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泉内阁的政策取向与中日关系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泉内阁对内对外政策取向,重视日美同盟关系,意欲修改和平宪法,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言行主张,无疑给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发展,尤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前景增添了新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要做 “正常国家”却又不愿承认和清算侵略历史的日本,一个经济上强大、政治作用也不断扩大的日本。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化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民族主义情绪持续上扬。小泉纯一郎以高支持率上台执政,其内政外交政策更加强硬,日本在右倾化的道路上愈滑愈远。突出表现在否认侵略、修改宪法、扩充军备、强化日美同盟、敌视中国5个方面。“55”体制崩溃后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经济的长期低迷造成日本国民巨大的心理落差,右倾化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是导致日本右倾化加剧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3,(2):4-15,117,128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手中握有改善中日关系的机会,但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抬头背景下,其对华政策仍可能受到日本右翼和鹰派的影响。安倍内阁企图通过加强日美同盟,在中国周边开展所谓"价值观外交",构建针对中国的战略格局,在钓鱼岛问题上迫使中方让步。安倍最大政治目标是修改日本宪法,为日本对外使用军事力量铺路。近期在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的同时,也会谋求缓解紧张关系,防止局势失控。若2013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获胜,很可能推动修改日本宪法。中日关系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前景不容乐观。201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5周年。中日双方信守条约,妥善处理钓鱼岛争议,对未来的中日关系和东亚和平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试析中日两国冲突与纷争的历史问题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日关系恶化是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在对外关系层面上的突出表现。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历史问题"成为中日两国冲突和纷争的核心问题之一。安倍等保守派政治家对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殖民历史不加反省的"肯定"和翻案,演化为在国际社会强烈谴责下悍然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政治右倾化行为,其错误的历史观大有破坏中日关系、毒化日本社会及外交政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论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恶化.这是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和中日两国实力对比变化的反映.从今后发展趋势看,中日政治关系难以出现根本性变化,经济关系将在复杂的变化中持续发展.从总体看,中日加强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是两国根本利益之所在,双方宜理性思考、慎重处之,以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6.
周永生 《东北亚论坛》2013,(3):25-33,127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思潮逐渐右转,右倾化思潮泛滥,在日本政坛、舆论、社会思想意识中,右派势力普遍得势。公开或者暗中否定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情况具有相当广泛性,牵制右倾化的社会力量日趋减少。民主党执政后,严重的右倾化政策成为日本社会近两年来右倾化的集中反映。安倍晋三率领的自民党再次夺取政权,日本社会政治右倾色彩进一步增强。日本二元社会与政治结构是推动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要因。日本经济长期衰退、舆论片面宣传以及日本政府、政党和政治家的狭隘战略等也是促进日本政治、社会右倾化的多重因素。日本政治右倾化具有危险的前景,但在中短时期内,日本还不至于走上军国主义的扩张道路,和平发展仍然是目前日本社会发展的主流,但不排除在右倾化社会潮流的推动下,日本将可能滑向同中国全面对抗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对日谈判目标不能简单地要求"承认争议"、"取消购岛合同"乃至"恢复原状",而是直接要求日本放弃殖民主义侵略思维,遵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归还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尽管这种目标在目前还无法达到,但中国必须明确提出这个总目标,然后再提出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日本对华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总体上呈现强硬姿态,由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等原因,致使中日高层互访中断数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9月的日芩自民党总裁选举被视为扭转中日关系的关键,从目前形势看,预计“后小泉时代”日芩依然鹰派当道,小泉之后日苓总体战略还将朝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方向加快步伐,如何修复日中关系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艰巨课题。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自民党派阀政治回归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自民党前任总裁小泉纯一郎在其当政期间采用了一系列标新立异的政治手法,使该党传统派阀政治一时间似乎面临消亡的境地。但是,小泉刚离任不久,曾经红极一时的"小泉政治"即迅速走向终结,派阀政治随之卷土重来。究其原因,小泉政治其实只是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而自民党的派阀则由于建立在日本社会、历史和文化基础之上,不可能轻易消亡。不过,对于自民党来说,不管是小泉政治还是派阀政治,从根本上说一切都是为了权力。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的亚洲外交可以概括为:小泉强化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外交安保战略使日本的亚洲外交陷入死胡同;安倍的"价值外交""新基轴"虽然表现出一些灵活性,但没有脱离小泉时期的外交实质。福田康夫上台,可能意味着小泉-安倍亚洲外交路线的终结,但日本的亚洲外交布局总是取决于其国内的政治走向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朗"改革派"日益活跃,009年大选后发起了以反对选举舞弊为核心的大规模政治抗议活动,伊朗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改革派"的崛起是伊朗社会和政治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理念来源于伊朗伊斯兰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民主政治思潮的影响."改革派"倡导的政治议程改变了由伊斯兰意识形态和革命性言论垄断伊朗国内话语权的格局,已成为伊朗国内政治思潮的一部分."改革派"秉持文明对话的理念,张温和的外交政策,是促进伊朗外交政策温和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受多种深层次因素的影响,改革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难发挥与其实力相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泉、安倍政权交替与日本的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泉、安倍政权的内外政策表明,民族主义正在成为主导日本政治的重要因素,走出战后体制,成为"正常国家"是日本当前的主要目标.日本仍然要保持日美同盟,不会改变和平发展道路.当前日本的民族主义与战前不同,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但也有为右翼势力操纵的可能.因此,必须关注和研究日本的民族主义趋向,认真应对日本正在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韩建交1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韩关系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一是相互利益的认同;二是发展目标的共识。此外,政治共享性、经济互补性、地缘临近性、历史纽带性、文化相似性等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化解东北亚的冷战格局、稳定朝鲜半岛局势,并抑制新冷战思潮的形成。对制约半岛南北战争的可能性,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制约美国的东北亚战略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同时,改变了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环境,并有助于推动东北亚自曲贸易区的建设,促进东北亚经济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13.
