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基于DNA预测人类可见外表特征的法医学动机及筛选预测性DNA标记的科学挑战,讨论了目前认为很有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比如现在科学水平只能达到通过高度关联的DNA标记准确预测性别、红色头发颜色、蓝色和棕色虹膜颜色。同时也讨论了现在看来不太有前景的应用,比如成年人的身高、人类面部特征等,为我国法医工作者今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15个少数民族面部形态标志点的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15个少数民族3182例(男女各半)成年人的头面部27个标志点进行测量及形态特征观察,以汉族男女成年人的标准为基准,同各受试民族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各民族的面部形态特征、标志点测量值均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存在。与汉族差异较大的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相似文献   

3.
面部面积虽然只占人体体表总面积3%,但是面部是人体最暴露的部位,在遭受各类损伤后易导致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伤后极易产生局部瘢痕畸形,鼻、口唇和眼睑部位畸形,或者局部组织缺损,使得面部外形改变致容貌毁损。容貌即面部的外貌,从正面、侧面和水平面观察时,对一个人的面型特征、五官形态特征及其配布格局的统称,属于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  相似文献   

4.
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临床学鉴定内容之一。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以“两个标准”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十项评分法”并用于226例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1990年~1992年进行的226例面部瘢痕损伤程度的鉴定。男性170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的59岁,最小的只有18个月,平均年龄28岁。“十项评分法”做为面部损伤程度的一种检验鉴定方法,是以“两个标准”为对照,将面部瘢痕长度与面积分数化,然后根据面部搬痕影响面部的10项因素,即搬痕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缘、颜色、方向是否累及器…  相似文献   

5.
DNA证据不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与标记,其从物证形态被提取到以鉴定意见形态应用于法庭要经历多环节的流转过程,这使得DNA证据易于被替换且性状也容易发生变化。从实践情况来看,DNA证据被赋予较强证明力,而准确运用DNA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前提在于DNA证据的真实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鉴真。通过鉴真,可保障DNA证据在诉讼中的合法准入、确保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以及防止证据替换或毁损。DNA证据鉴真的重点应放在提取过程的可回溯性、证据保管链的完整性和鉴定过程的可靠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朱墨时序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无碳复写纸的制造工艺、结构特点和复写原理,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特征进行探索,寻求判断两者形成次序的规律性特征以及检验依据和方法,以较为直观的显微检验,分析朱墨交叉点的微观形态,并提出利用微囊壳颜色分析、谷底显色及转印痕迹分析等方法对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的形成时序进行准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7.
人体外部可见特征(externally visible characteristic,EVC)的分子鉴识,也被称为法医DNA表型(forensic DNA phenotyping,FDP)推断。在常规调查无法确定罪犯身份、DNA数据库未成功比对时,可作为"分子目击证人",通过从犯罪现场留下的生物检材或未知名尸体中获取DNA,推断其外部可见表型特征,以协助侦破案件。近年来,筛选不同EVC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多有报道,一部分EVC的推断已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如发色和虹膜颜色。随着人体外部表型特征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的持续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促进人体表型特征DNA分子鉴识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1992年4月26日清晨,××市莲花山脚下发现一具无名女尸、仰卧,仅着一乳罩。头面部、颈部高度腐败,皮肤褐色、皱缩,手的表皮抹即脱落。因仅剩颅骨,无法辨认。胸部、上臂皮肤褐色,下肢仅轻度腐败,颜色尚白净。头面部及外阴部长满蛆虫。解剖发现其舌骨小角骨折,分析为他人扼勒致窒息死亡。根据头面部腐败情况推断其死亡已7~10天,即死者在4月16~19日间遇害。经查找,一名失踪者身长、年龄等十项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死后心肌细胞DNA断裂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死亡模型,在25.1℃,分别于死后6、12、24、36、48、60h提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TUNEL检测,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经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死后6~60h,心肌细胞核荧光染色依次由绿色、黄绿色亮度增强、亮黄色到荧光亮度减弱;形态由扁圆形或柱状,大小较均匀,到体积增大、呈毛虫状、多数核碎裂到形态不规整,大部分核形成碎片;心肌组织细胞核的IG,死后6h至36h依次增高,36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心肌细胞核DNA的AG死后24h最高。结论死后各时间点,心肌细胞核的荧光颜色和亮度以及细胞核的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通过对86例实际案例尸体(尸块)的解剖检验,对肋软骨进行横行切断,并对其横切面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检验。结果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学特征在颜色、结构和质地等方面随年龄的增长出现规律性的改变,这种变化受性别的影响较小。结论肋软骨横切面的大体形态变化与年龄具有很好相关性,可用于现场快速分析推断死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DNA检验鉴定植物种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案例湖南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了一例鉴定植物种属的案子,委托方要求鉴定送检样品是否为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该中心在鉴定过程中除了对样品进行形态特征鉴定外,还综合应用DNA检验和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2.
化妆可以改变面部颜色信息,其中口红作用最显著。口红能提高面部对比度,红色本身也有性效应,两者皆可影响社会认知。本研究探索不同口红颜色对社会认知的影响(口红颜色心理效应),找出最能提高情境特质的优选色,并通过口红颜色的选择情境性验证心理效应。实验1在性吸引力、支配性、亲社会3种情境下对涂抹不同颜色口红的女性面孔进行评分。结果发现,红—绿维度(a)高以及亮度(L)高、蓝—黄维度(b)低的口红颜色更能提高冷白皮性吸引力;中高L、高b的口红颜色更能提高暖黄皮性吸引力;冷白皮优选色是粉色和朱红色;暖黄皮没有明显的优选色。L低、a高的口红颜色更能提高支配性;优选色是紫红色、砖红色和朱红色。L高、b低的口红颜色更能提高冷白皮亲社会性;中高L、高b的口红颜色更能提高暖黄皮亲社会性;冷白皮优选色是粉色;暖黄皮优选色是亮橙色和南瓜色。实验2通过指导语操纵3种情境的高低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评价情境优选色。结果发现,和低水平情境比,女性在高水平情境中更倾向于选择情境优选色。本研究定义并展现了口红颜色心理效应及其选择策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成人正面照片,优选出面部特征指标建立分型特征标准,考察面部特征的个人识别能力。方法确定27项面部特征指标及分型标准,观察254张中国汉族成人正面照片,通过统计分析观察数据结果及计算个人识别能力评价指标和分型标准。结果 13项指标性别差异显著;联合所选择的27个面部特征指标,男性TDP(tolal discrimination power,累计个人识别能力)=0.999 999 909 08,女性TDP=0.999 999 919 82,总体TDP=0.999 999 868。结论正面照片面部特征指标越多、分型的多态性及量化程度越高,个人识别能力越高。  相似文献   

