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教是我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其教理教义与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潜在影响,是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精神力量。一些消极的民俗习惯、陈规陋习以及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陈碧芬 《思想战线》2007,33(5):125-126
在道教“杂而多端”的来源、演变中,有一部分是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女神崇拜的文化传统,发展了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信仰体系中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最后将二者融合起来,产生了一些其它宗教所不具备的女性神仙崇拜的特征。它以神仙故事传说的形式,把原来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女性神仙基本搜罗并置于自己的体系中,并随着道教的演变发展和道教化神仙体系的形成而为她们著书立传。两晋至六朝间,女性神仙故事传说大量涌现。到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一书的出现,则开了女性神仙传记的先河,将女性神仙崇拜推到了一个发展高峰。一在现存的《墉城集仙…  相似文献   

3.
许宜兰 《求索》2007,(6):133-13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中道教信仰的核心是神仙崇拜。本文通过论述道教神仙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在道教文化中所孕育出的这种“神仙情结”,进一步论述神仙思想对明清时期民间生活的影响。这种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明清文人画以及版画、年画等美术形式的发展,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对现实人间社会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王芳妮  赖全 《求索》2013,(1):116-118
信仰的神圣性是道教徒提升其世俗生活的精神情怀,而宫观经济则是道教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道教而言,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消弭的矛盾张力。张良庙是道教经济的重要实体,从张良庙现存的碑记中可知增加宫观经济收入并非其最终目的,张良庙在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宫观经济的同时,发扬了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教理念,扩大了道教的社会影响,即张良庙在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之间达成了一种理性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张良庙宫观经济之发展可称为清代民国以来道教宫观经济发展之典范。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宗教传统中,高端宗教与低端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直接混同于低端宗教,再理性的因素也会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如道教;有的以双重教格出现,其中一部分保留了精英的气质,另一部分却委质于低端宗教,如佛教;有的虽表面保持着贵族或士大夫的高傲,但骨子里却仍未免低端信仰的残存,如儒教.总之,中国的高端宗教与低端宗教之间并没有明确清晰的界线,并且,高端宗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自愿不自愿地向低端宗教做出种种让步.然而,三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道教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宗教的成分,具有更多的巫术性质;儒教则在很大程度上与亚伯拉罕宗教系统相类似,具有伦理型或道德型宗教的特征;佛教则兼伦理和功利、理性和巫术而有之,透露出一种特有的生存智慧和处世机巧.由此,三教的异同便非常复杂地混合在一起,并构成了中国宗教生活与面貌的一种特质.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世菊 《思想战线》2003,29(4):80-84
在道教文化日益走出圣殿、与世俗文化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今天,道教文化这一独具中国特色又极具旅游价值的文化产物已被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许多道教名山和宫观在开展该项活动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开发其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道教文化价值,重点开发了山上的著名宫观,从而形成了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道教文化名胜。  相似文献   

7.
台湾早在战国以来的方仙信仰时,就与道教早期的神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秦朝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遂止夷洲及澶洲(《后汉书·东夷列传》)。据考,这  相似文献   

8.
钱敏 《求索》2013,(11):71-73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为现存神仙传记中最为全面系统的一部,作者带着为历代神仙立传的严肃态度修撰此书,仿照《资治通鉴》取名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其间中唐至五代的神仙发生了世俗化、现实化的新变,体现在三个大的方面:神仙的社会属性及外貌特征、仙凡关系、神仙的性情特征。这一时期神仙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道教思想的变化:道教在早期的汉魏时期以出世思想为主,在后期的宋元明清时期有着鲜明的入世特色,中唐至五代时期是二者之间的转折点。研究此部仙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道教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凯 《传承》2010,(36):82-83
自从哲学思想萌芽的时候就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哲学与宗教的发展道路充满了融合与纷争。哲学与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两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对社会的经济基础发挥着影响和作用。同时,哲学与宗教既有联系也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0.
王增起 《思想战线》2001,27(6):25-28
近年来,包括"法轮功"在内的邪教之风日盛,邪教的产生、发展与新兴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貌似神离,在教义理论、组织形式、生活作风、信仰对象、"末世论"的内容作用、社会影响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邪教组织,罪行累累,上违国法,下逆民意,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社会恶瘤.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与宗教、信仰、思想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资本主义经济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斯·韦伯提出“资本主义精神”论证了宗教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东方世界也曾一度兴起“儒家资本主义学说”。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一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充分肯定和绝对信念。然而,在经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初期曾一度遭受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却又在几十年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发生了颠覆性转变,得到世界的认可。当然,与之相随的是论争不断。  相似文献   

12.
张燚 《今日民族》2016,(10):50-52
正巍山不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境内还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大宗教,以及土主崇拜、本主崇拜等民间信仰,有道教协会、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等3个宗教团体和1个基督教管理组。全县共有6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小寺小庙近400个,有一定规模的宫观寺院208座,已依法登记开放64座,  相似文献   

13.
正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确实,道教自从在东汉创立之后,经过历朝历代的繁衍发展,特别是经过唐、宋、元、明等朝一些皇帝的提倡和尊崇,在中国社会里一度享有极高的地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就采取了尽量神化道教圣主、提高道士地位、兴建道教殿观、规定道教节日、张扬道教文化等措施,使道教成为中国社会一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违宪审查制度已不能适应日益高涨的权利意识和社会法治潮流。建立一套具有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是中国宪政更上一层楼的必然选择。德国的宪法法院声望日隆,已成为众多国家效仿的对象,作为与大陆法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国,也应该立足本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法院系统。  相似文献   

15.
曾伟  宋国强 《前沿》2012,(13):178-181
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的后期,最初的宗教形式称为自然宗教,如原始拜物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随着部落首领的产生乃至阶级社会的出现,人们便产生祸福命运由神操纵的观念和追求"长生""来世"的想法。同时也产生了宗教机构、专职宗教吏员或首领、各种教规仪式等。天帝信仰作为一种产生并适应于中国社会的宗教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天帝信仰的形成早于道教、儒教,也早于佛教(公元2年或67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首译汉文本佛经行世)。本文在论述天帝信仰漫长而曲折的传播历程时,也为天帝/玉皇信仰正名。  相似文献   

16.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7.
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具有浓厚的政治情结 ,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政治和干预现实政治的倾向 ,其实这正是道教作为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宗教的特色之一 ,而道教所固守的黄老传统就是其政治情结的主要思想根源 ,也是我们理解道教政治情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寇凤凯 《传承》2008,(22):66-67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现象,是相对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制度化宗教而言的各种非制度化的宗教信仰和崇拜,是植根于百姓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的行为体现。本文通过调研,考察了武汉市民间信仰存在的特征,分析了民间信仰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文化功能,并提出了民间信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