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民族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与之相应,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也经过了初步探索、稳步推进和日趋成熟三个阶段。新的历史时期,以文本学的研究方法深入经典理论的思想逻辑,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不同学科空间,当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要求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有价值、理论、实践等各方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为价值目标,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经验提升为理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转化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物质力量.此三方面的基本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民族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娜尔  张银花 《前沿》2009,(4):84-86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民族和谐发展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研究这一成果,深刻理解民族和谐发展的含义,分析其基本内容和基本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结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既需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也需要从学科领域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结构.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和人学理解为一个"七维结构",它们相互联系.互有交叉,形成一个清晰的理论体系.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人学的研究比较成熟和富有成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有待深入,而最为欠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生态学的研究,需要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特点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创立了自己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既有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又有着符合中国实际的特点。 (一)民族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总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该学科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专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统计分析可知,从事该专业教学和研究相关教师及研究人员在知识背景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通性,研究方向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等方面.然而,该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术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学术传统尚未形成,学术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学科建设上尤其不能简单地诠释党的历史理论和创新理论,更不能与党史、党建学科雷同,混淆学术研究与一般性宣传的关系.事实上,该学科基本研究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该学科的知识基础包括:中国国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近代世界史.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民族问题方面有着极其全面而丰富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政策的依据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强大武器。中国共产党就是运用这一理论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成功地有成效地解决了民族问题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其中“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胜利,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宋涛 《桂海论丛》2008,24(6):20-23
民族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经历了以政治平等为特征的发展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全面协调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段学品 《创造》2019,(2):31-35
2005 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增设为一级学科并对相应的二级学科进行规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历程。时至今日,已经走了14个年头,期间不管是学科建设、学科意识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马克思理论学科意识和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基于学科建设为载体的人才培养也不断完善。毫无疑问,由原来设在一级学科政治学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转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不仅是时代前进的规律使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应有之举,是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意识形态引领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 理与当代中国民族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具有鲜明 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年来 ,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创造性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 ,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 ,促进了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 ,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新的世纪 ,民族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 ,努力探索解决民族问题的新途径 ,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学术界关于如何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展开了热烈探讨,展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气象,但争论中反映出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作为理论武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史和现实经验加以科学总结,以求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族群研究的重点是族群边界问题,族群边界的作用在于组织、沟通、结构和规范人们之间的互动。族群认同在于自识和他识,只要人们在互动中保持族群认同,就会确立其成员的标准和标志其族群边界的方式,因此,族群边界是由族群认同生成和维持的。族群是具有文化差异的社会组织,而不是文化承载和区分的单位,共享文化是长期社会进程的结果。多族群的相互依赖取决于族群间的互补性,其文化不同是族群间长期差别造成的结果。族群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探究族群认同与族群边界保持,而不是研究个别族群的内部构成和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改善民族地区治理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民族理论及其实践存在一些缺失,民族研究中引入族群理论是必要和可行的。族群和民族是两个互补的范畴,族群理论应用于中国实际时应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文章论述了这一比较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相同之处和差异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4,30(3):107-110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这一话题的全部困难与希望,直接取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活动的中国语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需要确立一种基本信念: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首先是理论自身的任务,是体现马克思主义美学自我内在理论价值的存在方式。而提倡"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的原创性",既意味着对于单一意识形态延伸理论形态的突破和对于简单意识形态话语的超越,同时也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学者提出了一种与时代相符合的创造性理论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创建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 ,就是他探索批判理论“规范性”的过程。在确定以“交往行动理论和话语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对于启蒙的思考经历了断裂、残缺和重建三个阶段 ,其中关于“启蒙与现代性”之间关系的思想 ,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基础 ,并最终使他偏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