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  相似文献   

2.
《党史天地》2007,(8):25-26
毛泽东认为林彪毕业黄埔,可当重任 林彪认为毛泽东学识好,对官兵有吸引力 1928年4月下旬,在井冈山茨坪开会。 林彪在会上慷慨陈词:“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3.
我原名刘嘉树,是上杭县蓝家渡区冯坑里人。16岁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闽西农民暴动”,成为农民赤卫队队员。1929年春,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入上杭县赤卫大队二支队,9月随队参加配合红四军攻打上杭县的战斗。1930年3月,我随赤卫队  相似文献   

4.
正兵役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制度,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一直是实行志愿兵役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兵员补充,一般采用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逐步升级的办法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工农群众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参加民兵组  相似文献   

5.
岩崖魂     
红军驻扎建宁期间,安寅区将军殿乡也和其它区乡一样,成立了赤卫队,大家推选长工李细纳当赤卫队长。李细纳20多岁,本县客坊乡人,父母早亡。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从小就养成勤劳俭朴,勇敢坚定的品德。16岁那年,他孑然一身跑到将军殿乡,给平永庆家当长工。红军的到来,给在黑暗中  相似文献   

6.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李立民率领的东路各区游击队,共有五六千人,号称"八千人马围攻上杭城".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地处闽粤赣三省结合部的龙岩武平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三进武平开展中央苏区创建实践,20多年红旗不倒,4000多子弟参加红军,诞生了"共和国空军之父"刘亚楼上将和林伟、罗斌、蓝文兆、廖步云4位开国少将,走出了文坛宿将林默涵等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闽西红军学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闽西苏区创办的培养军队基层干部的学校。先后曾称“福建红军学校”、“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也称‘中央军事政治红校第一分校’、‘龙岩红校’)”、“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这所学校,为红军、赤卫队输送了几百名基层干部,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史资料与研究》一九八  相似文献   

9.
●一个普通的农民,为什么会从害怕红军到参加赤卫队?其中的万千道理只有一句朴素的话——  相似文献   

10.
李文林这个名字,对当今绝大多数人说来,是极为陌生的。然而,在30年代却是颇负盛名的。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著名的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到:“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李文林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1936年7月,毛泽东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谈到:“1928年春天,由李文林和李韶九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江西的兴国和东固活跃起来。这个运动以吉安一带为根据地,这些游击  相似文献   

11.
大革命失败后,王震回到浏阳参加游击斗争,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浏阳游击一支队党支部书记。1930年9月,奉湘东特委命令,王震率支队154人前往萍乡大安里参加湘东独立师的组建,刘沛云任师长,谭思聪任政委,下设三个团。王震任第三团政委,谭家述任第三团团长。从这时起,直至1934年8月突围西征,王震在湘赣苏区生活、战斗了近四个年头,  相似文献   

12.
我原名刘嘉树,是上杭县蓝家渡区冯坑里人.16岁时,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闽西农民暴动",成为农民赤卫队队员.1929年春,我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调入上杭县赤卫大队二支队,9月随队参加配合红四军攻打上杭县的战斗.  相似文献   

13.
出发于长涧源,闽化红军游击队入编新四军第三支队 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是一支铁的英雄团队。这支英雄团队,是以景安红军五十五团为基础发展成闽北红军独立团.后又扩大为闽北红军独立师.历经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从闽北游击区走进由历史名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夺取局部政权和全国政权的途径问题。中国的国情和形势决定了以城市工作为中心是行不通的,只有"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才能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1)然而,在各个苏区的形成,却有其独特的一面,现就其形成的原因及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罗林远 《湘潮》2006,(7):20-21
王紫峰,湖南耒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89年深秋,我出差北京征集党史资料,作为家乡人专程拜访了已84岁高龄的王老,听他娓娓讲述了红军时期同朱德交往的故事。朱德途经敖山,点名要见赤卫队长王紫峰1928年4月上旬,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工农革命军,在攻占耒阳县城40余天之后,为避开敌人的南北夹击,开始向井冈山作战略转移。这一天,朱德同新婚妻子伍若兰骑着马一块离开耒阳县城。“若兰!去敖山十三区,我得去看一个人。”朱德若有所思地对妻子说道。前不久,林彪任连长的第二连和十三区赤卫队全歼了敌兵一个加强营,其中赤卫队长王紫峰一人…  相似文献   

16.
酃县赤卫大队,前身是赤卫队、暴动队、农民自卫军、酃县赤卫团。酃县赤卫大队成立后曾命名酃县警卫营、酃县红九营、酃县游击队、红独四团、湘赣游击支队和湘赣抗日义勇军。这支革命武装诞生于1928年,  相似文献   

17.
正1937年冬,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成立,1938年1月移驻南昌。新四军全军辖4个支队,其中第二支队由闽西、闽粤边、闽赣、浙南4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这支武装力量,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闽粤边特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闽粤边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我历任红军闽粤支队支队长、红军被立营营长、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团长兼政委等职。1935年春,敌人调遣了大批兵力驻防漳州,对我根据地和红  相似文献   

19.
(一)新二支队的组建情况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新二支队是老二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主任王集成)的三团和四团一营发展起来的。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于一九三八年一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以红八团(三支队)、岩宁连一支队、上杭七支队、汀瑞支队、岩连漳、龙岩等  相似文献   

20.
1933年春天,由张国焘、陈昌浩领导的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到了我的家乡四川省沧溪县.红军的到来,给我们这些世世代代受地主剥削和压迫的穷苦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光明.红军在我的家乡打土豪,分田地,宣传贫苦人要团结起来打倒旧军阀,推翻人压迫人的旧社会.我们被红军革命精神所感动,我和父亲、姐姐都投入到革命洪流中来了.我父亲被村里人选为第一任村苏维埃主席,后来又担任村川陕苏维埃总社的社长.我也参加了赤卫队.1933年8月,我与父亲、姐姐分别参加了红军.我当时只有14岁,参军后被分配到红四方面军89师独立营当战士,在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一年多后,于1935年初开始了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为了北上抗日而会合的艰苦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