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是生产活动中能动的"活的劳动",劳动力的供给能力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中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推进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人口,充分利用好人口红利,对提高中原经济增长具有深远影响。因此,中原应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投入,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科技、管理人才,使中原人口红利为经济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加快我国科教发展政策调整的几点思考王树林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我们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的同时,必须加快科技和教育自身的发展。要加快科技和教育发展,就需要对某些现行政策进行调整。一、理顺投资政策和脑体倒挂的个人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3.
陆铭 《党政论坛》2009,(22):34-34
从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来看,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劳动力供给增长将放缓,而人口的老龄化也会带来国内储蓄率的下降,长期的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情况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教育,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劳动生产率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来源,那就是城市化和区域格局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优化配置各类人才,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管理新体制,为实现跨世纪的农村经济发展远景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劳动者素质和企业兴衰的关系问题,党中央早有明确的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同志则指出:“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因此,他要求“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明确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城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外省市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上海的失业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件关系到上海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供给的两种基本类型看,由于上海人口增长而力生的劳动力自然供给引起的就业压力已愈来愈小,因为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劳动力派生供给,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无论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8.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一些企业亏损倒闭或大规模裁员,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民工返乡。面对大量民工返乡,我们不应只是看到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压力和负担,更应看到是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一次良好机遇。民工返乡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就地转移劳动力、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返乡民工是建设新农村的资金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其价值不可低估。我们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优势,积极引导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各国间日趋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面临着自然和社会诸多难题的下世纪,实现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的自我完善,健康和幸福,也必须更多地依靠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这不仅表现在教育事业自身的可喜变化及在全国的影响,更为形象和深刻的见证是教育为今日上海之如此巨大进步所提供的强大的们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面向未来,无论是从实现2010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提出的建设一流教育的要求,还是满足上海人民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要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三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离土不离乡”、“离土也离乡”等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效益”的转变,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四个转变都要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承认,才能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搞生产先找市场,这对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农民增收是其经济基础。而无论是提高农业效益、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是培育新型农民,都必须依靠职业技术教育。所以,发展和改进职业技术教育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这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针。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智力人才密集,实验手段先进,拥有十分雄厚的科技力量。在当前经济、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下,高等院校应当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最近走访了上海经济区六所著名大学的校长、副校长。  相似文献   

13.
以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理解为基础认为多吃几顿饭和公款吃喝就能拉动经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消费需求的本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我国消费需求比重低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路径依赖于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而非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拉动经济必须依靠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于劳动力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增长路径,必须依靠于新技术生产函数的采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消费需求比重必然会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一、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市意识,把科技进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科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根据深圳的发展实际,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确立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为本,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这个战略,是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把深功l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币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所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市意识,带头学…  相似文献   

15.
企业必须在实现两个转变中求发展西北机器厂党委书记王文卿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15年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经济增长从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效益,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经济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祖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就揭示了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谷物产量1997年达到44349万吨,是1978年的26546万吨的1.7倍;棉花产量1997年达到460.3万吨,是1978…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的原因及对策初探彭云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中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质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明确提出,但三个五年计划过...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以往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人力和资本的大量投入以及经济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新加坡政府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增值不再完全依靠以往那种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创新才是产品和服务增值的主要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新加坡要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生存和竞争力,必须依靠创新提高在新领域的竞争力,只有不断创新才是新加坡在新千年里持续发展和胜人一筹的力量源泉。新加坡把科技创新和科技商业化视为从研究开发投资中获取回报的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行…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以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方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提高科技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经济保持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证。无论是农业的发展、能源和交通通迅的发展还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最后解决问题都要靠科技和教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也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科技和教育。可见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国现代化的前途,是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团结》2004,(4):24-25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林毅夫说,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地、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