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以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及创建进步书刊出版社——生活书店而闻名。而作为著名的政论家,抗战时期,邹韬奋反对消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2.
正1926年10月,邹韬奋以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办了职教社的机关刊物《生活》周刊。此后,从《生活》到《大众生活》《生活日报》,从《生活星期刊》《抗战》到《全民抗战》,包括开办生活书店,邹韬奋一刊被停,一刊(报、书店)继起,为宣传抗战、团结御辱和争取言论自由、民主政治鼓与呼,在中国近代编辑出版史上留下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9,(9)
邹韬奋于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9月28日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中,庄严地接受他临终的书面请求,追认他入党。其实,邹韬奋并不是在生命最后一息才向党表达赤诚向往之心的。追随共产党是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早已选择的道路。此前他还曾三次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第一次是1938年在武汉,邹韬奋一面主持生活书店和《抗战》三日刊,一面积极参与救国会的工作。蒋介石曾亲自找他谈话,国民党许以高官,遭到邹韬奋的拒绝。他要求救国会党组书记钱俊瑞做他的入党介绍人,并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当面向周恩来提出…  相似文献   

4.
1995年11月5日是邹韬奋百年诞辰纪念日,这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所留下的光辉业绩,至今仍是我们骄傲的精神财富。重温他费尽心力谱写的不朽篇章,都会激励进取者新的活力,跟着他的脚步,去倾注自己的热爱。热爱祖国邹韬奋是以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而著称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炮火,震动了不愿做奴隶的全国人民大众。在民族矛盾压倒一切的时候,韬奋的人生旅途发生了很大的转折,他再也不能同往常一样偏重青年的个人职业修养,由他主办的《生活》周刊和后来创办的生活书店,在密友胡愈之的帮助F,成了宣扬爱国主义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不畏强暴,誓作人民喉舌的郭福奋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文化战士、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起他主编(生活)周刊,从此一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他先后创办生活书店,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期间,他不畏强暴,不受利诱,抨击反动势力种种罪恶,为人民利益大声疾呼。茅盾称赞邹韬奋是一个“不计利益,不计成败,只知是与非,正与邪”的“操守的人”。1931年6月,天津(大公报)报道国民党政府交通部长兼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利用权势和一名女大学生结婚,并许女方聘金数万…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在重庆期间,曾邀请周恩来出席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每月举行的茶话会。周到会后常即席发言,议论风生,妙语连篇。  相似文献   

7.
孟继 《红岩春秋》2012,(5):144-146
在重庆陪都名人旧居中,有一座叫“衡舍”的建筑。它曾由3幢西式楼房组成,作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生活书店主持人邹韬奋的居所,国民党CC系首领之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陈果夫的府邸,以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的驻地。  相似文献   

8.
生活书店是由邹韬奋、徐伯昕二同志,一九三二年在上海创办的一个服务于革命文化事业的单位。由于为人民办事,得到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业务日增月长,兴旺鼎盛,其网络逐渐发展向各地,到抗战爆发后,已先后开设了五十多处分店,继续为抗日救亡运动作贡献,发挥重大的影响。在福建,生活书店开办有福州、南平二处分店。八闺大地上,到处散布着他们辛勤的足迹。  相似文献   

9.
1938年秋,为了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邹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决定派顾一凡和陈云才到福建筹没分店。是年十一月,顾,陈二人抵达南平,在福建地下党和进步人士支持下,生活书店南平分店便于翌年元旦正式开业。不久,顾一凡即把业务交给陈云才临时负责,只身前往福州筹设福州分店。该年春节后,福州分店也开张了,这是生活书店在福建播下的又一颗种子。  相似文献   

