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2.
震惊全台的“新瑞都案”、“高雄市议长贿选案”两大弊案,掀开了台湾政坛的一角,让人们从中管窥到其“金权政治”“黑金政治”的真面目。“金权政治”“黑金政治”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台湾地方派系。它是在一定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以精英分子为龙头,依靠政经资源,主要通过行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12月3日举行的县市长、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不仅攸关岛内各党地方执政版图的重划、政党声势的消长,更被视为是对陈水扁当局的“期中大考”和“信任投票”,具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前哨战的意义。岛内各政治势力莫不卯足全劲,尽力冲刺。在民进党饱受“高捷弊案”巨大冲击,国民党声势高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国民党大获全胜,民进党遭受空前挫败,亲民党与台联党基本被边缘化,其他政治势力鲜有表现机会。这一结果,不仅给岛内政局带来了重大冲击,而且也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鹏 《台湾研究》2006,(6):13-17
长期以来,民进党在台湾一直以所谓的“清廉”形象自居。随着岛内涉及到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弊案不断爆出,陈水扁的主要亲信、家人、亲戚和民进党高官涉及弊案的消息层出不穷,引发台湾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政坛动荡,陈水扁和民进党在台湾的形象也因此跌人谷底。民进党何以在上台后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滋生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本文将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中的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面向,剖析民进党当局产生贪腐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民进党执政后的台湾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前景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进党上台执政后,就台湾经济发展方向与政策进行研究探索,确定以“绿色矽岛”作为台湾总体发展远景目标,以“深耕台湾,布局全球”作为21世纪台湾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与战略,台湾当局积极推动将台湾建成全球或区域研发中心、营运总部与“全球运筹中心”;以知识经济为主发展“高附加价值制造中心”,发展以“两兆双星”为标志的核心产业,建设以信息化社会为标志的“数字台湾”。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5月台湾大选、陈水扁登上“总统”宝座至今,已有八九个月时间。大陆固然不希望有台独背景的陈水扁上台,但还是抱着“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给其一段观察期,此间对台湾并无直接迅速的压力。孰料陈水扁就任后,台湾自乱阵脚,几乎没有稳定过几天,经济急转直下,股市跌跌不休,政坛更乱得不可开交,“行政院长”辞职,副“总统”忙着跟媒体打官司,“总统”自己一会儿陷入绯闻案,一会又要面对“在野党”的联合罢免。台湾《天下》杂志最近的调查表明,因为失望,  相似文献   

8.
南方朔 《南风窗》2011,(14):99-99
那些黑暗的部分由许多人的不平所组成。只有记得那些黑暗不平,一个民族才有希望。冷眼看世界,常常有心情无法平衡的时候。最近,台湾军火大王单亦诚病逝上海家中,这则新闻就让我心情起伏良久。20多年前,台湾爆发海军采购弊案,参与该案调查的尹清枫  相似文献   

9.
台湾股市前段时间景气低迷,投资者常有“悲情股市”之叹。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曾在威尼斯影展大出风头.现在的悲情股市却叫人颓丧。台湾的流行音乐影响广阔。股友们自然也饱受熏陶,于是,一些损手烂脚的投资者不甘之余.把陈淑华所唱的经典之作《梦醒时分》改填新词后,取名为《重挫时分》,歌词抒尽股市套牢者的悲情。“新词”公布后,股市圈外人亦感心有戚戚焉。  相似文献   

10.
台湾股票市场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台湾研究》2005,(4):26-32
台湾股票市场交易规模庞大,曾在国际股市交易额排名中高居第3位,为岛内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筹资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台湾股市也经历过举世罕见的巨幅波动,有明显的不成熟的阶段性特征,民进党执政后台湾股市更是陷入长期低迷,由此造成民间消费低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因”,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岛内“反贪倒扁”运动风起云涌,蓝绿政党激烈对抗,陈水扁弊案缠身,两岸局势又受到因“废统”风波的冲击。为此,台湾当局加紧整军备战步伐,加强对军队的掌控,深化与美日的军事合作,不断提升“以武拒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初进入媒体视野以来,大陆和香港两地传媒,在四波接力式报道浪潮中,为嘉利来案从商业纠纷转变为公共事件缔造了“公共空间”。媒体的曝光,学者的评说,社会名流的参与,国家领导人的批示,新兴力量和传统力量的合流,将一起普通的商业纠纷急速演进为焦点话题。从“嘉利来大坑”到“北京门事件”,媒体并非唯一的力量,以法学家为主导的学术界,是促使嘉利来案迅速公共化的催化剂。抛却嘉利来案本身的是非曲直不论,仅看两个阵营的力量对比,堪称势均力敌。但是,因为大多数媒体和学术界的加盟,舆论的天平最终倒向嘉利来。这样的结果或许并不公正,可它并不影响我们对“商业纠纷何以转变为政治事件”这一现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49年国民党政府溃逃台湾以来,台军的军事战略先后经历了“反攻大陆”、“攻守一体”及“固守防卫”等三次军事战略的调整和五次大规模整编部队,再加上1997年由李登辉政府颁布实施了“精实案”,从而使台湾军队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增强。目前,按照台湾奉行的固守战略,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16.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信用危机”大规模爆发了。其中最让中小股民痛心的,不是他们亏了多少血汗钱,也不是股市运作体系中对他们的一系列不公平,而是他们发现:他们无法再去信任一些什么,他们找不到一个可靠的支点去判断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谁都有可能造假,从企业自身到其上级主营部门,从券商到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沿着一条人工制造的“虚假繁荣”的通道,多少垃圾公司招摇过市,大圈其钱。不客气地说,中国股市活跃着不少妖魔鬼怪,以及帮助它们化妆、易容的帮凶。当一批股市上的妖怪开始现形时,人们必然  相似文献   

18.
新闻眼     
《南风窗》2006,(24)
北高选举难改台湾政治生态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之所以广受关注,除了两地是“直辖市”的地缘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是过去半年反贪腐强风持续吹袭下的第一次民意检验。由于“总统”陈水扁与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分别受到国务机要费案和首长特支费案的严重冲击,这场选举已普遍被外界视为是台湾选民对扁马二人的信任投票。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2月14日,广东(大亚湾)核电合营公司宣布:“已决定工程进度调整为一号机组于1993年夏季并网发电。”尽管公司同时还公布了一系列工程顺利完工的消息,说明产生延误的仅是辅助管道安装工程,但是,种种传闻在此之前已经应运而生,不胫而走。当内地人还在等待有关消息的时候,有的香港报纸已在大做文章,于是,风潮又起。且看港报文章的下列标题: “大核建造工程漏弊百出管理层掩饰图减透明度”“大核错漏百出‘癌细胞,难清除采用‘即食’措施图掩港人耳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族群动员,将查弊案操作成蓝绿对决,陈水扁暂时稳住阵脚,但操弄“本土、族群”的民粹效力在递减,绿营内部也发生了一定的松动。同时,国亲之间的变数同样微妙。马英九在静观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