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上海农村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春天,使上海农村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上海农村正在实现“三个”历史性转变,即: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1997年,郊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8.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9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7%。1997年人均创造GDP为1.8万元。同时,郊区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的份额上升。1997年,郊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为28.5…  相似文献   

2.
面对全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农村经济发展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把农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要进行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三是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离土不离乡”、“离土也离乡”等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四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效益”的转变,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上四个转变都要通过市场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首先要得到市场的承认,才能在交换中实现其价值。搞生产先找市场,这对农民和各级农业、农村干部部…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南粤大地更加郁郁葱葱。充分焕发出积极性的农民,在发展农村的商品生产中表现出了极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十多年的开拓,广东省的农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到去年年底,各类水果和水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328.6万吨和207.7万吨,比1978年增长11倍和2.1倍,农业商品产值已达402.55亿元。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农民扩大流通、搞活流通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为许多农产品是季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8,(2)
农业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刊评论员刚刚离我们而去的1997年,农业形势喜人:虽然北方广大地区经历了少见的持续干旱,秋粮减产,但全年仍然创造了灾年夺丰收的佳绩,粮食产量达到49250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这实在令人兴奋。但人们在谈起农业形势时...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人力资源,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低下、行动力不足等阻碍农业科技推广前进步伐的问题。只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转变农业生产观念,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民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发展、农业产业提升、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是广大农村在新世纪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茂名是一个农业大市,加快农业发展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在过去一年,遵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粮食生产在面积有计划调减 43万亩的情况下,总产仍然达到 161万吨, 100%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水果在遭受严重冻害情况下仍然达到 121. 7万…  相似文献   

7.
叶明柱 《民主》2010,(9):51-52
目前。南昌县已经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三产结构由2002年的26.7:48.7:24.6调整为2009年的13.5:66.0:20.5,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新兴工业强县的转变。但与此同时。全县粮食生产增长势头不减,播种面积达到183.12万亩.  相似文献   

8.
经过20年的改革,目前我国农村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如何适应这两个根本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紧迫...  相似文献   

9.
试论小城镇建设的区位选择万意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呈迅猛发展之势,1978年建制镇2850个,1987年突破10000个,1994年就达到16433个。小城镇的迅速发展,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农村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李睿 《学理论》2013,(33):236-237
解决三农问题并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其中重点之一就在于需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及其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技术变革,地方高校有优势,也有能力推动农业社会的转变和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各地方高校师生的知识、人才、技术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剑麻是一项宝贵的亚热作物资源。广西剑麻自1954年5月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剑麻业该往何处去?本文就此谈谈认识和看法。一、剑麻产业化是广西剑麻发展的必然选择1.广西剑麻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广西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目前,世界上只有12个剑麻生产国,主要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中国等地,均为发展中国家。据国际粮农组织硬质纤维委员会1997年终报告,全球剑麻产量已从1991年(3617万吨)开始逐年递减,1997年已降至2356万吨。截止1997年,中国剑麻年…  相似文献   

12.
推动西部开发工作要从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培植农业新的增长点。一、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是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二十年来的农村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业的历史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甘肃来说,这一阶段也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告别了短缺,农业增长的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全省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3.
山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索——长宁县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经验○高万权彭正琦邓崇德赵文年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长宁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97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226个村,总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3...  相似文献   

14.
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具体实践,是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特区农村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城市化,这是中国改革的伟大创举G但是,转变后的“农村”怎样加快发展步伐,是深圳特区顺利完成“第二次创业”,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课题。(-)深圳特区农村城市化后,依据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力争国民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在构建和谐“焦煤”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四个环节”上狠下功夫,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健康、稳步、协调地向前发展。2005年, 原煤产量达到6081万吨,精煤产量达到2441万吨, 煤炭销售4569.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2.8亿元,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农的对策选择吴仕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纵深推进,农村科学技术不足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直接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快农业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一、构建宏观约束机制,规范政府农业科技投入行为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一项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形式,既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又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一大二公"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夺得了连年丰收.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4624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14147万吨,增长46.4%.棉花产量451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一倍.油料产量1613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二倍.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产生最早的地方之一,伴随传统农业形成并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长期以来,以种植业为中心、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环节的农业经济在我省占据主体地位,并产生了相应的人文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开始摆脱传统农业社会发展阶段,发生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也不断更新、变迁。青年是我省农村一支积极而又活跃的力量。在近7000万农业人口中,青年为1278万,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优化配置各类人才,构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人才管理新体制,为实现跨世纪的农村经济发展远景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光辉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取得很大发展,乡镇企业也相继崛起,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大大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突现了出来。一是农业生产不能与市场衔接,出现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业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小农产规模的经济,单纯农业性生产比较效益低,没有竞争力,难以进入社会化大市场;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与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