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剑  庞丽华  闫萍 《前线》2012,(5):24-26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就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居中、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发展格局,导致北京市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传统部门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宋伟 《学习论坛》2010,26(8):38-4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入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春明 《世纪桥》2011,(3):64-65
产业结构的演变是许多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量的文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关系密不可分。针对产业结构是多因素变量的特点,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关联程度,进而阐述了张掖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张掖市的产业结构对于土地利用的影响中,第一产业对林地影响最显著,第二产业对草地影响最强烈,第三产业对交通用地影响最明显;而土地利用总体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序列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相似文献   

4.
重点研究的课题有: 继续扩大就业问题 促进就业岗位的优化配置,让有限的就业岗位配置于生产效率最高的劳动力群体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一定的财政援助方式帮助一部分弱势群体退出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和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全面优化问题 淘汰上游产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重心后移;推进技术结构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速高科技产业和新型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城镇化进程问题 加快特大型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西部省区的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单一产业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变;加快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小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产业结构就是其中之一。农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今后五年要重点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通过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使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成都市产业结构域就业结构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对成都市三次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进行比较分析,认识第三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结论,为成都市就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百科文摘     
我国经济的五大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已呈现与以往迥异的五大特征。一是企业间两极分化加快,一些优势大企业迅速发展,亏损企业增加。二是平稳增长,波动减弱。三是经济增长点多元化,存在多个热点商品经济增长点。四是通胀率可望保持较低水平,可控制在5%以下。五是就业与再就业问题长期存在,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来解决。当前的紧迫任务是要尽快建立失业保险。(摘自《中国改革报》)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第一是大力发展就业内容大的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是积极开拓潜力大、预期效果好的第…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2012年到2015年辽宁省14个城市4个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经济新常态对灵活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水平与灵活就业规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消费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科技投入带动灵活就业规模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对灵活就业影响明显。综合各种因素来看,经济新常态对灵活就业影响具有复杂性。本研究对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启示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应更加关注灵活就业环境的改善;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灵活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合理引导灵活就业流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进祥 《唯实》2001,(3):22-27
近两年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朦胧感觉:中国的第三产业市场化发育迟缓。且影响着整个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这种认识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反映,需要实证研究来加以说明。本文将围绕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问题展开讨论。 一、分析第三产业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严格地说,第三产业应称作第三次产业。早在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史演进的产业结构特征,把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顺序推进的三大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继第二产业之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产…  相似文献   

10.
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对中国就业结构带来了重大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大幅度减少;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趋于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和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联结生产、生活、流通、分配、消费诸多环节,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依托,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兵团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全面推进兵团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结构尽管几经调整,但偏差仍然很大,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重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失调,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使第一产业劳动力收入比重严重偏低,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步伐加快,但又出现了生产力绝对性、相对性与结构性三者并存的过剩。当前,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即既要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又要在第二产业结构中着眼于技术结构的提升,用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产业升级的前提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与有效需求的增长。所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是把刺激需求、解决过剩同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金融活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三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业是一个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的发展将直接带动第三产业中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工业旅游等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经验证明,旅游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农民致富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玉屏发展旅游的几种实际需要旅游业在玉屏县起步较晚,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问题为切入点,首先针对进入21世纪以来辽宁省的产业与就业结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运用结构偏离系数、协调系数测度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水平;其次分析了影响辽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存在的现实性问题,结合"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背景,提出能够促进产业与就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权威人士透露,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随着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基本确立,我国从业人员的就业结构正在得到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九十年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增加8200万人。与此同时,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90年的60%下降到5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2400万人。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1990年至2001年,城镇个体私营经…  相似文献   

18.
一、入世对就业的影响和压力(一)入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入世将全球经济与中国发展的趋势整合在一起,为我国加速改革提供了机制和资金方面的保证。从而大大加速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从长远看,入世可以加速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降低由于就业问题而造成的效率损失。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劳动力供求总量的极不平衡,入世可能导致就业总量与结构矛盾的加剧。根据各行业入世后GDP和就业弹性变化预测,入世初期,失业率可能会提高。从结构看,入世头10年,第一产业会减少1000万个就业机会;第二产业就业机会有一定增加,但不能完全抵消第一产业就业机会的减少;第三产业就业机会总体上会有较大增加,但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如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从第一、第二产业调整出来的劳动力在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时期长春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十二五”期间,预计长春市第一产业比重将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主导地位不会改变,第三产业将加快发展。要抓好着力点,利用好发展环境,克服制约优化升级的因素。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完善和加强基础产业,构建以产业园区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体系,推进利用外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县域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县域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93%、人口占总人口的85%。辽宁省县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9.2%,县域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5.6%。粗略计算,全省经济总量的1/3、第一产业增加值的80%、第二产业增加值的30%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5%是由县域经济创造的。大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