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王朝国家时代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体制上与现今有着巨大差别,但古代胥吏与现代村官的共同主体特征使他们的贪腐行为在表现、动因以及影响上呈现出诸多相似之处。从历史比较的角度研究古今小官贪腐行为,可以发现,来自行政体制的纵向监管和村级自治体的横向监管的缺失,是村官贪腐的重要条件。现代小官贪腐防治应从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小官获得感和责任意识、落实监督制度和保障基层民主上发力,构建基层小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长效机制,形成基层风清气正的良治局面。  相似文献   

2.
小官贪腐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严重败坏党和国家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最终影响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反腐败在打击"大老虎"的同时,决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苍蝇式"腐败。小官贪腐的成因很复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现有的预防小官腐败的制度尚属"牛栏关猫",这使大量小官游离于监督之外。对于"基层腐败、小官贪腐"应当高度重视,下大气力进行治理。唯如此,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执政环境。  相似文献   

3.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4.
<正>何谓"小官",在公共管理学术界有这么一个专业的词汇,叫街头官僚。街头官僚是指处在低层次的行政执行单位,同时也是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是政府工作人员当中和民众互动最为频繁、最为密切的群体。这类群体是政府形象的直接塑造者,代表上级政府执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小官"贪腐中的"小官"的掠夺群众利益之手强于公共服务之手。这一群体有着共同的特点:第一,级别低,缺少监督,同时又掌握着强有力的实权;第二,他们往往长期占据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相互  相似文献   

5.
“小官大贪”,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认识“小官大贪”现象,自然是想要达到惩治效果的前提。依笔者之见,“小官大贪”在于“三小”。 一是“小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是浸透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由此带来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官也分三六九等,人们对官的“看待”,比如尊敬、服从的程度,是与级别高低成正比的,位越高的官,受到公众的敬仰就越高。这种对小官“小看”的历史原因,还影响着当今,也同样左右着一些小官的心理,他们要强烈地表现自己的“能耐”,其中就包括贪欲。越是被人“小看”的小官,往往越有一种胆大妄为的心态,甚至他们也不在乎这样的“小官”位之丢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能捞就快点捞。  相似文献   

6.
<正>通过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小官贪腐现象的成因深刻复杂,小官巨贪的危害不容小觑。这些小官游离于上级和群众的监督之外,他们级别不高,却在自己所分管的领域"一言九鼎";又或者是身处资金拨付和项目审批的要津,因此他们往往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拦路虎。他们通过名目繁多、花样频出的设租寻租聚敛大量财富,这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流失,更是直接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能否有效治理小官贪腐关系到广大百姓对反腐成果的感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治理小官贪腐现象?我们邀请了多位该领域知名专家开出药方。  相似文献   

7.
周年丰 《楚天主人》2008,(Z1):55-55
小官之中有大贪,官小到什么程度,贪大又到什么程度?官小是"村官",贪大过亿元。据外地媒体介绍,近年来,"村官"腐败案件中有上升趋势。辽宁省沈阳市纪检监察部门在2006年上半年查办的案件中,涉农案件占28%,该市苏家屯区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涉及农村干部的案件占到5%以上。这些人受贿行贿,手法千奇百怪,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土地  相似文献   

8.
治理小官贪腐现象有两个向度,一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二是加强监督,使腐败无以遁形。这就要做到:解决权力过于集中和权力运行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建立严格的财务帐户管理和现金管理制度,解决财务漏洞的问题;与此同时,要开拓民众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七陂村,16年内连续4任村官因涉嫌违法违纪问题被免职。因此,今年3月,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七陂村开始探索借助“外来村官”模式,破解长期存在的贪腐难题。  相似文献   

10.
陈孝军 《重庆行政》2010,12(1):49-50
全国总计有500万名包括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领导着全国68万个行政村和9亿农民,在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的情况下,这个群体微小的权力通过自我膨胀、自我扩张,完全可形成一种虽无名分却能量巨大的“隐权力”。在我国迅速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下,国家对“三农”的投人大幅增加,一个有着无限“隐权力”的村官所制造的腐败规模,恐怕不会丝毫逊色于权力较之大得多的官员。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官的作用举足轻重。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近年来,屡屡爆出很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贪污大案,令社会震惊。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3.
村官腐败在高官大吏腐朽堕落的阴影下被遮蔽和保护起来,在大词腐败学的研究中受到冷落,但在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其严重性日益凸显。村官腐败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是一种“综合症”,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体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空间转换造成的。当然其治理也应是一种所谓的综合治理,通过权力与权利.制度与人心的多向互动达致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14.
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村官”虽小,权力有限,然而一旦发生蜕变,其危害很大。全国村级组织有84万之多,“村官”队伍非常庞大,对他们加强教育和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中国,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村官:一种是数量少、资源很多、以沿海发达地区村庄为主的村官,一般媒体报道的、引起强烈社会负面观感的村官贪腐案,都是这些地区的案例;而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一般农业型农村地区,村官贪腐几无空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静海县人民检察院重点针对农村地区村官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突出狠抓了村官腐败的预防工作,注重发挥“四个作用”,做到“四个用心”,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村官腐败"的原因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其胜 《新东方》2006,(6):51-53
本文所叙述的“村官”,泛指“两委班子”的全部人员,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一般来说,村子人口多的,“两委班子”的成员有10多人,村子人口少的,“两委班子”的成员也有5~6人。我国9亿农民,68万个行政村,约有500万村干部在管理这些村子。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新农村建设也是同样如此。村官能力素质的高低,是否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村官腐败”的表现近年来,在我国对高官腐败采取高压态势的同时,可能被忽视的最小职务的村官却屡屡制造涉案…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需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而其中的关节点是要让贪腐官员缺乏逃脱制裁的“安全感”。最高“两院”曾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再次明确行贿罪追诉标准,规定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1万元以上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多次行贿的,按照累计金额予以处罚。这被诸多媒体解读为遏制官员受贿腐败的重要“利器”。  相似文献   

19.
陈亦佳 《小康》2014,(1):92-93
十八大以来,已有十余位省部级官员因贪腐问题落马。中国的腐败问题像是寄生于社会的病毒.侵蚀着经济体的“肌肉”和“骨髓”。但在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却呈现出了与通常研究完全不同的两个悖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腐败恶化并存.掠夺性腐败与经济快速增长并存。这种“中国特色”,是怎么出现的7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将反腐败工作推向深入,在"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高压之下,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人们发现,不仅仅是那些"大老虎"值得高度警惕,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小官贪腐也可能演变成为巨贪,"小官巨贪"的现象在近期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报告中频频被提及。治理小官巨贪现象,关系到反腐成果的真正巩固。我们首先要发问的是,小官何以能够巨贪,小官巨贪的特征和表现有哪些?打"老虎"与拍"苍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数位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