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国琪 《学理论》2009,(31):64-65
在发展实践中存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存在利益需求、发展速度与生态、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存在发展的科学性与危机性、发展的合理性与价值性、发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矛盾冲突。从这些矛盾冲突中我们得到深刻的启示:以人为本仍然是发展的核心宗旨,只有在这个核心宗旨下的发展才能使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才能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是从中到西、由古至今的特殊传承结果,这就导致了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三方面的冲突:传承的冲突、认知的冲突和实践的冲突.这些冲突集中体现为"德才兼备"、"官本位"等非正式制度对制度模仿的影响.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实现公务员录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适应性和继承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的核心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人力资源绩效评估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反差。评估实践中的困境与评估自身存在的核心冲突是紧密相关的 ,即评估的绝对意义与评估的虚化趋势的反差 ;评估区分功能和评估结果的模糊性的冲突 ;评估的理性价值与评估的主观倾向的矛盾 ;评估的效率价值与公平取向的冲突 ;评估的个体方式与团队工作环境的摩擦 ;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新趋势对传统评估体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是从中到西、由古至今的特殊传承结果,导致了其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传承、认知和实践三个方面的冲突。这些冲突集中体现为"德才兼备"、"官本位"等非正式制度对制度模仿的影响。解决冲突的办法就是实现公务员录用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适应性和继承性融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职位分析的科学化与动态化:"专才"基础上的"通才"选拔;减少录用过程对道德的过度关注:加强防弊规则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导发展与公共冲突管理的双向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共领导发展与公共冲突管理之间具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二者之间的互动进行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公共领导发展对公共冲突管理的推动主要是通过公共精神的价值导向,为公共冲突管理提供了理念上的支撑;通过公共领导者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公共冲突管理者的职能;通过战略型的领导方式,为公共冲突管理提供了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量;通过政策性的领导趋势,为公共冲突管理提供了确实的政策依据。而公共冲突管理对公共领导发展的推动主要是通过公共冲突的正向整合功能提升了公共领导者的影响力;通过公共冲突管理的组织性增强了公共领导者的决策力;通过公共冲突管理的实践性锻炼了公共领导者的执行力;通过公共冲突管理的不确定性激发了公共领导者的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纠纷行政处理的存在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纠纷行政处理作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之一,对各种民事纠纷的解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具有一定逻辑的支撑:司法救济的不足为其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权力分立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为其提供了可能性基础;纠纷行政处理本身具有的资源优势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一定意义上,纠纷行政处理是社会需求的结果,是一种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段绪柱 《行政论坛》2012,19(4):42-45
公私合作制中的政府在三重契约下扮演着多重角色,即显性契约中的政府角色,内在契约中的政府角色和私人部门履约的监管者、私人部门与公众争端的仲裁者。公私合作制中的政府角色冲突表现为:政府多重角色蕴涵着潜在的内在冲突,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价值指向、组织文化与行为模式方面可能的冲突,政府角色实现中的信息与技术悖论,在维护公私合作稳定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间存在着政府角色的可能冲突。消解公私合作制中政府角色潜在冲突的对策:一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序的规则体系,明确政府角色,为公私合作建立稳定的制度框架;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保证政府角色的适当实现;三是建构科学的、协同的制度体系,通过有关各方的相互制约保证政府角色的实现;四是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政府公私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既不关乎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又与宗教问题无涉,通常表现为民事纠纷或刑事问题等,冲突的目标既不是为了改变法律规则,也不是为了颠覆现行政治体制,因而与民族问题存在本质差异。在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偏好使用政治为主、法治为辅的手段加以解决。这种政治优先策略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也在客观上模糊了涉民族因素社会冲突的范畴,后果是将单纯的法律关系替换为政治关系。在社会治理的角度,法治对策是现实选择,具体有:培养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作用;统一法律体系,尤其迫切需要完善程序性法规建设;做好政策与法律的协调、衔接工作;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2)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是理论与现实的冲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答,此类问题归纳后具体描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政治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冲突问题、阶级斗争理论与当前中国建构和谐社会之间的冲突问题、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市场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合理性之间的冲突问题等七个方面并依次解答。原理课教师在解答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转型国家多冲突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国家多冲突是“民主和平论”总命题下的一个分命题。该命题的核心是指处于社会转型的国家比其他类型的国家更易发生冲突。转型国家多冲突的命题有其合理性。它提出了转型国家多冲突的多层原因并分析了产生冲突的各种因素。本文认为 :转型国家多冲突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因素 :其一 ,转型国家体制的完善落后于国民膨胀的参政意识和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的冲突 ;其二 ,大国的指手划脚和强权政治改变了转型社会的节奏导致的冲突。这两种因素是构成转型国家多冲突的根本原因。转型国家可以通过转型节奏、转型层次和转型体制的有效控制来减少内部冲突 ,不能把国家体制的转型寄托于大国 ,否则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谢灵 《学理论》2010,(16):156-157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是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正如恩格斯概括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美学特性主要表现为三点:悲剧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悲剧冲突:用美的毁灭来否定丑的存在;悲剧效果:怜悯,恐惧,陶冶,净化,提升。  相似文献   

