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再认识过程,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包括如下一些问题。关于过渡时期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提出了完整的过渡时期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但是,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经常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的。因此,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过渡,还是指向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过渡,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列宁对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作了完整准确的解释。他在《国家与革命》这部名著中,把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早年的“跨越”思想和晚年的“跨越”思想一样,指的都是“跨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不是指“跨越”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直接实现社会革命和人类解放。马克思早年“跨越”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共同胜利论”和“发达国家带动论”。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存在并正在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此时代的德国看作是“支配着世界市场”,并能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因此认为德国能把前资本主义国家或非资本主义国家带到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去,因而也不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的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4.
一、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而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叫作共产主义社会。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并且第一次科学地预见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逆转的,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无产阶级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才能使这种必然性变成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于一切形式的资本主义。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繁荣。现象,以及迄今为止,社会主义革命未曾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胜利的事实,也丝毫改变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2)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创造了毁灭自身的物质力量和阶级力量为基础,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随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两个必然"的实现在现实的实践中,是长期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共产主义,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是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具有多样性;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客观尺度和无产阶级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主观力量为条件。待各方面条件成熟,"两个必然"必将成为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上层建筑。对于以往的社会形态来说,它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但它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来说,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尚未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其自身基础上不断成熟、不断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发展的过渡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时期的过渡。过渡时期是指横插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特定历史时期,是“从前者变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经设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将出现一种无限美好的崭新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将它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或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或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完全的共产主义社会。自此,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传统观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当资本主义发展还处于上升时期时,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断言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需经历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结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从提出这一理论至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恩当初对未来社会特征的推测,有些已经变成现实,有些还有待将来的实践去验证。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0.
有人这样引证马克思:说按照马克思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整个社会历史是按照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他们以此证明: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中国逾越了资本主义阶段,所以现在要补资本主义的课。有人还说,只是“由于理论家的?懦和对极左思想的让步”,才没有提出“资本主义不可逾越”的问题。这种“补课论”的错误是明显的。但由于它硬拉上马克思主义原理为自己作装饰,容易迷惑那些对马克思主义和历史知识都接触较少的年轻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的有关论述,以便正本清源,澄清是非。社会发展总规律不排除个别国家特殊情况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确实根据社会经济结构质的规定性,按照历史发展总顺序,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种基本形态。这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但是,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说过。一切国家都毫无例外  相似文献   

11.
西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中,艾伦·布坎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代表。他通过对艾伦·伍德"交易正义""先定和谐""虚假的意识形态"以及"偷换概念"的批判,重新建构了马克思正义问题的逻辑结构,并提出马克思的"正义"是"共产主义的非法权评价视角"。人们通常认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因为这种制度是"不正义"的,人失去了社会生存的"权利"。而共产主义是最符合"正义",最能够满足人类生存"权利"的社会。然而,在布坎南看来,马克思所提出的共产主义,是一种超越法权框架的评价视角,共产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优越,不是因为它实现了正义和权利。共产主义社会作为阶级消亡、国家消亡的理想生存方式,根本没有"正义的环境",言外之意,根本不需要提出"正义"和"权利"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共产主义是正义和权利不再是问题的社会。这样,自然就变成了"非法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丁立卿  兰玉艳 《学理论》2010,(29):16-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哲学与经济学双重批判的方式指出,蒲鲁东、傅立叶、圣西门等主张的共产主义的根本缺陷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现实生存方式的前提下意图实现人类的自由解放,这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解放诉求不仅在于扬弃私有财产,更为根本的是否定与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形成新的共产主义的生存方式。在变革生存方式的语境中,此种共产主义的特质是: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从片面性走向全面性,从利己性走向社会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的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中都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现象,据此,西方学界兴起了“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企图用“同一社会”代替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宣扬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趋同论”,否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企图在我国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如果仔细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就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某些共有特征和要求。例如,就经济方面来说,首先表现为两者都有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资本借助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进自身增殖过程而形成的数字资本主义为当代西方激进左翼哲学提供了新的批判基质。奈格里、阿甘本、罗萨、巴迪欧等激进学者分别回溯生命政治学、“机器论片段”、马克思异化理论、共产主义学说等理论资源,洞察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的新治理方式、新生产方式和新生活体验,寻求新型革命主体,探索数字时代实现“新共产主义”的路径。四个命题的回溯遵循着解读-批判-超越的理论逻辑,揭示数字时代资本主义社会日趋常态化的症候机制,延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具有的反思精神和人的自由解放的价值旨归。他们的批判方向大多呈现分裂分化的状态,停留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症候的表象分析,偏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域;有关重振共产主义的设想姿态大于行动,弱化了共产主义的革命性特征,最终忘却探析资本主义种种社会症候的根本目标在于摧毁腐朽的资本主义剥削机制,找到真正的主体性力量承担起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性任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 ,在揭露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揭示未来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方向的。列宁说 :当他们“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的时候 ,不能不非常自然地“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崩溃的问题 ,去考察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① 所以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 ,有不少地方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预见和设想。但是 ,从思想方法上来说 ,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 ,他们丝毫不想制造一个乌托邦 ,丝毫不想从理性原则出发来预定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本来是在继承资本主义成就基础上建立的、克服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高于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型社会制度。但是,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原先资本主义不太发达甚至很不发达而封建主义传统又转为深厚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理应着重清除封建主义影响,大力吸取资本主义精华;同时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长期以来犯的历史性错误,形成了高度集权、个人专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同时又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扩展到十几国,苏联模式推广到社会主义各国。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重复了苏联的历史性错误,因此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屡受挫折,甚至出现动乱。痛定思痛,沉痛的历史教训促使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总结,幡然醒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考察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本主义崩溃逻辑。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阶级结构的批判性分析构成了资本主义崩溃逻辑的两条主要路径。资本主义崩溃的历史意义在于资本主导逻辑的终结和阶级社会的结束,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物,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共同体意义上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多方面地揭示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了科学的蓝图。认真地学习《决定》,对于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运动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于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是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提高的。马克思当年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曾作过一些科学的阐发,这对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时期,他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出发的,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的论述也是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为前提的,他不曾料到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会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马克思预料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切或主要资本主  相似文献   

19.
“欧洲共产主义”(以下简称“欧共)”,是七十年代中期在西欧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是西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将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它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它所从事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9)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出发,将其当下的经济事实概括为"异化劳动"。他认为异化劳动是对象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特殊蜕变。人的真正本质的积极肯定形式本应该是普遍而自由的类存在物,劳动是人本质力量的确证。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是异化劳动,其根本上源于人本质的异化和扭曲,这种异化世界必然归宿是它的自我扬弃即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了人本质的复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