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发展,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中国哲学合法性等等诸多的辩证中,度过了一个世纪,许多延续发扬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意见被提出来,这个过程包含许多大家之间的交流,呈现现代中国人对传统哲学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强烈关注,其中儒家思维的生活化、生活儒学、人间儒学等等的观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讨论方向.  相似文献   

2.
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并非出自我们的自觉意识,而是对前人长期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对中国传统思想表达的提炼升华。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但足这种强调却是建立在我们理解了不同于我们思维方式的两方哲学的基础之上,是我们通过不同哲学之间比较的结果。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对我们自身哲学的重新认识,甚至是对自身哲学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位,激发了我们全面理解自身哲学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2)
哲学是一个民族思想的集中表现,对一个民族的法律有重要的影响,辩证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主要有整体思维、矛盾思维等,这些辩证思维全面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法律理念、法典编纂体例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都受到了辩证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华飞  陈飞 《学理论》2010,(21):94-95
马克思哲学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本质上是实践,它是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的思维逻辑对相关哲学理论展开批判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了不同的形态:一、思辨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二、“现实”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三、实践的哲学批判思维方式;马克思哲学实践批判思维方式的确立,使传统哲学由仅局限于单纯的纯粹理论批判向理论批判与实践批判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哲学体系虽内涵各有不同,但都包含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两个核心要素,此二要素是哲学建构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既内在相通又互补支撑,它们都遵循以人为本的哲学立场和辩证思维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视对社会发展规律与合理方向的探索,中国哲学强调人的自我提升并建立合理的人伦规范。此二者在当代中国哲学建构中将发生内在融合。当代中国哲学可能表现为"以人为本的实践哲学",并至少在人与自身关系、人与他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同文化的关系等四个视域形成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7)
"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运用逆向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动态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哲学思维而形成的战略布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与重要理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逻辑关系、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了哲学思维分析。  相似文献   

7.
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必将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习近平超时空思维指引下,构建融会中西、贯通古今、"道法自然"、揭示规律、"格物致知"、统一科学、捍卫真理、统一信仰、强化"两个巩固"、引领世界潮流、指引人类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语言系统和话语体系,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现代哲学思维新革命,终结西方的"哲学终结论"和"资本主义终结论",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智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西传统哲学思维的差异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以主体自身为思维对象,重点使用道德理性的悟性方法,旨在建构一种人生智慧的主体意向性思维的哲学。而西方哲学则崇尚主客二分法的思维方式,其一开始就重视自然理性的分析方法,因而在总体的思维模式上,是一种追求客观智慧的对象性思维的哲学。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传统哲学的相互融通也在相应加快。未来的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然理性的对象性思维与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的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冲破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思维方式的过程。从1978年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党共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分析这三次思想解放,不难发现,坚持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这三次思想解放的主旋律。(一)哲学发展的历史实质就是人类思维方式变化的历史,一种哲学的最高本质,最集中地体现于它的思维方式之中。传统哲学都是“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10.
侯才 《理论视野》2005,(4):45-47
本文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其特质进行了考察和揭示,并以此为基础,批驳了一直被视为权威定论的康德的“感性、知性、理性”三要素认识结构模式,提出了“感性、理性、悟性”三要素新认识结构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是否拥有排中律是中西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区分的基本因素。欧洲古代哲学因有了排中律,才会产生鲜明的界限意识、矛盾特殊性意识、自由主义和现代辩证法。中国古代哲学因缺少排中律而无法在思维上彻底地区分开阴、阳,导致整体性、模糊性、经验性成为其主要思维特征。在当前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中,自觉运用排中律思维方式是必要的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金亚慧 《学理论》2012,(4):59-60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定向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实践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开放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在动因;发展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蒋楼 《学理论》2010,(1):69-71
合理思维方式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关键。马克思人道主义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亦即传统哲学本体论思维方式。由于其存在巨大的思维局限和不合理之处,于是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既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精神蕴意,更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实质。实践观点及其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因而,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即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合理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它的提出和实践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维、结构思维和以人为本三个方面的深层哲学思维,这也要求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始终谨记三种哲学思维并运用好这三种哲学思维来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侯海燕 《学理论》2009,(8):19-20
哲学思维方式是人对哲学问题的理解、把握和评价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实践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节点上,对中国共产党具体运用实践思维方式而形成的建设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加以论述,无疑对于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学浩 《学理论》2012,(17):48-50
对幸福的理解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思维方式的不同致使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而对幸福的理解归根结底在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贯彻着对人类本质和幸福的孜孜追求,并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幸福理解的缺陷,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过程思想,强调幸福的过程性.同时,他与其他过程思想哲学大师们之幸福观的相比较之下,在幸福的理解上突显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实现了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是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提出实践和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下,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规定、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赋予现实的人以现实性根基;而现实的人则赋予实践以丰富内涵。脱离实践,现实的人就会被抽象;而脱离现实的人,实践同样会陷入抽象化、甚至神秘化境地。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初步展示了这种新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显示了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理解马克思实践与现实的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树立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否则,依然会陷入传统哲学的抽象思辨。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的哲学传统非常宽泛,它和中国的哲学传统完全不同。那么今天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本身的价值何在?其一般的原因在于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累积的,过去的哲学家做出了可以被其后的哲学家所继承的永久性贡献。这些贡献就被包含在哲学传统之中。但研究哲学史并不仅仅出于史学研究的兴趣和意义。而是要把对文本的谨慎研究和恰当的哲学分析与对更广泛处境的适当描述结合起来,并把它放置在一种因果关系之中进而去探究哲学在历史中如何被实践的过程。它不仅提供对哲学问题的一阶贡献,还提供对哲学反思的二阶贡献。然而中世纪哲学传统在哲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由于与宗教相混合,其哲学价值被削弱和降低,在研究中或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或被剥离其宗教处境而进行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专业性和难以理解的程度也成为被忽视的理由。实际上,中世纪哲学传统作为欧洲大陆哲学博大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跨越的。中国哲学界通过研究从地域上来说不同于自己的各种哲学传统能够激发哲学的二阶反思。正在中国哲学传统内部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能通过研究欧洲哲学来帮助他们自己去思考哲学的本性,把握哲学的全貌。中世纪哲学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另外,在中国研究中世纪哲学有两个重要的有利条件。其一,中国完全不同的宗教传统提供了一个可能以不带偏见的、学者的方式去理解的视角;其二,中国以版本考据和评注为基础特征的学术传统使中国学者比许多西方学者更精通于研究从古代晚期直到17世纪的中世纪哲学。因此,中国哲学界关于中世纪哲学的研究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精华的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课题的产物,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一道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精神成果。但是,由于所处历史方位及其所要解决的民族与社会发展问题的不同,邓小平哲学思维又有其独特之处。一、把握时代、立足国情的唯实性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或思维方法,邓小平哲学思维的运思特色就是其与以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不同之处。而首要的特色是对所处时代特点和中国现实国情的分析与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世界范…  相似文献   

20.
祁程  郑忆石 《理论导刊》2012,(4):57-60,87
百年演进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相通的因素,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在哲学思维方式方面,传统辩证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多层次的相通,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哲学范式;在社会思想的文化价值心理方面,“大同”理想作为世俗的社会理想,经几千年历史阐释流转积淀为中华民族一种恒久的文化价值心理,与“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相通性;在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取向方面,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交互,体现了民生“共同体”的社会价值结构模式;在社会践行的贯彻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中国哲学的“知行观”相得益彰;在哲学思想与方法方面,中国传统哲学的“实学”思潮,形成一种重“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躬行践履的思想和学术价值取向.这些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找了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