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法院依职权将执行程序转入破产程序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关键点,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探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法院执行部门在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中的能动性,论述人民法院在“由执入破”中的作用。从立法对策层面说明了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衔接的立法需求;从司法对策层面提出了在当前法律规定没有修改的转型期,改变单一申请主义不利影响的措施,即在实务上借助司法建议实现“由执入破”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陈璟 《法治研究》2010,(1):81-85
司法审判是人民法院的职权所在,信访化解作为与救济性质、法律理念完全不同的事务,也在法院的职权范围内。信访化解与司法审判两种职权的混同既浪费了大量司法资源,也扭曲了司法职权本身应具备的涵义,对司法审判的独立、公正和权威造成了不良影响。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就必须优化法院司法职权的内部配置,对信访化解进行重新定位,限定其受理主体,规范其处理程序,严格其审查对象。摆脱信访化解对司法职权的桎梏。  相似文献   

3.
<正> 当前,各级人民法院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司法建议活动。这对于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扩大办案的社会效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司法建议作为一种司法制度臻于完善和发挥更大作用,有必要从理论上、立法上和具体作法上进行一些探讨。一、司法建议权是专属于人民法院的职权司法建议权,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对于案件所涉及而又下应直接作出裁判的某些问题,以建议的方式,提请有关单位或部门自行解决的一种职权。记载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登记管理工作",该条款十分明确规定了统一管理的主体。我国法律至今没有规定鉴定机构与鉴定人的登记、管理有任何例外情形。根据这一规定,社会司法鉴定机构与鉴定人必须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人民法院对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管理的司法鉴定机构实行核查于法无据,超越了人民法院职权,因此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机构不能实行核查。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执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实施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总体目标。执行工作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执行工作制度为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篇的修订(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就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执行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量刑规范化问题研究——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司法改革项目,也是人民法院"三五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量刑规范化问题的研究,对于规范司法行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法院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都具有重大意义。量刑规范化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法官审理刑事案件的刑罚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增强量刑的公开性与透明度,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更好地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将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列为其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随之,各地法院涌现出不少围绕法院职权优化配置的举措,如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潍坊模式"、陇县法院的"能动主义八四司法模式"等典型事例。学术界分析上述改革措施,主要以审判权优化为内容,少有涉及法院行政管理权。然而,法院职权优化配置,如果不涉及法院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明确审判权与法院行政管理权的适度分离,很难达到理想之效果,故此,本文以此为题进行一些论述,以期引起一定的重视,对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结的案件发现确有错误,依其审判监督职能,有权对案件提起再审,这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自身监督的职权。司法为民,是当前最具时代色彩的司法话语,它指司法应当以人民为本。本文认为应当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重要的职能之一。然而,检察机关的民事行政法律监督却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上,已明显滞后于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现实需要以及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民行检察工作存在着许多立法缺陷。伴随着改革方式的不断深入和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构想,完善现行的民行检察监督制度、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既涉及商标权人的利益,也涉及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在此类案件的审判中应强化职权主义,防止因过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原则,损害公众利益,损害司法的形象和权威。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既涉及商标权人的利益,也涉及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在此类案件的审判中应强化职权主义,防止因过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原则,损害公众利益,损害司法的形象和权威。  相似文献   

12.
司法解释对于法制的建立与完善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司法解释权却逐步走向扩大化的道路,这不仅损害了司法权威,同时也侵犯了立法权威。致使司法解释权扩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立足于立法与司法两个层面对其予以分析,以期还原司法解释权的真实面目,为控制司法解释权探寻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民法院能否不经当事人主张而援用诉讼时效的问题,法学界的一致看法是:无论当事人是否了解时效的规定或是否提出时效抗辩,人民法院均应依职权调查诉讼时效。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从职权主义的习惯思维出发,也惯于主动援用诉讼时效。本文认为,诉讼时效应由当事人主张,人民法院不应主动援用。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的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应当成为《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本文仅就《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与刑事司法职权配置有关的几个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中国司法鉴定》刊登的"司法鉴定机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法院对外委托为视角"文章后,拟以司法鉴定管理者的角度与该文作者杨圣军就"司法鉴定机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商榷。认为该文对司法鉴定机构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调查,未占有详细材料,没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没有抓住最重要的问题。其要害是人民法院超越职权,插手管理司法鉴定工作,这是影响司法鉴定工作发展的最主要的核心问题。对策就是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都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对方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如君 《法制与社会》2012,(35):143-144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经颁布即将实施,该法为民事检察监督的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立法支持,也为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民事检察监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历程。历经多年的司法实践,在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民事检察维护着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推动了立法不断完善,正逐渐走上了正轨。  相似文献   

17.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职权性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民事个案中认定驰名商标,本是保护驰名商标的重要执法措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出现了被“异化”和“神话”的现象。司法层面上的原因是驰名商标诉讼中过于强调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被弱化。认为驰名商标诉讼的目的和价值决定驰名商标诉讼中应强化法院主动审查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并在司法实践中从程序上构建判前内部审核制度和实体上强化司法主动干预两方面规制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18.
王丽 《中国司法》2010,(7):59-6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其中,司法职权配置既是司法体制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司法行为运作的权限基础。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成为司法理论研究与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判》2012,(11):69-73
近年来,人民法院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加强人权保障、提高司法能力、践行司法为民为重点,通过深化司法改革,有力促进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自"一五"纲要以来,人民法院推出的司法改革措施超过百项,其中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揭示和遵循司法规律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当数以下10项。  相似文献   

20.
张玲 《人民司法》2016,(4):102-106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首次提出推动司法救助制度立法,本文以此为契机,回顾我国司法救助制度从无到有的渐进式发展历程,检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规不统一、对象标准不明确、资金短缺、受助群体有限、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该制度的保障功能和价值定位为立足点,从应然角度出发,分析司法救助制度的资金来源、救助范围、审批及发放、监督等实然化路径,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提出立法建议,切实发挥司法救助制度应有的司法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