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命题之一;但是灌输理论在当代道德教育领域却遭到强烈的理论批判和实践抵制。这种态度甚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实践、深入贯彻灌输理论。梳理、研究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于灌输理论的分歧与共识,进一步阐明灌输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契合性,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灌输理论的积极态度,重新确立灌输的本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理论灌输的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输教育法是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 ,是由革命导师创立、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灌输教育也遇到了新的课题 ,有些人对理论灌输产生了怀疑 ,也有人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看法。我们应对理论灌输“无用论”、“过时论”、“应急论”等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进一步认识灌输教育的科学含义 ,完善“灌输”的理论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灌输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试图从革命导师对灌输理论的论述,结合古今中外各国灌输教育的典型实践,给灌输理论的本质和内涵以科学的界定,以澄清人们的思想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新时期加强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灌输”不仅仅是价值观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灌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有效性在于,它是培养受教育者价值观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和因素,也是当前国内外发展的局势、时代发展的形势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发展的要求;而“灌输”的有限性则在于,通过灌输不能保证人们具有按照所灌输的价值观进行价值选择、评价并采取相应行为的能力,以及它对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忽视。因此,应当对价值观教育中的“灌输”进行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6)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的今天,它依然具有时代价值。以分析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为逻辑起点,通过梳理对灌输理论的认识,以及当代坚持灌输理论的必要性,最终落实到如何坚持灌输理论的思考和分析上,从灌输的内容、过程、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军 《学理论》2010,(11):188-189
坚持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青年特点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必须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和主体性教育基本精神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理论灌输中发挥青年学生主体性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何芸 《学理论》2012,(2):137-138
灌输教育法一直是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模式。为确保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主导性和纯洁性地位,必须提高灌输教育法的实效性,为此做好以下几点:不断提高灌输主体的自身素质;重视灌输主体的能动性;体现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坚持全程全方位的灌输机制;改进和创新灌输方式;优化灌输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不少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通过对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青年学生的比较,来论证当前进行思想灌输的重要性。然而,灌输教育是不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法?”“灌输”是否真能同“启发”、“引导”划等号?我们认为,在当前的条件下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灌输方法时要认其研究它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时代依据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灌输论”的内涵、历史由来进行考察之后,主要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灌输教育的哲学基础、经济功能和政治社会化角度阐述了“灌输论”的现实依据,并对新时期“灌输论”的实现途径做了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佳 《学理论》2013,(32):388-389
理论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基本方法之一。针对当今人们对理论灌输法的一些误解,从理论灌输法的理论依据入手,强调理论灌输法的重要地位。并分析新时代理论灌输法所面临的新环境,进而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环体、介体这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研究理论灌输法为应对新环境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西方“道德灌输批判”的意义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灌输在西方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资产阶级国家 ,无不注重道德灌输在教育以及阶级统治中的作用。早在古希腊文明发展史中 ,思想道德灌输就很受重视。在古斯巴达国家 ,统治阶级对所有 7~ 30岁的贵族子弟实施“战士教育”,除了军事训练外 ,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在雅典 ,德育已被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学校开设的道德课可以说是西欧学校进行课堂道德灌输的最早记录。在古罗马 ,基督教被定为国教 ,它支持世俗政权 ,教给人们服从和忠诚的美德 ,训练国家的成员要尽…  相似文献   

12.
牛力平同志在《灌输原则要坚持,具体方法应改进》一文(见本刊今年第3期)中认为,“灌输在人们的生活里无处不有。一个人一生都在不停地接受着他人的灌输、社会的灌输、各种各样的灌输”。显然,这种观点把灌输等同于教育,等同于社会政治信息的传播了,是对灌输涵义宽泛化的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实现"硬性灌输"与"软性灌输"的有机结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正确对待灌输理论是实现"两个结合"的重要前提,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结合方式是方法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毕德 《学理论》2009,(18):224-22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方面。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要针对大学生思想的特点,实现“硬性灌输”与“软性灌输”的有机结合,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正确对待灌输理论是实现“两个结合”的重要前提,不断寻找和发现新的结合方式是方法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对新时期灌输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列宁创立的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支撑点。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坚持科学灌输理论 ,既是一个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新世纪里 ,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教育理论 ,我们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要使科学的灌输理论在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革命作用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信息开放、民主活跃、素质教育取得一定进展的教育环境下,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灌输论"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教育环境的客观变化,借鉴"接受美学"教育理念来创新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灌输论"的主要逻辑体现为这样几点: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灌输;教育方式的单向度化;教育过程中的非生活化。接受美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般性立场在于以"需求侧"为逻辑前提的教育观念、以交互主体性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教育方式、以生活化为场域资源的教育情境。作为一种策略建议,接受美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灌输论"的启示可以从教学内容上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均衡化、教学方式上参与化与互动化、教学资源上情景化与生活化、教学载体上新媒体化与虚拟化等方面开展尝试。  相似文献   

17.
"灌输"是一个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认为"灌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灌输论是一个原则。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并对向工人阶级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考茨基在谈到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时也对灌输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意识不是从无产阶级斗争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丰富和发展。把灌输思想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理论的是列  相似文献   

18.
周夏青 《学理论》2012,(17):271-272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对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发展.可是,由于受到过时论和无用论的影响,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界却存在一种反对“灌输”的倾向.其实,在我国现阶段,也就是在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灌输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具有更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仍需加以坚持.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有必要进一步认识一下灌输和自我教育的问题,摆正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灌输,就是不断向人民群众输送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自我教育,就是进行自我反省,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人们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过程。灌输之  相似文献   

20.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灌输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原理和基本理论。但"灌输论"对"大众主体"的舍略,与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在"大众化"中真正树立大众主体观,深入剖析大众主体性,必须走出"灌输论"的窠臼,尊重大众主体地位,相信大众的主体能力,提高大众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作为"大众化"主体的大众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