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农业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从当前看,上海郊区农村改革的成果表明,已完成了第一个飞跃。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正成为郊区广大群众和干部议论的热点问题。什么是农业的第二个飞跃呢?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3月明确指出: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可见,适度规模经营,在第二个飞跃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多年来,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努力探索发展农业的…  相似文献   

2.
努力实现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实现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李文学《望》新闻周刊1997年第27期专论1990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农业两个飞跃若干理论认识问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十四大报告时,对“两个飞跃”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明确指出:“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集约化”,农业的第二个飞跃是“走到新的集体化”。他强调:“现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省实施农业产业化问题探析张志农业产业化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是大幅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村经济总量,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条成功之路。然而,我省一些地区农村资源和后备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却没有把这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5.
陕西农业产业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李秀玲柯淑娥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其中既有理论政策问题,又有实际操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化,不仅要弄清理论政策,理清发展思路,而且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前不久,陕西省委党校进修部第15期...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八对主要矛盾及基本对策中共浙江金华市委书记仇保兴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发展之后,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终于具备了实现"第二个飞跃"的条件。为此,党中央适时做出了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决定,颁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对于创新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顶层设计,启动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1996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州,1997年仅为4.5%,增长幅度减少一半左右。近两年农村居民购置工业品总额增长幅度每年减少10个百分点以上。出现了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的怪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出路,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现就陕西实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作一探讨。一、问题问题之一:观念陈旧,小农意识严重。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实现农业与其相关部门的经济利益一体化,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制度谋求共同发展。它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的价值实现能力,增强农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两次飞跃"的思想从根本上指明了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与处理"两次飞跃"的关 系,适时实现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表明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农村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着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几个基本观点,对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发展及作用,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甘玉昆 《求知》2001,(8):26-28
思考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首先,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搞好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是近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中一个热门理论研究话题和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从本质上把握农业产业化,有效健康地推进产业化发展,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上对农业产业化进行全面的研究。一、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七十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营效益,并使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快速增长。然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深化农村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及问题。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一…  相似文献   

13.
略论农业产业化○党绥梅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它是农民群众在生产实践和市场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又一伟大成果,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希望。一、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模式彭岳朱春青王建才梁鑫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农业市场化和集约化经营模式,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方向。“农户(基地)←龙头企业→市场”是农业产业化最普遍、最一般、最典型的组织...  相似文献   

15.
自1995年中共黑龙江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把实施农业产业化作为建设农业强省的根本途径以来,农业产业化逐步成为我省各级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并取得很大成就。为了使我省的农业产业化朝着良好的方面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必须采取如下的推进措施与对策。 一、编制规划.搞好试点和示范 农业产业化规划是《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的具体化,其总体目标及总体战略部署是一致的。农业产业化规划要在多年推行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农业“四个…  相似文献   

16.
一、对“依业产业化“内涵的分析与界定“农业产业化”的提法是我国的创造,国际上的提法是“农工商综合经营”或“农业一体化”。我国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也用这个提法。八十年代后期在总结全国各地特别是山东等地实践经验基础上概括出农业产业化的提法。到底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各方面的提法和认识不尽一致。因此有必要对农业产业化及相关报法从概念、内涵上作出界定。这对于统一认识,加快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1、“农业产业化”概念的不周延或容易引起误解之处“农业产业化”这个名词是个复台词,实际上由三个词…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经济,走产业化道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农业层次产业化,即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在对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做到最经济、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尽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两个循环的良性化,农村各产业发展比例合理化,农村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协调化,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农村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要;农业内部层次产业化,是指广义的农业内部(即种植业)农、林、牧、副、渔等业…  相似文献   

18.
稳中求进首先要稳定和加强农业●晓梦1998年是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正确分析农业和农村的形势,明确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奋斗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十五大提出的有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从1995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农村小康建设阳泉现场会议上,作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部署以来,全省各地统一思想,理顺思路,举龙头,建基地.连农户,已经收到初步成效。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把握好正确的政策导向,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对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晋中地区边行了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应注意抓住以下八个关键环节和问题。第一,要从理论上把握好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内涵。从理论上讲。“产业化”不是经济学的传统概念,无论是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是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及农业未来改革方向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明确了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创新需要坚持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多元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实现农业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互促融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