能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研究是当前风险管理理论在监所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其为看守所处理相关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在押风险已经成为看守所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导致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的诱因主要包括侦查人员方面、看守所方面、刑讯逼供和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等。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只能控制而不可能防范甚至消灭。具体而言,控制看守所在押人员在押风险包括了疏通诉求表达通道,侦查人员规范侦查行为,提高收集证据的水平,看守所转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犯罪归因是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归纳的认知活动。综合犯罪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和其他归因。通过对445名在押犯罪嫌疑人犯罪归因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有68.3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外部归因;有20.5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内部归因;还有11.20%的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归因是其他归因。此外,以案件类型为视角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归因进行统计和分析的结果将对开展犯罪预防和侦查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深挖余罪,是公安预审部门同犯罪作斗争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然而,在对敌斗争的新形势下,来自诸多方面的消极因素,却影响了其重大作用的发挥。那么,影响深挖余罪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案多人少,没有精力挖。深挖余罪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不断发展,禁毒,作为集缉毒执法、情报研判和社会化管理等工作于一体的警种,如何利用大数据平台、融合大数据思维、开展大数据应用,加大打击毒品犯罪效能、拓宽重点人员动态管理渠道、提升禁毒工作水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从公安大数据的概念特性、公安禁毒大数据应用的现状、运用大数据思维开展大数据应用和开展禁毒大数据应用探索四个方面,对如何基于公安大数据建设开展禁毒大数据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建设全国一朵禁毒云、时空大数据才是真正的大数据等一系列适合禁毒特点和实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刑事犯罪趋于集团化、智能化和技能化,犯罪活动更加隐蔽狡猾,惯犯、累犯、流窜犯、团伙犯及重大经济犯增多,多案一人犯,一人犯数罪,案中有案,案中有线索的情况普遍存在,深挖犯罪的任务十分艰巨。本文就侦审合并后,如何做好深挖犯罪工作,谈点粗浅认识。一、增强深挖意识1、增强深挖意识,必须充分认识深挖的重要性。深挖犯罪是预审工作的一个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是指在现有案件犯罪嫌疑人已基本确定的基础上,继续深追细查,把案件审清挤透,做到“案不漏人,人不漏罪,罪不漏证”。以现案带积案,以一案带多案,扩大战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吸毒犯罪青少年为对象 ,结合对广东省少管所在押的因吸毒成瘾走上犯罪道路青少年的调查情况 ,对当今青少年吸毒等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监狱内劫持犯罪是在押罪犯反改造心理的极端表现,具有暴力性、预谋性、突发性、传染性等特点。监狱应综合运用快速警戒布控、反劫持人质谈判、武力处置等方法,以达到解救人质、惩治罪犯的目的,平时应加强监狱内劫持犯罪的防范工作,维护监狱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医疗权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医疗权利,针对目前存在的立法缺失、经费紧张、医疗权难以保障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单独立法,使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医疗权有法可依;二要改革目前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免费医疗"制度,将其纳入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三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其医疗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我国1997年修改后的新<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规定了六种有关司法人员的渎职犯罪方式,即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私放在押人犯罪;枉法减刑、监外执行罪;不追究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相似文献   

13.
论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事故罪是新刑法增加的一种犯罪,自规定后争议一直颇大,特别是医疗事故罪的主体范围问题。医疗事故罪主体除了医务人员外,实习人员、医疗单位中从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医疗工作的人员在特定情况下也能成为本罪主体,但是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在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中成绩显著,但是,在成绩的背后,依然存在因机制性因素和利益性因素等原因而制约公安监所深挖犯罪的突出问题。深挖犯罪是公安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监管场所深挖犯罪工作"量的增长,质的突破"的目标,还需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犯罪人罪后情状分析能为侦查机关在划定侦查范围、追逃、阻止继续犯罪、获取证据、深挖余罪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依据,对侦查工作意义重大。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是犯罪心理学的三大变量系统理论,事实基础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和犯罪后所面临的环境,以及渗透到生活领域的各种社会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非法出具票据,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开立银行汇票及银行本票。非法出具票据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是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非法出具票据罪的犯罪场所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为存在非法出具的票据,所以易于确定犯罪嫌疑人。非法出具票据犯罪具有隐蔽性,查证难度大。对于此类案件应从银行出具票据的处理手续...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对惩处恐怖犯罪的程序予以立法规制,但“恐怖犯罪”的基础定义不清导致了处置和理解混乱,因此,因根据《反恐怖决定》按类罪理解,实现定义的统一。在恐怖犯罪的实然层面,打击恐怖犯罪政策逐渐趋严;在应然层面,维护更大的公共利益需对私权克减,但又需保护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权不得侵犯,遵守底线。恐怖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在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辩护权应有所限制,主要表现为辩护委托权、律师辩护会见权、帮助权、通信权、阅卷权、调查权、豁免权等权利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赌博,是指拿财物下注比输赢的活动。赌博罪与非罪、此罪彼罪的界限应该严格区分、把握。赌博犯罪情报信息的收集渠道包括群众举报、拉出逆用和技术手段。拉出逆用利用了犯罪嫌疑人案发前或案发后的矛盾。技术手段包括资金监控、通讯监控和行踪监控。赌博犯罪证据材料的固定重点在于厘清证据锁链的要求,注重依据不同类型的电子数据进行针对性的提取与固定。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变革必然引起治安状况的变化。那么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治安又是怎样一番状况呢?作者认为:智能型犯罪将成为主流;电脑网络犯罪成为新兴的犯罪;犯罪的空间地域模糊;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等服务性犯罪明显增多;侵财性犯罪仍是主要。因此,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安工作任务衰杂而艰巨。如果各级公安机关不能未雨绸缪,拿出对策,切实改进和加强警务工作,势必使公安上作陷入被动局面。所以各级公安机关要认清形势,冷静分析把科技强警作为我们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已是势在必行的了。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法关于暴力取证罪的规定,犯罪对象过于狭窄,语言表述有失严谨,犯罪手段设置不合理,逼取证据的种类单一。应当在立法上对暴力取证罪予以完善,扩大其犯罪对象、犯罪手段和逼取证据的种类,将其修改为刑讯逼证罪,具体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为:刑讯逼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证人和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外的其他案件当事人实行刑讯,以逼取证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