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正> 1991年3月12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和《中国法学》编辑部联合召开了“如何开展人权与法制问题的理论研究”座谈会。与会的近20位专家学者,就开展人权问题研究对理论建设与实际斗争的重大意义、研究人权问题应当遵循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对开展人权问题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基本人权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的罗尔斯将目光转向国际社会,提出以"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形式平等权"为核心的基本人权思想.这一思想深受国际人权斗争的现实及国际人权理论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舒尔和文森特的低度人权理论的影响.尽管罗尔斯的基本人权思想有助于减少国际人权领域的分歧,但是我们应该从实然和应然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看待基本人权问题,防止把基本人权演变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普遍人权.  相似文献   

3.
<正>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政治权利,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却比较薄弱。本文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法学界的同志们。一、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权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的人权问题,是讨论检察监督与人权保护的前提。人权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民主的范畴。它不单纯是法律问题,而首先是政治问题。抗日战  相似文献   

4.
王哲 《中外法学》1992,(2):32-37
<正> 人权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及政治战线上斗争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西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以"人权卫士"自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所谓人权状况进行攻击和污蔑,妄图利用人权问题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颠覆、瓦解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彻底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点则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 人权问题是近代政治和法律思想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理论问题,也是法制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它同国内外政治斗争也有着密切联系。人权理论曾经作为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作斗争的有力武器,起过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争取全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中,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权观的阶级局限性,创立  相似文献   

6.
白桂梅 《法学研究》2004,26(2):134-135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法的一个特殊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进行研究。 第一,在理论上,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一直是颇多的问题。人权的政治化常常把这两个不能单纯地归为谁高于谁的概念有意无意地简单化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应该不顾历史,即人权和国家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也不能抛开客观事实或者过多地受到国际政治斗争的左右。  相似文献   

7.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反对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面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在人权问题上的挑战,我国学术理论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理直气壮的广泛深入讨论。现将其中若干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生活》2016,(15):62-63
在美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中,人权问题常常出现在国际政治和法学两大领域.在国际政治以及外交领域中讨论的人权,通常是“对外人权”.这大抵因为在其学界和政界眼中,人权主要是美国推行全球政策对外输出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对那些“失败”甚至“崩溃”的国家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的一种价值工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权斗争必然求助于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阶级解放和人权斗争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显示和实现其价值。正因为如此,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向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中,人权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思想理论和政治生活中“左”、右两种思潮却否定马克思主义与人权的联系。右的或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诬蔑马  相似文献   

10.
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个国内问题,但也有它国际性的一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专门有一部分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活动的情况.正确认识国际人权问题,对于坚持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际领域的人权问题在过去的长时期内,人权只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的立法原则和公民权利,被规定在国家的宪法和  相似文献   

11.
基本人权的侵犯与比例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第一节 前言 要现实地保障人权就必须确立人权保障的司法救济原则。而且,对确立这一原则来说,侵犯人权行为合宪性审查基准的标准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特别是60年代以后,由于开展了“以美国的判例、学说为题材,具体地将宪法问题同司法审查联系起来,研究作为司法审查准则的诉讼理论和技术”的宪法诉讼研究,也开始讨论起合宪性  相似文献   

12.
人权与法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自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人权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年开始,及以后的一段时期,理论界首次较大规模地开展了人权问题的研讨;二是1988—1989年以后,人权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的重要论题。十几年来,有关人权问题的专著和资料有十余部问世,发表文章百余篇,并举行过几十次规模和主题不一的人权理论研讨会。研究中涉及了人权理论的产生及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容、人权与社会主义、人权的国际保护等基本问题。现将其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是否可在私人领域内适用;如果可以,在多大程度与范围内可得到适用?这是一个在美国与德国都较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主旨在于通过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对"宪法基本人权条款对第三人效力"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美国、德国对该问题的理论及实践思考,结合我国宪法基本人权条款对抗第三人效力的现状提出些许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人权研究中心,其任务主要是为完善我国人权保障制度服务,同时也为国际人权保障和斗争服务。在社科院和法学研究所的领导下,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各兄弟单位,美国福特基金会,英中友好协会和加拿大、荷兰、瑞典、挪威、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人权研究机构的支持,分别开展了人权理论研究、人权政策研究、人权两公约研究、外国人权著作翻译、人权资料建设等工作。在人权理论研究方面,本项目完成并出版了《中国人权建设》、《当代人权》、《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发展中国家与人权》…  相似文献   

15.
<正>1992年6月26日,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山东大学、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以及《中国法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和西欧所等十几家单位,包括法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方面的20余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题为“人权问题:中国与世界”的理论研讨会。与会者从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就当前我国人权理论研究的现状、重点课题、国际人权  相似文献   

16.
人权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内民主法制建设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从西方价值观、人权观出发,大肆对我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歪曲和攻击,干涉我国内政,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对此,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通过认真系统地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在维护和发展人权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研究如何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人权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金广 《法制与经济》2009,(14):121-122
对人权的理解,不仅关系到对人权领域争论的焦点问题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和完善。20世纪初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广大人民根本没有所谓的人权。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带领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为人民争取权利的斗争,使广大的人民享有了广泛的人权,对今天的人权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权被资产阶级做为一面旗帜,进行反封建的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时用人权这面旗帜,欺骗广大劳动者接受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统治;现在又用它来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们对于人权要有清醒的认识,对于有关人权的一系列问题应给以马克思主义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意图表明,不干涉内政原则适用于人权问题,为实现《宪章》宗旨,可以对人权问题进行一般性的讨论和建议,但不能针对特定国家,否则就构成了干涉内政;然而,联合国的有关实践显示,它从一开始就未按制定意图行事,不仅讨论了一国的人权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建议,使不干涉内政原则在人权问题上失去了效力,并逐步全面突破和排除适用之;因此,从理论上说,不干涉内政原则适用于人权问题,但实践中它却难以实现,这是造成有关争议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普遍定期审议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首个任满6年的人权理事会成员。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对各国人权状况的审议,发挥建设性作用,恰当运用赞扬、关切、声援与呼吁、询问、澄清、关切和建议等手段,积极开展人权交流、合作、对话与斗争;另一方面,中国也以认真、开放和坦诚地态度接受人权理事会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审议。在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这一人权外交的重要舞台上,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应在坚持人权外交的基本立场,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不断增强我国参加国际人权合作、对话的斗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