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构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是深化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要求。在考察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生成逻辑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价值,坚持以解决时代课题为中心的基本路径,深刻揭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在逻辑及内在特质,才能实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治国理政实践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在理论引领方面,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既唯物又辩证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问题意识方面,善于抓关键问题和全局性问题,由此推动治国理政新实践的顺利开展。在务实作风方面,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扎根群众之中,善于从基层工作入手,高度重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对人民群众身边"微腐败"的严厉打击。在人民主体方面,治国理政的过程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实现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过长期治国理政中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人民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特质,它植根于科学社会主义及国际共产主义百年来的历史运动,形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近一百年的革命性锻造,发展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决定了人民性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价值归依,具体表现为:人民性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价值缘起——治国理政自人民;人民性是全面改革开放的依靠力量——改革开放靠人民;人民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归属——民族复兴为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把人民性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宪法思想并非凭空所成,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治思想基础上所形成。习近平宪法思想强调党在依宪治国中的领导作用,肯定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核心位置,指明宪法之生命与权威在于实施,强调依照宪法法律治权与治官。习近平宪法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丰富了党的治国理政之思想,并为依宪治国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贯穿其中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点。正确理解二者的内涵和特点,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九大报告体现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包括我们各民主党派在内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多种思维和意识治国理政,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中问题意识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有序衔接和建党建国近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问题意识的逻辑运用;把握时代性和前瞻性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中问题意识主要特征;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对"中国因素"的凸显是习近平问题意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内容有其内在逻辑性,可以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进行初步概括:一条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三个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战略重点;五大发展理念——强国之路的新整合。纵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思维的思想源头与时代潮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治国理政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其思想源头在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智慧的系统思想,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系统思维作为治国理政的方法论,立足于时代潮头,以问题为导向,高屋建瓴,指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征程。在内涵上通过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得以充分展现出来。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特征,我们学习与贯彻执行时,必然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各行各业各部门各职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学习和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把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党的“三会一课”结合起来,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其他经典著作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一卷)结合起来,与习近平作为伟大领袖的个人修为和使命担当结合起来,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更有效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理论基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是直接理论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鲜明理论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理论旨归点。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四个全面"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滋养下形成的关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汲取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解决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法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也是其治国理政重要的方法论源头。以敬民、顺势、筑梦高举民族复兴的"立天之道",以传承、开拓、升华倡导生态文明的"立地之道",以修身、壮骨、齐心锻造德法同行的"立人之道",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既显示出了与《周易》"三才之道"的"异曲同工之妙",更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完美"超越式传承",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再续薪火。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行动指南。全面、科学、准确地领会学习,必须深刻剖析和论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现实境遇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治国理政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集中表现在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来源和哲学底蕴两个方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缺乏对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尚未有统一的看法,对习近平治国理政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深刻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它的显著特征,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时代精华,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三维文化观的传统文化观、法治文化观、治理文化观。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对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研究主要围绕其理论渊源、主要内容、核心理念、基本特征、鲜明品格、价值与意义等方面来展开。理清当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动态,对于全面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进一步开展研究、学习、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体系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深刻的时代烙印、鲜明的实践特色和突出的个性风格,如何科学地分析和正确地把握这一思想体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建构,是摆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本文立足方法论的视角,着重从主题主线、哲学基础、主体架构和基本主张四个层面,具体阐述了分析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科学体系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