14.
作用力变化引起指纹变形的几种特殊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案件现场的手印作为证据之首的地位,在侦破案件中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犯罪过程中作案人的某些动作和承痕体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常使现场手印与捺印样本手印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乳突纹线的颜色,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的属性、位置等都可能产生较大变化,有时甚至引起花纹类型、形态发生变化,使得自动识别系统无法确切识别  相似文献   

15.
<正>在犯罪现场发现的或与受害者和嫌疑人相关联的植物物证,可为案件侦破提供有价值的证据。针对植物物证(叶片、种子等),通常使用形态学方法来鉴别物种。由于植物形态在种内种间变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在案件现场发现的植物样本通常缺乏分类学特征、或者已经破碎、发霉、腐败等,故而应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非常困难。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条形码进行植物物种的鉴别,这一难题可得到一定的解决。本文笔者对一  相似文献   

16.
正人脸识别发展历程人脸识别是一种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面部特征进行人员身份辨别的过程。人的面部特征与指纹、虹膜一样具备唯一和不易被复制的优良属性。人脸识别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年和1910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人脸识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之后,“反恐”成为全球化的热点,而面部识别技术被认为是辨认恐怖分子的完美手段。当有人横穿美国大使馆前的街道时,通过一架安置在屋顶上的照相机,使馆内的计算机系统就会将他的面部特征勾画出来,并将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恐怖分子的面部特征进行对比。几秒钟后,如果此人的面部特征与一位已知恐怖分子的基本相符,警卫室的警报就会拉响。这是专家为人们描绘的一幅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效果图。以貌取人的面部识别技术,这就是本期我们将要认识的一项振奋人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Zhou W  Ding M  Meng JH 《法医学杂志》2005,21(2):i002-i004
对性染色体及线粒体DNA的结构特征、遗传特征等相关基础知识及其遗传标记在法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上述各类遗传标记在法医学领域应用的利弊,以促进非常染色体DNA遗传标记在法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检验1.1简要案情郑某,男,2013年11月被发现死于家中床上。经现场勘查及法医检验,郑某系被人用砖块打击头面部致颅脑损伤死亡。提取现场两块沾有血迹的砖块要求进行DNA检验,以提供犯罪嫌疑人分型信息。1.2 DNA检验DNA提取根据嫌疑人可能的持砖方式,用棉签擦拭砖块1、砖块2后剪取棉纤维,加入裂解液500μL,56℃1h,95℃30min;采用硅珠法提取DNA,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已知的HIrisPlex-S色素推断SNP复合检测体系,在中国人群中进行色素表型推断及体系的适用性研究。方法基于SNaPshot平台,构建包含2个复合扩增检测体系的41重SNP色素特征推断体系41-Plex。使用来自中国7个不同地域人群的200个无关个体DNA样本进行体系的准确性测试。通过人工表型分类读取眼睛及头发颜色;通过色素测量仪检测皮肤颜色,并计算个体类型角(individual typology angle,ITA)的数值对肤色进行分类。随后,使用在线推断模型(https://HIrisPlex.erasmusmc.nl/)进行每个样本的色素表型推断并计算准确率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receiver characteristic operating curve,AUC),根据对实验室参与者实际肤色表型的视觉认知,对手臂和脸颊ITA肤色分类标准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并分别计算AUC值。结果该体系对棕色眼睛颜色推断准确率为97%,对黑色头发颜色推断准确率为100%。在尝试多种肤色分类方法后,得到相对较高的AUC值为:白肤色0.831、中间肤色0.661、深肤色0.641和较黑-黑肤色0.768。结论41-Plex色素推断体系可初步应用于中国人群色素表型推断及疑难案件样本检验中,为案件提供侦查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