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目的是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政府及文化产业的企业家、艺术家们应该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引导大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7)
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众文化的发展繁荣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评价及发展方向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大众文化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文化现象,己深深契入了我国当代社会制度形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探讨我国大众文化的当代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6.对中间阶层问题的探讨 ①关于中间阶层的定义。中间阶层有人又称为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中等收入层等。对中间阶层的内涵外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主要的有以下几种:a.把收入和财富作为衡量阶层的标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现象明显,各种“快乐幻象”普遍存在,如娱乐节目,影视大片和青春小说.大众文化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剖析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诸多不良影响.要从价值追求、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众文化的萌芽阶段,那么90年代则是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社会地位的时代.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从策划、投资、制作、生产、宣传、发行到进入实际消费,都己被纳入大工业生产的链条之中,大众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占据了当代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在文化生产和消费中的地位逐渐增强,从事大众文化制作的"大腕"、明星们也都获得很高荣誉.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和其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其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大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正改变中国大众的社会生活,给予大众生活带来了双面效果.大众文化既有给予大众文化欣赏,展现多种文化知识,丰富和提高大众素质的一面,同时又有提供低级、媚俗作品,降低大众文化品味的一面.实现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控制,对大众文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语境进行建构,则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刘宁 《理论学刊》2003,(3):123-12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兴起的大众文化在主流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及中国传统的社会心理、审美习惯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不同的审美形态和审美特征.与古典艺术的和谐美、近现代艺术的以对立为特征的崇高美不同的是,大众文化以极端化的形态表现着内在的融合趋势,从而成为走向辩证和谐美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中间阶层与大众文化的繁荣--以温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间阶层和大众文化的崛起及迅速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巨变中的两个亮点,它们都是在经济体制转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都是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发展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图以温州为例,就此着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的大众文化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比较中西两种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其在文化主体、文化本质和主要功能上,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