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关于时代问题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是个分界点.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时代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运动也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然而,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无论苏联共产党还是中国共产党,受已有的思路和框架的限制,都没有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这种变化,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错误和失误.这些历史教训值得深刻记取.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他们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他们在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问题上的观点却存在着差异性,毛泽东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方式上存在着失误,即没有解决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而邓小平找到了"改革"这一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与方法,解决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准备与萌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泛化与曲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与探索.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其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进入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的时代条件或国际环境下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定的思想来源、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它的萌芽、初步形成、完备成熟、继续发展是同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命运、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7)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人类历史永恒的话题。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的国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状况出发,不断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进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动力论,即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论"、胡锦涛的"和谐动力论"和习近平的"综合动力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论体系。这些理论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矛盾问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和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弥漫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认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充分结合历史实际,史论结合,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严肃科学地界定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基本内容,是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前提。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对毛泽东思想界定的日益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高度重视,以及对自己的历史和未来认真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12)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一切哲学都给予极大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此前哲学成果的基础上,依凭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萌芽、探索、形成、完善等发展阶段,构造起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以"历史合力论"的理论范式系统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动力因素,实现对以往一切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超越。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中国化阶段及成功实践表明,这一理论是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应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成功地实施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建设了一支领导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人阶级先锋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 ,围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进行考察,总结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对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从而更好地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的70年,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一是人民政协政治地位在发展中深化;二是人民政协主要职能丰富发展;三是人民政协工作方式开拓创新;四是人民政协制度化建设持续推进;五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日益成熟。人民政协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与优势,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必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扩大要求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受到阻碍、生产社会化不能进展也要求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落后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图式  相似文献   

13.
孙金根 《理论探讨》2007,4(5):137-139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首创了党代表大会年会制,列宁首创了党代表会议年会制。中共八大首创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1957年以后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被搁浅。1988年又开始试点,中共十六大以后进一步扩大试点。到目前为止,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创新,它必将使我们党更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吸收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从党的建设史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历史考察,回顾党内在处理吸收社会其他阶层成员入党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们做好现阶段工作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认识新成果,它在社会主义本质观、社会主义制度观、社会主义政治保证观、社会主义战略布局观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观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了我党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观。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6)
溯源干部激励体系的理论基础,从早期动机激发的理论出发,再根据研究层面与角度的不同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并对其发展历程加以历史考察,我国干部激励体系建设历经奠基时期、改革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纵向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这对于新时代构建正向激励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观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论断,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政治文明思想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有两种社会主义观,即经典社会主义观和现实社会主义观.经典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存在巨大不同,而认清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厘清社会主义建设中认识上的困惑和消解行动上的犹疑,也为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一种理论视角和现实支撑.  相似文献   

19.
孙功 《理论视野》2010,(9):61-62
<正>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各主体(包括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组织)之间,依据党章和党内法规在党内生活中相互监察、相互督促的制度,是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党内监督制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杨仁财  徐鹏 《学理论》2013,(10):136-137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理论的突出特点,这一理论经历了萌芽、产生、形成和成熟的四个历史阶段。沿着这一历史过程,拟从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形成过程、这一理论的内涵分析及其现实启示三个层次进行历史的考察和思考。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切实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