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宪政时代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津燕 《理论前沿》2004,(23):23-24
宪政时代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或宪法之治,实施宪政制度是法治的最高境界。为实施宪政制度,必须进一步对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以及人治与法治等问题深入思考。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对具体实践的影响力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2.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是实行宪政,但宪法权威的确立不仅需要宪法本身的调整,也要求一套体现宪法精神、实现由规范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的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违宪审查的制度建设.借鉴参考世界各国宪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认真总结本国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违宪审查制度才是追求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以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为基础的一种法律体系.宪政是以法治为条件或环境,以宪法实施为依据的民主政治形态及其运行过程.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是宪政的基石.这是因为法治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原则之一;宪政的基本精神是建立有限政府,而法治正是其集中体现;法治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法治观念的养成是宪政实现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的成长过程是权利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也是美国社会变迁的制度轨迹.其权力结构及其行使方面,塑造了美国独有的分权制模式并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宪法政框架,蕴涵了权利至上与程序优先的理念.违宪审查既是保障美国宪法实施,落实分权制衡的有效措施,更是法治文化和权利文化的制度化形态.权利文化是宪政文化的核心,权利扩张及宪法化和国际化是权利文化的重要表征.建构弘扬权利文化的宪政机制具有普遍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宪政,作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核心,在观念上体现为一定的宪政理念:即主权在民、人类尊严以及有限政府。而宪法作为政治正当性的制度安排,正是上述理念的实在化。当政治生活实际地建立在宪法的作用的基础上时,宪政也就确立了。因此,推行宪政的关键在于制定一部合乎宪政理念的宪法,并且切实保障宪法作为根本规范的最高效力,使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而宪法作用的发挥,必须保证宪法的权威性和统一的宪法秩序,这就涉及到对宪法实施的监督以及相应的违宪审查制度的设计及其运行,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对违宪审查制度的研究近几年得到了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7.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史,自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1982年的宪法颁布,中国前后有十几部宪法,但这十几部宪法包括最近这部宪法都没有得到实施.然迄今宪政始终却未能在中华大地上实现.究其两者的原因,固有多端,然宪政文化之缺失乃为其深层次之原因.因此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建设时,应当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奠定宪政文化的文化基因;加强宪政理念的宣扬与宪政知识的传播,打造宪政制度实践的民情社会环境;推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精神,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以此来构建宪政文化进一步推进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已经取得了七个方面的进展。1 .以宪法形式确认和保障了公民一系列广泛的自由民主权利。 2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3.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代议民主制度。 4.加强了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5 .限任制的确立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 6.改变了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 ,把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列入宪法之中并且在实践中推动了村民自治的发展。 7.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发展目标。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也存在问题 ,并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根源。中国宪政建设还面临很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直接决定着中国宪政的进程和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近代或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与“专制国家”相对立,是依法治理的国家。法治国家的主要特征是:(1)实行宪政。宪政是立宪政治的简称,即实施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宪政是以民主和法制相结合,即以民主为基础、宪法为准绳,构建国家政府,治理国家社会。(2)法律至上。即  相似文献   

10.
中外行政法治的实践表明,行政法的发展不仅落实了宪法的原则性规定,传播了宪政的基本理念,而且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补充、发展了宪法,推动着宪法的修改与完善.同时,行政法的发展也给宪法实施、宪政生长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宪法与行政法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为了推动这一关系的良性发展,必须树立宪法至上的基本理念,并建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确保宪法与行政法的发展符合法治国家的应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强调依宪办事,维护宪法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制约权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内涵。它明确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模式,阐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人权入宪对我国行政法民主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行政法民主化发展与宪政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指出行政民主是宪政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涵 ,人权入宪是 2 0 0 4年修宪的最大亮点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人权入宪对行政法民主化发展趋势的影响 ,旨在从行政民主的角度为我国宪政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实行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均呼唤财政立宪主义理念的落实,其中对国家税收权的制约是核心。为此,不仅需要从宪法的意义上对"税收"的内涵进行解读,展现其中蕴涵的宪政主义精神;而且需要从征税权的行使、税收收入的使用、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征税权的合理划分等制度上进行建设和完善,方能在通过财政立宪推进中国宪政进程方面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4.
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重视现代伦理精神,因为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现代伦理精神是指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体现了蕴含责任的自由精神、社会整体和谐基础上的个体进取精神、与效率的统一的平等精神、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精神。现代伦理精神的形成既有赖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和民主政治的高度完善,又深刻地影响着它们.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促进现代伦理精神的形成;同时又应该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建构现代伦理精神,以推动现代法治国家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理念,标志着中国民主法治的深化,更是党日臻成熟的执政能力的体现。同时,依法治国方略在确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司法公正、加强严格执法、建设法治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本文结合学习十七大精神,分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性及其内涵,研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相对应的一种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形态。一个法治国家乃至法治社会的形成,依赖于全体公民厚重的法治思想和牢靠的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法治之魂,法治之脉,是法治中国建设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应注重挖掘、培育地方独具特色的法治精神;清醒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全民参与性和生活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法治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公安机关践行法治精神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当前形势下,公安机关应该公正执法,树立法律至上的精神;公开执法,树立公平正义的精神;严格执法,树立保障权利、限制权力的精神,从而践行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宪政建设不仅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可行的实施措施,更应以公民对宪政的理解和需求为基础,如此,宪政建设方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宪法保障,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因此,在中国当今宪政语境下,了解并加强对公民宪政需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宪政是中国自清末立宪运动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根本目标;而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这两大目标紧密相连,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了和谐社会,才能为我国的民主宪政的孕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实现民主宪政,才能保障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健康发展。民主宪政与和谐社会的实现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树立宪法至上的权威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0.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