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付金梅  徐强  刘超 《理论导刊》2012,(8):56-57,84
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思想火花,主要涉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决条件——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重要环节——要看对象、基本原则——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根本目标——变为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根本方法——实地跟老百姓去学等。重新梳理和汲取这些宝贵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吴永 《理论导刊》2014,(3):50-52
毛泽东反腐思想是由教育反腐、制度反腐和民主监督反腐构成的一个"三位一体"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通过教育反腐,织好源头防腐的"内网",加强党性修养,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通过制度反腐,织牢惩戒腐败的"电网",体现制度的权威性,促进制度的执行力,提高党和政府反腐的公信力;通过民主监督反腐,运用好反腐建设的"外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反腐积极性,监督权力运行,防止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3.
论“公有制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改革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五大继承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和构想,使所有制改革理论成为十五大报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精髓。其中,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新概括,是十五大所有制改革新论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思考性探讨。一、“公有制为主体”,是以所有制理论新突破为依据的新主体论。1.“公有制为主体”,是对传统数量上简单多数主体论予以否定的“主体论”。以前,对“公有制为主体”的界定,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主要有三种理解。第一种认为,以数量L的简单多数为主体,即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1938年10月,毛泽东住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的干部会议上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命题.实际上,在提出这个命题之前和之后,毛泽东就一直在探索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认真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无疑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命题的研究。当下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都是以哲学主体性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展开的,这种片面的研究方法直接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种典型异化形态。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异化形态向科学形态回归,就必须实现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主体间性转向。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诉求的体现,更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路径的指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现实问题,他的“现实”概念是在与哲学、社会和历史的关系中得以呈现的,从中产生的一些内容也是我们熟知的东西。当我们对这些关系和内容进行深思熟虑的考察的时候,会发现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需要对哲学与现实的同一关系、社会与现实的具体关系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总体关系进一步加以思考。而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现实”概念,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思想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体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深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小明 《学理论》2013,(4):57-58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想要得到农民的支持,必须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建立适于工农大众的上层建筑,以建设革命根据地,保证革命力量的延续,面对当时农村的具体情况,创造属于工农大众的文艺形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卓有成效的宣传,最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典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灌输论"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原理和基本理论。但"灌输论"对"大众主体"的舍略,与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主题格格不入。在"大众化"中真正树立大众主体观,深入剖析大众主体性,必须走出"灌输论"的窠臼,尊重大众主体地位,相信大众的主体能力,提高大众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让作为"大众化"主体的大众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的命题,但在其确立的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内含着丰富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毛泽东关于文化领导权建设的战略地位、理论维度、实践维度等方面的重要论断,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刻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抓住六个着力点:与时俱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群众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根本保证;实事求是,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量之源;求真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手段;关注民生,落实党的中心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法人”犯罪是指经过法定代表人物做出决定,法人机构有组织、有领导地为法人牟取非法利益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法人”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是存在的,但“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却是刑法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从法人制度的沿革及其客观属性和确认法人为犯罪主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法人”仅仅是被拟制的民事主体,而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因为法人制度,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完全是为了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需要、进入民法领域,成为一项民事法律制度的。它也仅仅是一项民法制度。因为民法自身就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随着私有制的  相似文献   

14.
论青年期及其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受近代启蒙思潮和一师求学经历的熏陶,毛泽东在主、客关系方面注重主体意识的张扬;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将张扬的主体意识淋漓尽致地渲染在其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对主体意识的适度张扬则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对主体意识的片面张扬则是唯意志论。毛泽东诗词彰显的主体意识带来了双重意蕴: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唯意志论则滞缓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赶考”精神是在即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形成的,凝结了毛泽东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忧患思考和清醒认知。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品格、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勇于担当的历史自觉。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赶考”精神,要永葆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忘人民“考官”地位,以永不懈怠的“赶考”精神破解“两个大局”的时代考题。  相似文献   

17.
论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外国学者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把它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正由于青少年犯罪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刺激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兴起。本文拟就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青少年”概念作一探讨。 笔者认为,法学领域中的青少年概念与社会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的青少年概念  相似文献   

18.
梅蕊 《学理论》2012,(2):20-21
康德的"自由"包括人不受感情欲望奴役的选择自由这一消极层面的自由,和对客观道德法则的遵循、对绝对命令的服从的自由即自律这一积极层面的自由。自由是人们拥有意志的前提条件,也是独立于自然规律的、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由意志决定自己的一种东西。自由是阐明意志自律性的关键。道德律是一个决定意志的规律,它首先具有普遍性,不是从经验中得来,而是先天就有的,只有纯粹的规律形式才能成为普遍规律,才能够决定每一个意志。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8,(12)
对于"物质"概念的解读是布洛赫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双重面向的"客观——现实的可能性"范畴为基础,布洛赫超越了传统哲学被动静观的僵化思维,将"物质"重新解读为一种超越当下、向前发展的动态存在,其作用在于引领外在世界走向未来,最终完成自我实现。客观而言,布洛赫对"物质"概念抽象化的解读方式并不完全准确,但其蕴含的辩证性的动态思维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凸现了人民群众的认知主体地位,关注了大众的需要、情感和兴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主体化;运用了大众熟悉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认知场域等认知中介因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采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激发了大众的认知感悟和体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化。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对今天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有着巨大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