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1)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文化自古就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全面了解江泽民中国先进文化观,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江泽民文化思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是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我们在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注重弥补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风险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当前农村非理性消费、信仰迷茫等现象,巴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隐性压力和潜在风险.因此,只有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价值标尺引领乡风文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培塑文明乡风;构建长效化稳定维护体系,确保乡风文明,才能保证农村文化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4.
宋忠林 《学理论》2012,(30):43-44
从哲学创新的认知入手,对中国现阶段创新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梳理、总结,并且对哲学创新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述,论证了创新哲学的本质内涵,即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理论创新如果来自于实践基础,就会成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只有通过理论的创新,才能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个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只有真正把握住创新的内在价值,才能在认识的无限发展问题上为党和国家提供先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娟 《学理论》2012,(28):234-235
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本源和重要内容,与一国德育传统形成有极大的关系。中美德育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文化视角来分析,可以找到根植于两国文化传统中的影响因素。美国文化基本上可以归属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则归属于中华文化,这两种文化传统中最根本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概念思维方式和意象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在道德教育上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6.
柳昌清 《学理论》2015,(8):72-73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重视"务实"而忽视"求真"的偏向,重视政治稳固和经济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容易受到忽视,其本身的发展条件和规律会被漠视和扭曲。只有科教文领域的改革完成后,人们的理论眼界才会提高、思维方式才会转变和提升,才能找到治本之策,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真正推进。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在对工具理性进行批判时过于执着于工具理性本身而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科学成为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并非是工具理性膨胀下人们的被迫选择,而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人类一直都是在以解释力的强弱去选择他们的思维范式,换言之,人类一直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一直是人们的思维范式。工具理性膨胀所带来的文化工业现象反映了文化的同质化趋向,而这一趋向的根源却并不单单是工具理性,更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代价。同时,我们也能在中国古代中找到文化工业的某些影子。需要辩证看待工具理性才能形成对工具理性的正确评价,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舒 《理论探讨》2006,1(2):131-132
文明,是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的标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文明差异。文明的差异,其实质是文化的差异。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或由于其他经济及种族方面的原因,不同文明或文化之间的差异会演变为“冲突”,甚至是对抗。“文明冲突”是文明和文化互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及进步的意义上说,“文明冲突”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推进社会发展和繁荣。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是借助文明“冲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吸取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发展壮大本国、本地区的文明。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9.
刘家贺 《学理论》2013,(21):183-186
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基础,只有继承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才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现、技术创新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科学技术只有造福人类才能成就文明。文明升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全面进化的现代化过程。人类走过从马车到汽车、从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过程,是现代化和现代文明不断推进的过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科学发明、技术创新厚植肥沃的文化土壤,使新型举国科学技术体制释放出更大活力、创新力,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迭代创新、颠覆性式发展,不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科学技术基础,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古典文化,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以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形成一种全民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念,就必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凝聚整个社会力量,才能推动社会和国家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论断,是对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概括,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科学说明。只有结合新的实际,结合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全面领会和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把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建设成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漆玲  袁羽 《求知》2012,(4):46-46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看"是前提。只有看清楚了,才能想出具有实效的对策。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在科学发展中追求和谐,在和谐中追求科学发展,必须调整看待现实的眼光。我们认为,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现实,是坚持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欣赏的眼光是肯定的眼光,而不是否定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和引擎是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需要思想上的洗礼、观念上的重塑和思维方式上的再造,因而解放思想成为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及时研究新情况、形成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才能更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行为主义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中国政治文化研究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科学研究的进步也带来了自身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概念问题上。西方的行为主义政治文化研究限制了文化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轻视了文化研究的解释机制。要克服这一概念上的问题,就需要回到文化研究的轴心文明传统、回到文化研究的历史主义传统。这就需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悠久的阐释学传统,要对这些阐释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未来政治文化研究的进步与发展,就在于把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学研究方法与行为主义的实证检验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政治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日益形成的农耕文化。马克思主义则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的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从本质上是实践思维方式。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文化也必然具有高度的相通性。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这些相通之处对接,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上的认知障碍,奠定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基础。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中国化的深层理论契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创新、永无止境的过程。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特有的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的理论维度,还是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的客观需要的实践维度,以及创造中国先进文化必然要求的文化维度,来探讨分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着眼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立足于实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要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层次创造出更加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使中华民族再次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梦质的规定性在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自提出之始就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在近代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它体现了中国人对灿烂文明的历史感知、对落后挨打的屈辱记忆、实现民族复兴、追求大同世界的百年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世界多样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西方的文化霸权违背这一常理而难以成功。世界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 ,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的多样性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