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屯文化源流 边屯文化,也可称之为屯边文化。“边屯”或“屯边”指的是“屯居边地”,而有关它的一切文化形态、文化积淀正是“边屯文化”,或称“屯边文化”。边屯文化中的“屯”之本义为“聚集”,边屯就是一部分社会群体为了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聚集、驻扎在边地、边疆地区。应该说,边屯的历史相当久远,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社会组织、尤其是较大社会共同体,就产生了社会共同体间的领域分野,并随之产生互相间的联系与冲突,从而各自需要确保其领域的自然资源、社会利益、人民生命之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化语丝     
作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发展脉络,具有不可逆性。各文化因素发展的历史是不会在原有质态上重复的,即使看似相同的文化因素先后出现,也非原样“复现”。文化史上某种形式的源、流“回溯”是常有的,它有助于捋清脉络,积累文化精华,清除糟粕,打破死水微澜,兴起巨大的创造性脉动之波。一个系统只有处于非平衡态,才有利于其达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宏观状态“熵”的递增或猛增的状态。南美洲20  相似文献   

3.
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金”是“玉”,应博鉴之,约取之,吮吸之,学习之。近年来,试图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之间架起桥梁的努力已经卓见成效,文章选择儒道法兵四家代表人物思想为切入点,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呼应,旨在从宏观上探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大发展旨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社会品质,它是推动科学发展,让我们进入“中国2.0”时代的基础。立足于文化安全,强化现代文化意识,以我文化为本,学、用优秀他文化、异文明属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的实务,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与法冶中国建设的诉求,是建现代中国之需;习用优秀的他文化、异文明是与人竞争并有优势的保障和社会进步、文明的标记,文化建设、繁荣拟增大优质他文化的引进力与接受度,应大尺度地吸纳、借鉴他文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以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灵活自如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对其思想精华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展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修养。习近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中华传统优秀的思想文化资源运用并融入党的建设中,树立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文化”,这种本源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伏羲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融合性能很好地阐释海外华人心中的民族情结和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作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内在基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传统的落脚点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要实行以法治国,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承继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同时吸纳现代法治观念和先进的法律文化,建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切合中国人习惯特点、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新的中国现代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之源泉和底气的重大命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源”。做到文化自觉与强化文化担当、做好文化传承与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传播与保持文化定力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良莠混杂的当下,辨识先进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首务。而衡量文化先进与否的主要根据是看一种文化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能否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以及这种文化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否有效消化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徽商文化蕴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徽商文化中包含了团结、开拓、诚信、创新、拼搏等精神,在传承和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与要求,深入探析徽商文化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是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亦是绽放中华文明魅力之举措。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全球化内在地诉求我们对异质文化持开放宽容的心态,在“全球文化场内”相互吸纳、相互交融、互利双赢、共同发展,这对我国构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的“失望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的“失望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边屯文化是历代政府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的产物,是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以边地土司文化为依托,融汇当地和周边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典型的军屯戍边特点的文化现象。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内地军民奉调屯驻,故称“边屯”,边屯文化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云南考察指导工作期间,引用多首关于云南的古诗词赞美云南的自然生态之美和历史文化,这是对云南诗词的充分表彰和对云南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启示。云南诗词承载着许多美好理念情愫,是云南文化的优良基因。这突出表现在歌咏云南自然风光之美、气候优越之美、植物花卉之美、特产丰饶之美和人间福地之美等方面的美好诗词中。铭记传扬和时常吟诵这些诗词,有利于激活云南文化基因,推动云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5.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所受的人生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所受的人生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基本的概念、观点、立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源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文化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和文化,闪烁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是监狱行刑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通过“和文化”的教育之路径,矫正罪犯的“争”之秉性、“失范”之举、“审美”之误和“人生”之错,让罪犯在遵纪守法中实现与监狱相“和”,在改过自新中实现与社会相“和”.  相似文献   

18.
1934年发生在沧源的“班洪抗英斗争”历史,正当其时地以“民族团结,保家卫国”的红色文化实现了一个新的丰富的契合点。作为中华民族申张正义,坚强团结,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和神圣国土的红色文化资源“班洪抗英斗争”,深深地蕴含在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临沧人以优秀的民族精神品质去履行“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职责和使命,并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时代故事和英模事迹。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八月回信”为契机,更加积极深入地挖掘研究和学习“班洪抗英斗争”的意义和价值,对带领各族人民从思想深处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面对世界百年之大变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谱写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精神主旋律作品,创造更多更好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辉煌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哲学精髓到底是什么?无需旁求,中国之“中”的“国姓”便昭示着古今往来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和最高智慧.在当代文明体系中,中国文化如何立“中”之大本、求“中”之境界?一言概之:构建“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或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世纪是文化大发现的世纪.西方世界文化大发现的趋势和结果是经过由韦伯开启的学术路径,完成对以基督教为精神家园的西方文明的“理想类型”的合法性论证,最终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全球化”的理念和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在文化已经上升为欧美世界的国家战略的时代,面对发展与幸福冲突的世界性文明危机,只有“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才可能使中国文化发展回归于“中”之“大本”.为此,中国文化战略必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制度层面确立国家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自觉并厘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实现新的伦理启蒙和伦理觉悟.  相似文献   

20.
公安学作为建构色彩比较强的学科,在搭建公安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付诸更多的自觉理论反思。在处理“公安”与“警察”二者关系时宜采取先求同后求异的态度,积极总结二者的共通内容将警察研究特别是西方先进的警察研究成果吸纳入公安学的研究中来,以促进公安学的发展。公安学可以考虑将“安”和“危”作为学科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筛选公安学的基本概念、搭建公安学下设学科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