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雅丽 《世纪桥》2013,(5):29-29,31
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启蒙的逻辑及其意义做了理论探讨。首先考察了西方思想家关于“启蒙”问题的基本观点,并且阐明了启蒙以及启蒙理性的基本含义;其次,文章结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观点阐明了启蒙理性由于自身所蕴含的危机最终走向工具化的技术理性的内在机制,即启蒙辩证法;最后,文章指出了启蒙理性所内蕴的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在国 《探索》2003,(5):64-65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亦从过去单纯追求实用到既注重实用但更追求审美的转变,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经营策略进行相应调整,笔者认为适应感性消费时代的企业营销新路主要有开发情感产品,设计情感商标,制作情感包装,创意情感广告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存在很多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从幸福本身的意义中得到启发,寻找幸福的应有之路。亚里士多德、康德、叔本华等人对幸福的阐释值得参考,我们因此能够确立当代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4.
个人的感性幸福是功利主义原则的逻辑起点,快乐与否是功利主义判断人类行为的标尺,因此。功利主义难以调和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对立,这一对立直接暴露了功利主义本身的弱点。到了二十世纪,功利主义者尝试着以道义论的视角考察功利主义,努力实现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的启蒙发生了转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命题是在对"救亡压倒启蒙"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的。高举马克思主义启蒙旗帜,担负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当代使命,需要正确审视"救亡"与"启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启蒙的政治理性是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民主法治社会的政治理念之基础,它为政治社会提供了强大的“公共性”支持。然而,启蒙的政治理性在当代却遭受到大众民主理论、批判理论、精英统治理论、系统功能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的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启蒙运动尽管有很大缺点,但其政治理性的理想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作为文化批判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隽鸿飞 《求实》2003,2(4):23-26
启蒙的作用主要是执行一种文化批判的功能 ,并在批判中实现人的生存方式的创造性的转换 ,从而促进全新的主体的生成。因此 ,启蒙的本质并不仅仅是建构 ,而且是对人之存在的一种持恒的批判活动。启蒙的这种批判的本性 ,就根植于人的实践创造的活动之中。从康德、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到福柯 ,他们对“什么是启蒙”的回答 ,正是对启蒙的这一本质的揭示 ,现代西方文明危机的实质在于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分裂使启蒙理性丧失了其批判的维度 ,蜕化为单纯的技术理性。为此 ,必须通过重建主体性 ,在人的实践创造本性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启蒙  相似文献   

8.
感性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历来都是哲学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直到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将感性理解为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才真正赋予其存在论意义和科学化内涵。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既要重视感性直观,契合民众感性认知习惯,又要立足感性活动,关照民众感性意识需要,从而由理论性文字灌输转变为具象化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9.
幸福与国民幸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们物质、精神等各项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后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的、持久的、快乐的心理体验,它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辩证统一。国民幸福指数是幸福理念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应该牢记国家崛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幸福感却未见同步提升,“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成为一些民众缺乏幸福感的生动写照。经济增长与国民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巨大反差不禁使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什么?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什么?政府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幸福指数”开始进入各级政府和决策者的视野,也逐渐走进百姓生活。引入幸福指数概念,客观分析幸福指数的适用范围与制约因素,全面认识和理性解读幸福指数,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的文化启蒙并没有真正完成.从社会精英层面来看,文化的启蒙仅限于那些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知识精英,而且他们肩负的救亡图存的使命也使他们不可能实现现代精神的启蒙.而广大民众的启蒙从现代化进程一开始就失落了.尽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并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但这种变革的核心是在社会制度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触动文化精神的根本,这是中国社会转型迟缓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社会大震荡和政治大变局,引起和促成了社会风俗、文化心态、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潮,其批判锋芒直指封建制度和宋明道学,倡导个性自由、利己主义,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人格平等,表现出中国人文主义的思想觉醒.  相似文献   

13.
张典 《唯实》2000,(9):124-128
许多学者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看作是鲁迅在坚持启蒙立场的同时,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是反启蒙的,而且将鲁迅的虚无心态直接等同于西方反启蒙的存在主义,这是不准确的。鲁迅的虚无心态并不是反启蒙的,而是他深感中国启蒙运动过于艰难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表露,是他的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启蒙面临后现代思潮、大众文化、复古主义等思潮的合法性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应担负起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启蒙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践性、阶级性、教育性等方面都应承担起启蒙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尽管超感性世界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但其同样不是一个纯粹想象中的虚幻世界,其不是现存的却是现实的,尽管其时刻都离不开感性世界,却又竭力试图超脱感性世界而独自实现永恒的自我持存,在其所闪耀的虚假永恒光芒下,遮蔽的是其试图不让人察觉的种种特质。如果说阶级性是超感性世界的本质,虚伪性是超感性世界的特质,颠倒性是超感性世界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同一性则是其所幻想建立的理想世界。超感性世界的种种特征决定了理性的僭越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而这种僭越不仅仅是不合理的,更是充满危险的。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启蒙重在对人的自由、道德和主体性的关注。对于如何实施启蒙,康德对共和制给与了特别的青睐,认为这种制度是启蒙得以实现的理想中介,并可导致永久和平的目标。而人类道德性的实现亦惟赖共和制所提供的良好的教化。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超越了几千年来牢牢禁锢着人类头脑的追求极限、本原的还原式思维,使哲学重归故里,为后世学者掘开了用之不竭的思想之源———人类存于其中的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中,启蒙本质上是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人获得"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但启蒙在后来的演进中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启蒙变成了"神话",人又重新陷入了"非神圣形象"--"资本"的"自我异化"之中.马克思哲学的使命就在于揭示资本逻辑的"自反性",把人再次从"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中拯救出来,从而超越启蒙,进行启蒙的"再启蒙".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从人的本性、经验出发探讨幸福,初步揭示了需求等元素和幸福的关系,对幸福实现也有浅显的认识,为马克思幸福观的问世做了铺垫。马克思自觉地从实践出发对幸福的本质、内容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哲学思考和研究,站在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审视幸福实现。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伦理思想和社会实践理论辩证有机融合,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一步揭示了幸福的基本属性,诠释了幸福悖论,有助于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自由自觉的追求并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