10.
正在周恩来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他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多年来与党外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邹韬奋:"请转达我对恩来的谢意!"邹韬奋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与周恩来友情甚笃。他崇敬周恩来,生命垂危之际仍呼唤着周恩来的名字;周恩来也了解邹韬奋,敬重邹韬奋,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版机关经营不易,进步书店生存尤为艰难。正如出版人胡愈之所说,“从前进步书店没有钱,没有钱就办皮包书店,出的书不一定坏,但是卖不出去”,所以“很多书店办不下去,出了几本书就关门了,不是被国民党封掉的,因为没钱办下去了”((1))。而邹韬奋创办的生活书店则不然,它1932年7月成立于上海,1948年10月与读书出版社、新知书店在香港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相似文献   

12.
邹韬奋拒贿     
1930年春,有位读者写信给《生活》周刊的主编邹韬奋先生,揭露国民党交通部长王伯群贪污腐化,生活糜烂,虽然年过五旬,仍逼迫上海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做他的小老婆,结婚典礼之奢侈,不亚于蒋宋婚礼的豪华气派。 韬奋先生已知晓王伯群花数十万元公款,在上海愚圆路建了藏娇金屋的事实,他又派人明察暗访,证明读者来  相似文献   

13.
王林育 《党建》2021,(2):67-68
1944年7月24日,我国著名政论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在上海不幸病逝,毛泽东亲笔题写了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是对邹韬奋一生斗争历程的最高评价。  相似文献   

14.
华北事变以后,中日矛盾不断上升。邹韬奋到达香港继续从事革命文化工作,策划创办《生活日报》。当时在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化名"莫文华",先后给邹韬奋写了两封信,就《生活日报》的办刊宗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关门主义的危害发表了意见。邹韬奋收到来信后,全文发表了这两封信,在"编者附言"中表示完全同意刘少奇的观点,并提出了使用"民族联合阵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代伟人周恩来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十分注重广泛团结爱国民主人士。他与中国民主同盟(以下简称民盟)领袖、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职教社)创始人黄炎培在长期的密切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成为我党大力开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光辉范例。团结抗战结为挚友1938年5月18日晚,黄炎培、周恩来应邹韬奋邀请参加了汉口生活书店举行的职工茶话会,并先后讲话。周恩来从当天徐州被日寇攻陷这件事讲起,分析了抗战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位中年女子别出心裁地在广州开了一家"烹饪书店"。"烹饪书店"到底是饭馆还是书店?老板是如何经营的?大胆设想书籍美味巧妙结合2006年1月,广东的庞红艳在丈夫李军工作的书店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半年过去了,虽然她每天都很忙,但并不赚钱。李军在书店上班时发现,虽然介绍烹饪的书籍很多,可是其中关于原料制作、原辅料用量和器具用法的介绍都比较模糊,如"少许""适量"等词,让人很难把握。一位女顾客建议:"你们  相似文献   

17.
祖远 《党史纵横》2011,(11):26-28
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他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并靠近了我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十多万份。当时,邹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影响极大。1932年7月,他又创办了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  相似文献   

18.
林默涵,1913年1月10日出生。少年时就离开家乡福建武平,求学福州、厦门,广泛阅读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作品,尤其是鲁迅的作品,接受进步思想。1935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国后辗转于报界,并开始以“默涵”为笔名发表文章,后经邹韬奋引荐,又到上海生活书店当编辑,与“左联”作家颇有唱和。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钱亦石率领的第十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在武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即何克全)的帮助下,林默涵于1938年来到延安,免试进入马列学院,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到艾思奇领导的哲学研究室工作。1942年5月2日,时任延安华北书店总编辑的林默涵,和周扬、丁玲、艾青等100多位延安文艺界人士,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正老牛不姓牛,姓刘,叫刘华仁,是一位典型的军垦第二代,50多岁的他,被同事们称做"老刘",老刘平日里少言寡语,吃苦耐劳,工作勤恳踏实,性情质朴敦厚,在兵团农资公司阿勒泰配销中心一干就是10年,同事们更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牛"。忠于职守攻战"细、小、苦、碎"刘华仁担任的库管员工作可以用"细、"小、苦、碎"四个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20.
正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江西余江县人,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以《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为阵地,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笔代剑展锋芒,积极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行为,在战火纷飞中唤起了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