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雨夜     
春雨 《新青年》2002,(5):17
你亲长期在外工作,我和母亲住在郊区的一个四方独院里,离县城七八里路。小院虽偏居乡间。倒也宽敞宁静。也不知什么原因,工作后的我和母亲总会为一些问题争论.看法不一。这一切使我以为母亲老了.有时甚至不愿再与母亲讨论一些生活上的话题。一个深秋的雨夜.我和母亲早早关了院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听得有人叫着“春雨,春雨”,母亲在我床边轻唤着。母亲说:“外面有你的同学叫门。”“同学,什么同学?都十二点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我也问不清,你起来看看呢?这么大的雨,或许  相似文献   

2.
生活的原色     
《新青年》2002,(7)
那时,总想着自己30岁的时候会怎样,想得晚上睡不着觉。早上起来对母亲说,我头痛。母亲在粥里煮一只鸡蛋,剥了壳,说,吃吧。乡下孩子的命好,没有课业负担,也没有父母的望子成龙,所以我有幸扮演自己,童年的时候过着童年。  相似文献   

3.
勇敢的密码     
在我眼中,母亲不仅是我的保护神,也是我见过的最勇敢的人. 三岁那年,我在院中玩耍时不慎掉到水井里.母亲箭一般冲到井边,听到我呛水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就跳了下去.井水已经漫过母亲的脖颈,她一边大声呼救,一边用力托起我……当闻声赶来的邻居将我们用绳子拉上来时,浑身湿透的母亲把瑟瑟发抖的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她一边自责,一边惊慌地检查着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4.
养猫     
正母亲在公园捡到一只瘦小的流浪猫,送来让我养着。从母亲手中接过小猫,它柔软的身体在微微发颤。母亲说,它还未满月,很怕生。我把它抱进花园,放进为它准备的纸箱,里面铺着毛衣,旁边是一盆茂盛的松树。猫粮和水放在盘根错节的树上,只要小猫从纸箱伸出头来就够得着。它的身体蜷缩在一起,露出白白的肚皮,黄色的大眼睛,单纯的眼神,它一会儿半眯着,一会儿睁开瞅着我,我只是微笑,它也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相似文献   

5.
天外的三舅     
人常说:拉着舅父的手,闻到母亲的香。在我的四亲六戚之中,再没有比舅甥之情更加密切了。我三舅从小离家,加之时局演变,几十年骨肉分离,音信俱无。母亲在临终前嘱咐:“要设法找到你三舅……在台湾的老三。”我对三舅虽有眷念之情,但四海茫茫,悠悠苍天,舅在哪里? 孩提时听母亲说,三舅是她们姊妹兄弟中最机灵而又最顽皮的一个。有时她们姊妹间拌嘴格孽,一个个黑风扫脸生气不说话,他却故做鬼脸,让你破涕  相似文献   

6.
母亲     
我们有了个千金,母亲说要过来照看。妻是不想老人家来的,虽然没说,我知道她是嫌乡下来的母亲的生活习惯。我们结婚后,曾要母亲过来住过几天,母亲闲不住,只说住不惯,第三天就回了乡下。可能是惭愧,家里一直供我念到大学毕业,买房的钱家里实在拿不出来,我们贷了10年,结婚又花了一部分钱,为此还欠下了笔不小的款子。父亲在家承包了渔塘,而母亲也不闲着,早晨总挑些蔬菜到集镇上去卖。只说,能帮衬一点是一点。母亲的爱好也不多,喜欢抓纸牌,一到下雨天,实在没活干了,总是组织者,差遣我去找邻家婶子大嫂,一坐半天,往往餐头对不上,还要我们送到牌桌…  相似文献   

7.
真爱无言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农民,地地道道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度过蜜月,就是那么劳劳碌碌地为了生活打拼,甚至彼此连一句柔情蜜意的话都没有说过。可是我知道,我的父亲母亲之间有爱,而且是刻骨铭心的深爱。母亲嫁给父亲的程式极简单。没有嫁妆,没有彩礼,一身新衣,四个包袱,母亲就成了新人。母亲嫁到父亲家的第七天,就背起包袱,跟着挑着担子的父亲背井离乡,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关东,开始了一步三口苦水的闯关东生涯。就在父亲和母亲来到关东的第三年,奶奶来到了我家。那一年的冬天,正当父亲和母亲发愁怎么能让奶奶在我家的第一个年…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菜     
《新青年》2007,(4)
我尤不喜欢在家里吃饭终究于母亲做的饭菜。邻居家的馒头可以又白又暄,而我母亲做的总是又黑又硬。说得夸张点儿,很像六七十年代和着红薯面野菜叶蒸的黑窝窝头。宁可囫囵吞枣,决不细嚼慢咽。此时不免讽刺挖苦几句,"别人是三菜一汤,快速奔小康,我们倒只能啃着黑窝头,喝着白开水,重温往昔的艰苦岁月了。"母亲便哈哈大笑,直到流出眼泪,惟一安慰我们的仅此接连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粥     
母亲擅长做美食,平平常常的白菜、土豆,经母亲的巧手加工,我们兄妹三人抢着吃。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母亲每日三餐煮的粥。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粥,伴着一碟花生米、几个咸鸭蛋、一碗酱菜,人手一碗粥,呼啦啦两碗下肚,撑得肚子滚圆,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  相似文献   

