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正尼尔·史密斯(Neil Smith)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杰出的人类学和地理学教授。作为西方著名的左翼激进学者,史密斯在自然的生产、空间的生产、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其1984年出版的《不平衡发展:自然、资本与空间的生产》一书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激进地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两次再版)。之后,他又出版了《城市绅士化》(1986)、  相似文献   

2.
孙琳琳 《法制博览》2011,(14):50-51
背井离乡到城市时,故乡在沦陷;在城市举步维艰时,乡愁是一厢情愿但固执的寄托。而种种皆非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一样带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的护佑。  相似文献   

3.
王令铎 《工会博览》2009,(11):42-42
衡量一个城市或城市区域的生态、绿化环境建设水平的标志主要有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市。其中,园林城市和国际花园城市在国内和国际已有一定标准并定期进行评选,绿色生态城市虽无一定的标准和评选活动,但却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追求的高层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房荒     
李开周 《法制博览》2010,(12):25-25
自打我们学会把自己装进一个个小盒子、并把那小盒子美其名日为“家”以来,这颗星球上已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房荒了。第一次房荒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当时工业化大生产的火车正拉着农业人口向城市快速集中,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的扩张速度,于是英法德美等国普遍出现住房短缺。1914年,  相似文献   

5.
刘佩琪 《南风窗》2014,(5):67-67
生态破坏、资源桔竭伴随中国城市发展而来,在接下来如火如茶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选择发展生态城市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选择。从被动接受引导,到主动选择生态城市发展路径,社会环境、政策驭向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琰 《工会博览》2010,(7):244-24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充分利用兰州市东西狭长的河谷盆地的地理条件,和市区南北高山耸峙,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特色,同时紧紧把握城市滨河景观,建立了反映城市特色的网络体系。将滨河景观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突出兰州的城市特色,展现具有山水城、生态城规划思路和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市政府文件形式正式印发,成为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该《纲要》提出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两个阶段的目标:在未来十年里,深圳将建成东南亚地区的明星城市、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城市。至2050年,  相似文献   

8.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曾几何时,人们满怀幻想投奔流光溢彩的城市,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尴尬:昂贵的房价、艰难的入学、拥堵的交通、上涨的物价……这些,无不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著名城市的发展历程证明,在城市建设中,规划是龙头,规划必须先行,在城市经营中也是如此。国内很多学者和官员者认同城市规划就是生产力的观点,城市规划走向经营性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本身就可以创造价值,城市规划本身就是城市经营。  相似文献   

10.
正爱德华·索亚(Edward W.Soja)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都市规划系教授,著名后现代地理学家,代表都市研究的后现代取向的洛杉矶学派的领军人物。除《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之外,还著有《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1989)、《第三空间》(1996)等著作。索亚认为,城市化经历了城镇化、大都市化再到区域城镇化三个阶段,他反对用后城市化、后工业化、后资本化来描述当代社会,强调城市与空间的优先性。在《后大都市》中,索亚尝试用一个更加广泛的、  相似文献   

11.
刘真如 《法制博览》2009,(20):16-17
这是个被灰尘掩盖了的城市,不是因为少有人来,而是这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得让人无暇清扫,厚重的灰尘掩埋了这个城市真实的一面,而那些灯红酒绿使它看起来过于繁华。月月说这就叫虚伪。  相似文献   

12.
许锋 《法制博览》2011,(16):13-13
城市像一个挺讲究的容器。一般的容器,都是固体,没什么弹性。有弹性的容器,是口袋,皮囊。但城市这个容器,有弹性。  相似文献   

13.
窗外的城市     
没有门窗的房屋是坟墓。城市里的建筑都必须有门窗。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的门窗成了城市的弱点、漏洞和威胁,让城里人提心吊胆,白天不敢大意,夜晚睡不安稳。  相似文献   

14.
许锋 《法制博览》2011,(18):18-18
城市像一个挺讲究的容器。一般的容器,都是固体,没什么弹性。有弹性的容器,是口袋,皮囊。但城市这个容器,有弹性。不同的城市,讲究自然不同。我刚进入城市时,一下子就进人了省会。省会有很多好处,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有机场,有纵横交错的铁道线,有一列又一列的始发列车。  相似文献   

15.
韩兆瑞 《法制博览》2010,(10):55-55
俗话说:一生不出门是个贵人。在你涉足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向人打听你所要行走的方向、感叹行路难时,你才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精辟。但在现代社会,所谓“贵人”应是山南海北、飞来飞去的人了。我不是一个“现代贵人”,我所涉足的城市少得可怜。但就在这极少的陌生行走中.更能深刻地留下了对一座城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每个城市里都流言横飞,构成了这座城市里的日常生活传奇。 一般而言,城市的报纸上那些貌似都有各自出处的消息构成了这城市里浮在表层的一面,你可以看到猪肉涨价、有人用地沟油做火锅、还有人酒后驾车把车开到了树上。另外一面,你会听到人们飞短流长,口口相传,讲着这城市里另外的骇人听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我站在城市的边缘,比任何时候的任何人都显得疲惫,身后是华灯异彩的街道和广场,而内心却是空落的怀念和向往,一切似乎都很平常、平淡、平庸,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激起心灵的波浪,再也不会放声的歌唱和无忌的流浪。当城市东边的太阳又一次升起的时候,辗转的车轮又该滚到梦的门口了。闹钟响了,水声响了,整个偌大的城市在即将到来的繁忙中响了,公车站下挤满了人,人脸上挤满了昏睡,眼睛睁着,睡眠还在继续,灿烂的阳光打在头顶,温暖的手掌从大地深处伸将而出,我们被现代化的烟雾徐徐托起,这样,美丽的一天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姜华 《工会博览》2013,(34):25-25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以及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进入各行各业,与城市一同呼吸、一同成长。表面上看,他们已融入城市。然而实际上,城市并没有从骨子里真正接纳他们。一方面,农民工迫切想成为城市一员;另一方面,城市却在各种利益面前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服务城市、建设城市,却享受不到城市应有的回报。在当前户籍制度、保障差异等根本矛盾不可能得到迅速扭转的情况下,工会在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能够做什么、如何做,才能帮助农民工更快融入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里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交通网是形成城市体系网络结构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必要前提,在现代化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航空更是快速长距离运输的重要途径。因为航空运输能够直接反映城市间的交易流和连通度,外国很早就有学者利用航空运输资料来研究城市体系的结构和变化,现已成为较高级城市体系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指标。Goetz研究了1950-1985年间美国航空客流与城市体系变动的关系。日本亚太中心对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城市体系的比较研究也将航空运输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国内这方面研究较为薄弱,顾朝林利用航空资料对我国首位城市网络作过简单分析,周一星对中国航空运输与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活跃的行为体,城市的外交职能也得以不断完善,城市外交成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形式。中国城市外交的兴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产物,又是权力下放赋予城市涉外自主权和外交能力的内在要求。此外,中国的城市外交既与传统的国家总体外交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有新的内涵,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从城市的角度更好地处理跨国关系。中国城市外交的关键问题是制度设计,需要培育城市精神、建立健全外交体制和运行机制。另外,中国城市外交应该将立法、明责、制略、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是城市外交的后来者,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深入,城市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交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政治性事务,城市在参与外交事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遵守相应的外交规则、规范和惯例,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构建成熟的城市外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