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千年来,儒家文化已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人,谈起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谁也不能避开孔子。本文简要的论述了孔子的"仁"与"礼"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是"仁"和"中庸"思想的支撑和体现,是治理国家,成就个人事业的基准,孔子集成了西周以来把理做为治国经纬的思想,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也正是这样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本文就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礼"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做出讨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死刑     
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司法活动、包括死刑案件的处理,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五经之一,成书于汉,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和制度的书籍。其中,  相似文献   

4.
孔子弟子、孔门后学的研究是原始儒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孔子的学说赖于孔子后学而传。"孔子殁后,儒分为八"的说法来自于《韩非子.显学》,本文立足史料并结合当时的历史和政治背景,进而重新审视和研究"儒分为八"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谁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人?红了2000多年的孔子当仁不让。不但在中国,孔子在西方亦是"圈粉"无数。在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中,儒学对西方社会有过什么影响,对当今社会又有何现实意义?孔子是如何走进西方人视野的呢?"你可知道孔子怎么说"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评选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孔子位居首位。  相似文献   

6.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主要思潮之一,它从某个层面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取舍.因此,正确研究与评价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中,"新儒学派"成为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对"新儒学派"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中浅析"新儒学派".  相似文献   

7.
"礼"是在民俗基础上产生的用以调节和规范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文明长期演进的结果。在孔子思想中,"礼"有着重要的地位。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先知,能够对"周礼"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总结、继承和革新,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主观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先秦<学记>中"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意思,不应理解为"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就注意预防叫做防范",而是"教师不应当让年幼儿童接触难度较大的义理之学,这一原则称为豫".所谓"豫"有丰富的意义,即:要让年幼儿童悠闲舒适,从容成长,让儿童享受当下的生活,避免有损于儿童的成长.<学记>篇幅虽小,但其义理博大精深,犹如中国教育思想史甚至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健康的婴孩.这与独尊儒术以后中国主流的教育学思想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之前,中国在农业、水利、建筑、陶瓷、纺织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多国效仿。在美国,富兰克林、杰弗逊等开国元勋就曾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文化,用以指导新大陆的建设。富兰克林建长城富兰克林是人尽皆知的人物,然而,鲜有人知道富兰克林曾对孔子思想有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王韬对《循环日报》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韬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拓者,有"中国报业之父"之称。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成为中国人自办的近代化报纸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一例。前人多是从办报思想、新闻思想的角度来研究王韬,本文试从王韬的人生经历入手来探讨他对《循环日报》创办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向来推崇"和为贵"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提倡在均衡中化解矛盾,求得和谐与发展。那么在孔子看来,"和为贵"何以维系?"和而不同"何以可能?人际间如何把握"和为贵"才能"和谐"呢?孔子的人际和谐思想又为当下的我们求得"共赢"的共同发展给出了怎样的启示?本文将对此做简要的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尚中"、"中庸"的思想,应合了今天司法独立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法官的内心独立。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法文化当中的"内心独立"观念又与当前中国法学语境中所言说的"内心独立"是有差别的,因为当前中国法学的司法独立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法文化与西方法学语境当中的"内心独立"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今天司法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孔子法律思想已受到法史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前不久,从事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和研究的同志专门召开了一次“孔子法律思想讨论会”。这在国内外“孔子学”研究方面是空前的。孔子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和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应该得到这样的重视,孔子法律思想对中华民族法律文化、法律意识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正作用和负作用,也使我们有必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管见以为,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伦理法律化、法律伦理化,熔伦理和法律于一炉的法律思想。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无讼文化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思想特别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讼"文化产生有其包括经济、政治和法制在内的历史根源。一方面,"无讼"文化造成人们权利意识淡薄、法律地位低下,另一方面,"无讼"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仁学的人道精神与人格理想、重视现实、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的实践精神等等都曾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积极的作用,"仁学"的思想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我们应该充分的参考和借鉴这份珍贵的遗产,把它们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6.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当代德才兼备的中国青少年"德"方面的培养探讨孔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孔子和《论语》有没有法思想?能否从法文化的角度进行研析?现在已是不成为问题的问题了。不过,过去我们对孔子和《论语》的法思想研究大多注重其德主刑辅、以德去刑、以礼治国等方面,它是孔子和《论语》法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笔者近日再读《论语》,却忽发奇想:它与我国民法文化有何关系?于是,思路竟折入其中。民法是商品经济关系的基本法。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商品经济不发达,当然不可能有成熟的民法。“重刑轻民”,早已是法学界对中国古代法特征的一个定论了。然而,古代中国毕竟还是有不发达的商品经济。春秋战国时的城市、市场、贸易和货币都有相当的规模。事实上,中国古代固然缺乏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独立的法典法,但这方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中丰富的法思想通过"法"、"刑"二字得以直接呈现,集中表现为作者对"法"与"刑"两者的内涵和特征阐述。"法者,刑也"的中国古代法定义使得法与刑两者的差异性在字面上被忽略,极易造成人们对中国古代法即刑,刑即法的认识误区。虽然"法"具有浓郁的刑罚气息,但"法"并不完全等同于"刑"。"法"作为国之权衡,以刑赏二者为举措,最本质的特征乃在于其评价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谭德贵 《法学论坛》2003,18(4):92-96
《周易》不仅是中国古代的占筮用书 ,而且也包含着诸多法律思想 ,其中的“刑罚清”、“刑法中”、“明罚敕法”、“明慎用刑”以及息讼思想 ,对后世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讨这一问题 ,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努力使中国古代仁学思想系统化并趋于完善。从而使人学思想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儒家及其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