12.
贾清林 《学理论》2011,(4):76-79
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在司法实践上一直按无效认定的,直接的法律依据仅有最高法院的若干司法解释;但是《公司法》第149条第三项的规定显然与上述司法解释相悖;仔细研读:企业资金拆借无效的认定逻辑其实难以服人,而根据《公司法》第149条第三项规定却能推论出企业资金拆借合法有效的结论,规范之间的冲突显而易见;而这种冲突已逐步延伸到司法实践及其他领域中,彰显该规范冲突解决的必要和迫切;而根据法律冲突解决的规则,《公司法》规定应优先适用,也即企业资金拆借在符合《公司法》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认定为有效,这显然又与目前的司法实践相冲突;而本文的探讨仅仅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见解,最终的解决还要靠立法修改或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  相似文献   

13.
"数据被遗忘权"虽是欧洲立法的产物,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司法实践冲突、权力格局博弈、操作技术难题、效果不可控等,但对我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国个人信息权的实现,改善我国信息泄露肆虐的现状,将"删帖"纳入制度化管理中,需要从立法、行政、技术和市场四个方面切入。我国应对"数据被遗忘权"实施困境需要采取以下策略: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确立"被遗忘权"的法律属性;划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成立专门的信息数据保护机构;设置"数据存储期限",引入"用户隐私偏好";培育行业自律精神,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无限防卫的不合理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限防卫是1997年新刑法在正当防卫制度中的一项规定,这一规定的合理性一度引起理论界、司法界的争议。笔者认为,无限防卫制度的推行实际上与防卫权的发展趋势相悖,造成公力援救与私力救济的冲突,国家刑罚权与个体防卫权的冲突,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冲突,维护防卫人利益与保护不法侵害人人权的冲突。透过这些冲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从冲突到和谐的转换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吕国忱  张华 《理论探讨》2006,1(3):50-5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冲突与和谐、对立与统一以“潜在”和“显现”的形式存在,这表现在以下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是否有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是否有现代性?马克思主义是否全球化?对解决方法如何选择?作为中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思想,这需要我们在如下几方面进一步发掘: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的发源地;真实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发展的、开放的、多元的;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需要在现代实践中得以丰富。分析马克思主义从冲突向和谐转化的内在机制,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多实践,少争论;不刻意追究,保留适度模糊性;等待时机,促进成熟;在两极中找中立,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在对立中调节,促进双赢。  相似文献   

16.
环境群体性事件本质上是社会冲突问题,结合冲突演变的规律,环境群体性事件过程可以分为冲突酝酿、冲突凸显、冲突升级以及冲突消减阶段。冲突过程中,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是促成集体抗争的根源;政治机会结构的变迁、可利用的多元化社会资源为集体抗争创造了条件,而体制内渠道无效则推动着集体抗争成为可能。所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路径应当以解决社会冲突为核心,加强各种机制建设,消除冲突根源。  相似文献   

17.
刘金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一文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为:实践的先导是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的动力是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实践的指向是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践的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的发展是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避免矛盾和冲突,对公民进行法治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法治建设的重要过程,同样会存在矛盾和冲突。其中,影响公民法治教育的观念冲突主要有:传统道德观、传统法律观与公民法治观念的冲突。为此,必须加强对公民进行法治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韦长伟 《理论探索》2011,(3):100-103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冲突管理一般有两种取向——应急性与常规性。在我国发展的转型期,冲突的突发性、多发性和复杂性特征要求冲突管理要结合两种取向。在当前的冲突管理中,一些地方政府多以应急性管理为主,常规性管理尚显不足。为此,加强冲突管理必须融合这两种取向:提高冲突的常规性管理能力,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冲突的应急性管理能力,从变化中探寻规律性;以制度和程序为抓手,实现两种管理取向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20.
人们相互之间不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事实,而且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所带来的更多的是深刻的、顽固的分歧和冲突;正是这些顽固的分歧与冲突型构了政治世界;这些不可消除的分歧与冲突才是政治的本质所在:因此,将冲突和竞争视为政治的核心范畴,才更为妥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