10.
母爱永远     
我突然道了,我是母亲的希望啊!我也许一生都站不起来了,一生都难以回报母亲的养育恩情,但我还活着,就应该努力维系着母亲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心中充满恨意的女孩。我在母亲的体内只呆了7个月就来到了世上。出生后我就被外婆带走了,连母亲都没有见过我,也许父亲也不清楚我什么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不该活着的人,是多余的女孩。  相似文献   

12.
樱桃红了     
立夏前夕,母亲来电话,家中的樱桃熟了,等着你回来吃,叫我无论如何回去一趟.母亲的话语轻轻地拨动了我思念的琴弦,一股暖流在我心头滋生,勾起了我对樱桃的记忆和对母亲无尽的怀念.  相似文献   

13.
第九个保坶     
为了给母亲过生日.15岁的飞雪放下学业,冒充18岁出来打工,虽然她的行为有些冒失和不当,但(?)理(?)令我(?)容(?)母亲因脑血栓后遗症,半身不遂的她只有一只腿和一只手还受自己的意识支配,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毫无力气,每天不得不瘫卧在床上。长期卧床,让母亲的脾气变得十分暴躁和古怪,不到一个月先后请了8个保姆,都因为无法忍受母亲的怪脾气而辞工,我不得不再去家政公司请保姆。  相似文献   

14.
卜命     
澜涛 《新青年》2002,(11):12-13
生命真的可以预卜啊,当阴阳经纬满是爱。我出生的小村偏僻、闭塞,很少有生人出现。一天,一个40几岁模样的男人手打着竹板出现在小村街头。我好奇的问母亲,这个人是做什么的。母亲告诉我:“是算命先生,给人算命的。”“算命是什么啊?”母亲用手抚摩着我的头,说道:“就是能算出来一个人将来会怎么样,能不能当官、发财什么的……是迷信,不要信的。”母亲的话我一直相信,因为母亲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她不仅可以把布片做成漂亮的衣裤,肚子里还有好多的美丽故事。有母亲的日子,是快乐幸福的。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几句话,于我,也许只是当时一小步的跨越,而对我的人生来说,却是整整的一大步。我家房后有个邻居,邻居家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的儿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人们都叫他李拐头。就是这家伙,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欺负我。为了躲避他,每天放学后,我要绕很大一  相似文献   

16.
决一雌雄     
在我惟一的一天工作结束后,我对着一桌巴黎的客人们兴高采烈地宣布说:"我的老板有一只胶皮手!"在法语中,老板这个词是英语中的厨师,所以这句话听起来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一个有一只胶皮手的厨师,你一定会想这只手会不会在做饭的时候融化呢?  相似文献   

17.
我与母亲     
我小的时候,总听到母亲叨唠说管男孩子比管女孩子要省心得多,所以我一直认为母亲宠着弟弟,而不爱我.所以我对母亲,感情上总是觉得和她有些疏远.  相似文献   

18.
打小时候起母亲的唠叨便时常萦绕耳旁。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母亲的唠叨,觉得母亲的话永远都是对的。"小孩子要讲礼貌.不能骂人,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乐于助人",每天总是吮吸着母亲的唠叨"营养",我在一天天长大。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反感起母亲唠叨式的关怀,有时甚至产生反抗情绪。开始感到母亲的唠叨太"烦",偶尔也顶嘴  相似文献   

19.
早就想给母亲在饭店过一回生日了,可一直没有兑现。一个心愿落空,几乎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关键一条就是因为只把它藏在心里。一旦说出来,有困难就容易克服,也就容易兑现。这大概就是人们要把计划公布的道理。于是,这回在母亲69岁那年的年三十晚上,我就在饭桌上对孩子们公布了计划:“明年一定要了了这个心愿,你们替爸爸记着。”原本,是打算去一个小饭店。到了眼前,却改了主意,决定到宾馆的15楼——这里是我们这个小城最高档的饭店。转眼,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这天晚上,当我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一百个不同意。母亲是个质朴的人,说话不会拐弯:“…  相似文献   

20.
百合花     
《新青年》2010,(10)
那时候,我只是道路边的一朵百合花,自生自灭,母亲说,我的生命只有一季.我是在石头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出生的一天,下了一夜的倾盆大雨,我细细的枝丫和花蕊几乎被狂风吹散,但是母亲用她的瘦弱身体挡住了我.第二天,母亲美丽的头发凋谢了,她像一只蝴蝶一样被吹走,不知所踪.她们说母亲是死了,这就是一朵花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总是悄无声息、无人问津,却自有自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