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在战后的很长一段期间内,美国垄断资本仍然控制着菲律宾的主要经济命脉。1946年7月菲律宾政府在美国压力下被迫与美国签订了“菲美贸易协定”(又称“贝尔贸易协定”),1954年7月修订成为“劳雷尔—蓝利协定”。这些协定规定,美国人在开发菲律宾自然资源、占有菲律宾土地以及经营一切公司事业和从事工商业活动方面,享有利菲律宾公民一样的“同等权利”,美国商品进口在菲律宾可以享受优惠的关税待遇。另一方面,菲律宾政府则通过宪法、公司法、银行法、零售商菲化案、米黍业菲化案等专项法案对其他国家资本和华人资本的投资进行…  相似文献   

2.
1986年以后在亚太地区出现了一股区域内资本投资的新高潮。这股亚太地区资本投资新高潮的资本投资来源主要来自日本与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投资的内容主要是面向第三国国际市场或返销投资国市场的面向出口工业生产基地的转移,投资的实体主要是劳动集约型中小企业,投资的方向主要是东盟国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新加坡本身是亚洲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它的工资水平已经相当高,不具备吸引劳动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基地投资的优势,但他在这次亚太地区区域内资本投资新高潮的期间,却吸引了一些技术资本集约型出口工业生产据点的投资与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营业总部的投资),从而加强了80年代中期以来东盟国家外资投资的“出口工业生产基地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劳雷尔——兰利协定于去年终结(该协定赋予美国投资商以特别待遇),以及美国国会于前年废除食糖条例(该条例把菲律宾的食糖出口与美国市场连结在一起),美菲“老大哥与小兄弟”的关系虽然已经疏远,但华盛顿仍然对它的前殖民地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4.
序言近年来,所谓“二十一世纪乃是亚洲太平洋的时代”,以及有关“亚太经济”的议论突然地多了起来。的确亚洲太平洋,特别是西太平洋的各个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引人注目,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日本—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即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各国之间的“多层次追赶轨迹过程”,即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的波及过程。在两年前拙文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即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者,何也?》  相似文献   

5.
为消除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美国在亚太安全利益的不利影响,并借机扩大其军事存在,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于今年元月中旬先后访问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小有收获但未能完全如愿。 (一)与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军事关系加强。新加坡在科恩到访时宣布,其2000年竣工的大型船坞将允许美国航母免费停靠和维修,这将是马六甲海峡区域唯一能容纳航母的设施。科恩虽未访问菲律宾,但拉莫斯宣布“到访军队地位协定”起草完毕,从而为恢复1996年底中断的菲美联合演习和美国军舰访菲提供合法地位。但因“到访军队地位协定”规定,在菲执行公务时  相似文献   

6.
1998年2月,菲律宾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名为“访问部队协定”的军事合作协定,为美军重返菲律宾提供方便。根据菲宪法规定,该协定须经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后才能生效。因此,菲参议院今年3月下旬对该协定进行了审议,不久将会正式表决通过。 一、协定产生的背景。1992年,美国从菲军事基地撤军后,菲美两国之间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虽然中断,但根据1951年签订的菲美互防条约,两国每年还应保持联合军事演习。可是到1996年,由于两国对有关美军人在菲犯罪的司法管辖权问题发生分歧,美国于同年12月起停止这种联合军事演习。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使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受到明显的削弱。因  相似文献   

7.
在有关东南亚的历史著作中,无论是在介绍或论述东南亚各国的古代历史时,几乎都没有涉及到菲律宾。例如英国的霍尔(D.G.E.Hall)在其所著《东南亚史》一书的开头,虽然也很明确地说:“东南亚”一词,是“表示东亚大陆中形成中印半岛的地域和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内的广大群岛。”但他又说:“然而,菲律宾在十六世纪末叶被西班牙征服之前,并没有明显进入东南亚历史的范围。”因此,在该书的第一部分:16世纪初叶以前的时代(按:约占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便都没有谈到菲律宾在  相似文献   

8.
列宁曾经说过:“日俄战争和俄国革命特别有力地推动了亚洲人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觉醒。”又说:“在东欧和亚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是在1905年才开始的”二十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完全证实列宁的这一科学论断。可是,目前史学界似乎已经确认十九世纪末叶菲律宾革命也是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列宁的上述论断显然没有把菲律宾包括在内。因此,探讨菲律宾在“亚洲觉醒”前爆发资产  相似文献   