战后中日关系经历了数次大的波动和曲折。影响日本确定和实施对华政策的各种因素当中,日本的社会思想意识,特别是对外认识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因素。90年代以来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之势和安全战略的调整趋势,对中日政治关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中日关系的政治环境明显恶化。我们应从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出发,注意日本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的变化动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治右倾化和钓鱼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政治的右倾倾向日益突出,具体表现在日本政治体制的演变、外交政策、军事、许多日本政治家多次“失言”等方面。公然挑起钓鱼岛争端是日本政治右倾化的结果。地理条件、历史文献、国际法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人民决不允许日本把中国的钓鱼岛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5.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15,(3):3-19,127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的近邻,彼此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少差异,既有许多共同利益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历史上,唐朝的白村江海战,明朝万历年间中朝联军击败丰臣秀吉的入侵,清末的甲午战争等,中日之间每次战争都与朝鲜半岛紧密相关。2015年对中日韩三国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中日《马关条约》签署12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朝鲜半岛光复、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这一年既是不平等的《日韩合并条约》签署105周年,也是二战后韩日建交50周年。如何从政治与经济的相关性、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认识日本政治右倾化特别是"安倍政治学"对中日、韩日关系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 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这一方面体现在对日本传 统宗教文化中“亡灵观”的继承, 另一方面是明治维新后为建立统一国家意识形态和发展军国主义 需要, 而借助神道国教化大肆推崇对天皇的崇拜与效忠。靖国崇拜从其诞生之日便深深体现出其 国家主义本质, 这种国家主义经历了早期的天皇国家主义, 后发展为法西斯军国主义而达到登峰造 极的地步。小泉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对内反映着日本国内政治基础的右倾化, 对外则表现了日本国 家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日渐增长。冷战后至今,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又以“新国家主义”的形态对亚洲 的国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倍晋三再度当选日本首相后,日中关系倒退,日韩、日美之间的摩擦增多。安倍内阁首要国内政治目标是赢得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然后谋求修改战后《日本国宪法》,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突破战后国内自我约束和国际秩序。这是日本政治右倾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反映。为确保日本不脱离和平发展道路,适当的国际管控不可或缺,因而必须捍卫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和钓鱼岛争议,促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和两国人民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 1月 1 4日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突然参拜靖国神社 ,引起中、韩等国及日本国内的强烈反对和抗议。小泉是 1 985年中曾根康弘后第二位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 ,并连续三年参拜 ,其中既有其个人政治需要及历史观方面的因素 ,也反映了近年来日本政治生态方面的一些变化。首先是“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的延续。 2 0世纪80年代 ,在日本经济实力大增、民族主义情绪上升的背景下 ,中曾根任首相期间 (1 982 -1 987年 )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口号 ,核心是使日本摆脱战败国阴影 ,成为与其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 (包括军事)大国。以该口号为…  相似文献   

19.
大选后的日本政局走向马俊威日本大选结束后,桥本龙太郎于11月7日再度当选日本首相,维持了4届达3年3个月之久的多党联合执政的局面被打破,自民党重新单独执政,日本政界进入保守势力主导的新阶段,政治右倾化倾向加强。一、日本政治力量新变化大选后日本政界基本...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很少听到“桥本政治”、“小渊政治”这样的名词,但从近两年多日本政经等方面的变化来看,确确实实让人们感受到“小泉政治”的存在及它所带来的冲击。小泉蝉联首相后是否能成功地推动经济改革,使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再现生机,这个答案似乎尚在未定之天。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其经济改革是否成功,小泉已经掀起日本的政治革命。这场革命也将会带来日本外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