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近年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通过对此类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盖治”应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因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处置并非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只有实现善治,各级政府才能构建应对层出不穷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长效机制,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鲍韵 《法制与社会》2011,(18):197-198
近年来,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确处理好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群体性事件不断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实践,对公安机关如何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水平进行了思考。从加强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入手,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个基本原则,提出群体事件处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培齐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培 《法制与社会》2012,(1):193-194
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和稳定,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为案例,着眼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对群体性事件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将政府社会管理和群体事件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找出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涉法事件的法律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突发的过程,群体性涉法事件在现阶段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主要矛盾。社会转型、行政行为违法、群体法制意识淡薄、基层政府权威弱化等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其本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复杂性以及过激性。对群体性涉法事件的解决,法律手段意义重大,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救济体系,才能从源头上规制群体性涉法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还是因为群众缺乏行之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本文立足群体性事件的现状,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6.
刘扬 《法制与社会》2012,(34):188-189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阶层,社会控制、管理机制运转不灵都必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频度和强度。因此,群体性事件频发是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反映,是各个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体现,是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首先就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其类型,然后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功能与作用,最后在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构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晶 《法制与社会》2011,(13):173-17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寻群体性事件的历史性渊源,指出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党和政府解决群体性事件提供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法院遭遇的群体性事件调查报告——兼谈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法制与社会》2010,(6):177-179
群体性事件高发是社会矛盾激化的重要表现。针对法院的群体性事件并非都是因为个案的司法不公而导致的,民众不信任司法公正才是引发集体到法院上访的重要原因。诉讼解决争端具有其他解决手段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社会效果。因此,需要锻造一个独立、权威、自律的司法系统,只有这样的司法系统才能够做到司法公正,才能受群众信任并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各种矛盾很容易激化,从而诱发各种群体性事件。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本文主要从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缘起、城市社会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更好地加强城市治安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屠翩翩 《法制与社会》2012,(23):164-165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隐患.在现实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常与政府正义与否存在密切的关联,同时,政府正义也成为能否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条件.只有从政府行为、道德和制度三方面构建来保障政府正义,才能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和解决.  相似文献   

11.
段嘉庆 《法制与社会》2014,(5):185-186,203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已呈高发态势。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已然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威胁到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为化解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研究,辨析事件性质、揭示发生原因、阐释演变规律,是有效防控群体性事件的前提,也是从本质上正确把握处置思路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马亮亮 《法制与社会》2010,(20):190-190
群体性事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人民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特定的社会特征。在目前对于群体性事件性质及定义仍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分析其特征,对于准确定位群体性事件,并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必然存在各种社会问题,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理机制,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经济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突出已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妨碍社会稳定大局这一现状,分析了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的特性及形成规律,提出了处置群体性矛盾事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冲击。因此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5,(1):76-82
社会深刻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共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价值观追求型和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极易引发聚众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层次矛盾愈发尖锐、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失灵、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社会因素与各种不良社会心态为主的个人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群体性事件视野下防控聚众犯罪,其根本方向是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其着眼点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冲突程度,其关键点是建立规则和程序,开启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进程,规范公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18.
张青松  马少珍 《法制与社会》2011,(30):193-194,19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革既给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群体性事件还会不断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阐明了关于社会;中突功能的一系列观点,对正确分析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由此产生了大量群体性事件,并且规模和表现形式不断升级,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化解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以云南孟连"7.19"群体性事件为切入点,从法治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以期对群体性事件的化解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20.
房琴 《法制与社会》2012,(4):176-177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社会生活和公共安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群体性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寻求恰当的路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每个有责任感的国人的共同使命.本文通过在对群体性事件定义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适应当前社会稳定发展的良好措施来更好的解决甚至避免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