9.
●12月2日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对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据报道 ,此次阿罗约总统访日主要就正在进行的菲日自由贸易协定 (FTA)谈判等综合经济合作协定 (EPA)问题与日方进行磋商。她表示 ,鉴于日本劳动人口逐年减少 ,菲律宾希望通过谈判 ,督促日方进一步扩大接受菲律宾劳动力的领域。●12月2日 ,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在河内会见了中国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他率领的中国政府卫生代表团 ,宾主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中越两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2月5日 ,据《人民日报》报道 ,菲律宾军方和警方近日联合成立“外交官安全特别部队…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华侨的历史根据《华侨经济年鉴》(1970年版)的统计,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有十一万人(另一种说法是十四万人)。然而,这个数字是指持有国民党政府护照的华侨人口。如果从“华侨是不具有当地国籍的中国人”这一定义出发,那么菲律宾的华侨人口可以说是有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几年里,菲律宾进一步敞开大门,放宽了对外资流入的限制。尽管与美国(菲律宾最大的外国投资者)签订的劳雷尔——兰利协定和同等权利法案已于1974年终结,外国人还是增加了对我国的经济渗透。尤其是美国人,他们尽可能地利用了菲律宾对外资提供鼓励的新立法所规定的条款。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对东南亚问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迅速开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和东南亚早就有经济关系,进口该地区的锡、橡胶等工业原料,推销自己的工业产品。十九世纪末,由于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大量的美国商品、资本涌进菲律宾,文化渗透和传教活动也加强了。于是美国对菲律宾的情况和问题才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是直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时,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研究还是非常薄弱的。出于历史的原因和“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美国大学中涉及国际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进入1998年,货币、经济危机的影响表面化 尽管有货币危机与经济危机,菲律宾两大促进外资投资机构,菲律宾经济特别区管理局与菲律宾投资委员会批准的1997年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分别为1597.52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1.4倍,指协议投资额)和1955.46亿比索(比1996年增长68.1%,指缴纳资本投资额),均创历史最高记录,比被称为“空前的外资投资高潮年”的1995年还要多。1997年外资投资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日本商业会社营建的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4.
战后以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替代进口工业化阶段和七十年代以来的面向出口工业化阶段。不少论著已论述了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从阶级、阶层或企业集团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菲律宾在推行面向出口工业化目标时所遇到的阻力,则并不多见。本文将集中探讨菲律宾早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如何和为何反对面向出口工业化和经济开放政策这一经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探  相似文献   

15.
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菲律宾独立后面临着改变经济对宗主国的片面依赖,建立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族经济体系。早在五十年代始,菲律宾便开始了走工业化的道路。三十多年来,菲律宾的工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进口替代初级阶段(重点发展消费品替代工业)过渡到重点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再向进口替代的第二阶段(中间性产品、生产设备的替代)过渡。战后菲律宾的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着手逐步向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16.
前 言 菲律宾1991年设置的资本市场开发委员会(CMDC)一直对以民间债券为主的国内债券市场的振兴提供政策性建议。CMDC是在菲律宾金融行政协会(FINEX)的支持下设立的,其成员是菲律宾中央银行、财务部、菲律宾证券交易所、银行协会(BAP)、投资公司协会(IHA)等政府和民间双方组织的代表。 许多市场相关人士评价说, 长期以来CMDC的活动并不积极,但随着2001年阿罗约政权的诞生,就任财政部长的何塞担任了CMDC的委员长后,其活动重又活跃起来。现在每月约召开一次会议,探讨各种市场基础设施的改善。CMDC活动的活跃化使人们对国内债…  相似文献   

17.
新工业区建成,外资投资趋于活跃 菲律宾在吸引面向出口型外资企业投资和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取得了成效,外资投资自1993年起有了迅速的增长,1995年迎来了“历史空前的投资高潮”。但是1996年外资企业在菲律宾经济特区的投资额由于马尼拉首都区近郊的原有工业区已经饱和等原因而有所减少。此外,菲律宾的最大投资国日本的制造业投资部门投资也由于受到日元贬值的影响而有所减少。但是菲律宾政府期望着今后的国内外直接资本投资能有所扩大,已经相继建成一批新工业区。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在菲律宾的恢复与发展 ,是发生在具有普遍意义的全球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被称为“新民主政治” ,其意思是指它的内容与马科斯“新社会”不同 ,并象征着菲律宾参与到全球民主化浪潮之中。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 ,始于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经历了“民主政治恢复”、“有效率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维护”阶段 ,这三个阶段推动着菲律宾后马科斯时期的民主政治发展。民主政治的恢复在菲律宾政治进程中 ,后马科斯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取决于民主化的恢复。 1986年菲律宾的“二月风暴”…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有一个国家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是菲律宾。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它的亚洲邻国,因此被戏称为“亚洲的病人”或者是“亚洲的拉丁美洲”。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这个“病人”比它的邻居更有活力①。为什么菲律宾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菲律宾却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下同)的监控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关系层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6年4月以来,迫于岛内外的压力,台湾当局放松了与大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限制,同时加紧在东南亚等地区活动,进一步推行其“南向政策”。 一、与东盟主要国家签署了“促进贸易投资协定”。今年4月,台湾地区与泰国签署了“促进投资保障协定”。至此,东盟6国(文莱除外)全部与台签署了此项协定,使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意味着台同东盟的关系已奠定了基础。5月13日台在印尼设立的“雅加达台湾贸易中心”正式开始运营,负责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事务。目前,台与东南亚的经贸关系发展较快,对东南亚出口年增长率为37%,贸易总额为215亿美元,是该地区除日本外的第二大投资者。据台方估计,今年1—7月,台对外投资(不包括大陆)266件,投资额11.9亿美元,其中对美投资最多,其次为东南亚,新加坡有27个项目,越南与菲律宾各为17与12项。台今年在泰国的投资预计将达20亿美元,累计金额达70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