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在1928年冬,三明市沙县的夏茂就建立了党组织。1930年6月,徐赤生、张志农领导宁化西南半县暴动,开始建立革命武装,成立苏维埃政权。1929年冬古田会议后,中央苏区为粉碎敌人的"三省会剿",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率领红军进入宁化、清流、明溪(归化),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使闽赣苏区连成一片。毛泽东的著名词篇《如梦令·元旦》中所描绘的"风展红旗如画"的壮美场景,正是当时三明地区如火如荼革命  相似文献   

2.
苏区优良革命传统,作为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苏区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精心培育而形成的;是我们党早期局部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苏区优良革命传统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方志敏、陈昭礼、黄道、徐履峻及其战友先后拼搏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模范省"。在这里,方志敏领导苏区军民进行大量的创造性工作,如"首先创立股份制,发行红色股票""我军开展地雷战的发源地"等,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有很好创造""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闽浙赣苏区的创建闽浙赣苏区的创建从1927年开始,党组织  相似文献   

4.
正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浴血奋斗的革命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三明作为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孕育出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构成了三明特有的红色文化。当前三明苏区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实践中作出了许多积极贡献,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短板,传承与弘扬过程中在共识、传播、投入等方面有所不足,需要在制度、平台、渠道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使三明苏区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为三明的经济建设注入活力,为三明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正>安福县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是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活动区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三女跳崖遗址1934年9月,国民党军发现湘赣苏区仍有红军活动,遂实行大规模联合"清剿"。10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安福县苏区,中共安福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及莲花县、  相似文献   

7.
在苏区革命斗争中,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革命的领导,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分别于1928年5月和10月在宁冈县主持召开了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二次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对苏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苏区各级党组织,根据苏区党两次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心任务,积极行动,努力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战斗的堡垒,领导苏区人民击退敌人的"会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同志建党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这些宝贵经验,对搞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23日,中共三明市委、市政府在革命老区建宁县,隆重召开三明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中共三明市委书记叶继革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讲话回顾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土地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川陕苏区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的创建发展从1932年12月开始,至1935年5月结束,历时2年6个月。其间,这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里所蕴含的必胜力量,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丽 《党史文苑》2012,(12):74-76
赣东北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建立之后,我党针对当地文化极端落后、人民文化水平低下的状况,制定了正确的文化教育方针,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教育活动。本文探析了苏区开展社会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从中得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三明地处闽西和闽西北,解放前分属龙岩、南平等地,同属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是中央红军长征的4个出发地之一,是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实践的重要区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地区,点燃了三明的革命火种。三  相似文献   

12.
在苏区革命斗争中,为了加强和改善党对革命的领导,毛泽东分别于1928年5月和10月在江西宁冈县主持召开了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二次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了过去党建工作的经验教训,对苏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苏区各级党组织,根据苏区党的两次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心任务,积极行动,努力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战斗的堡垒,领导苏区人民击退敌人的“会剿”,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建党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这些宝贵经验,对搞好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促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仍有着学习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14.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江西战斗了7年.这7年,是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立下卓著功勋的7年.一是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模式,最早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乡村的转移;二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三是开辟了地域大、人口多、军事力量最强的根据地,使之成为"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四是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杰出贡献;五是创造了中国革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取得了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伟大胜利.这7年,毛泽东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沉痛的教训.客观公允评价江西苏区时期的毛泽东,对我们今天全方位、多视角深化领袖人物的研究是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三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革命实践.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两次进入闽西北,为革命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明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担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共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等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在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领导开展了反"进剿"、反"会剿"、反"围剿"战争和苏区各项建设,进行了发动群众、武装群众、  相似文献   

18.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创作于苏区时期的诗词作品之一,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词是在毛泽东被剥夺了党权、军权时写下的。毛泽东何以会在"郁闷"的心境下赋就此词?本文谨据史料史实,剖析毛泽东在政治生涯处于低谷期的情感取向:身处逆境的毛泽东虽然对残酷的现实有些失望,但更明显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建立新世界的渴望。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纪念毛泽东“兴国调查”75周年,2005年10月19日至21日,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等单位,在江西省兴国县联合举行“纪念毛泽东‘兴国调查’75周年暨弘扬苏区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全国各党校、党史、高校、社科院、军队系统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就苏区精神内涵、农村调查、中央苏区局部执政经验等专题进行了探讨,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作了主题报告。与会学者认为,苏区精神是革命前辈留…  相似文献   

20.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西进云贵的必经之地,政治和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必须物色一位既能独当一面又能总揽全局的领导干部去主持工作.在中央决定人选时,毛泽东想到了自己当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的得力助手、曾担任过苏区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正人.1949年5月,在全国胜利大局甫定之时,经毛泽东提名,中共中央任命陈正人为江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