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贞勤 《侨园》2013,(7):72-73
<正>半个多世纪前的抗日硝烟早已散尽,抗日先烈们把血肉之躯献给了那个悲壮时代,其中最为著名的英雄集体有狼牙山五壮士和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其实在山东,还有一个英雄集体马石山十勇士,其英勇悲壮堪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媲美。日军"合围"马石山在山东胶东半岛的乳山、海阳两县的交界处,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马石山。远远望去,宛如一匹驰骋疆场的骏马,飞腾在蓝天白云之中。1942年,山东的敌后抗战正处在最艰苦时期。11月8日,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亲赴烟台召开会议,决定发动"第三次鲁东作战",妄图歼灭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抗战     
《民主》2015,(9)
<正>70年前,在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中,我们民进的先辈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带领大批进步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日军侵华后,马叙伦直面日寇铁蹄,与杨秀峰、许德珩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任主席,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王绍鏊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并同蓝公武等在北平发起组织救国协会,支援东北抗日联军和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周建人自始至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身体力行投人抗日救亡运动,同进步文化界人士一起,多次签名发表反对国民党投降政策的救亡宣言。1936年,赵朴初参与联合佛教界人士成立"中国佛教徒护国和平会",任总干事,号召民众起来"反对内战,抵御外侮";1938年,他与胡愈之、  相似文献   

3.
王丽文 《侨园》2023,(1):60-61
<正>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大刀进行曲》与《义勇军进行曲》等同时入选。这支歌的入选,把人们的思绪又带到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战场,带到了歌曲诞生时那令人难以忘却的沉痛记忆中。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进入到全面侵华阶段。当时处在前线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组织了抗战敢死队——大刀队。当晚,  相似文献   

4.
杨小燕  刘玉霞 《团结》2005,(4):46-48
冯玉祥将军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民革中央常务委员、民革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是民革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追求光明和进步,渴求祖国繁荣与安定。在抗日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高举手中的抗日大旗,在各个战场上奔走着,呼吁着,引领着无数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民众走上抗日的道路,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强而拼搏。一、反蒋是为抗日,保蒋亦为抗日。力主抗日,“精诚团结,抗战救国”是他的抗战精神所在。虽无实权,可抗日热情始终不减反蒋是为抗日。1931年,因中原大战失败而偏居山西的冯玉祥,闻听九一八事变之后是“肝胆欲裂”,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5.
王恩宝 《侨园》2023,(1):52-55
<正>中共满洲省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成立的地方组织。从1927年10月成立到1936年1月撤销的8年多时间里,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群众开展反日斗争、武装抗日斗争的同时,也领导了东北地区文化战线的反日斗争。从而极大促进了东北地区抗战文化的形成,有力配合了群众反日斗争和武装抗日斗争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正>过去几十年来,我们习惯将抗日战争称为"八年抗战"——起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投降。这一观点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早已深入人心。而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用"十四年抗战"取代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并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确保突出"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那么我们为何要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将"八年抗战"正式改  相似文献   

7.
1937年12月27日,山东省会济南失守.1938年1月初,日寇又占领了我的家乡日照县城,我亲眼看到日伪军的肆虐残忍,体验到日寇铁蹄下的恐怖与痛苦.“七·七”芦沟桥事变的枪炮声,以及我亲爱的家乡的沦陷,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更加坚定了我为挽救民族危亡走向抗日疆场的决心.1938年夏,年仅15岁的我,毅然离开家乡和父母,徒步130余里,报名参军,成了山东抗日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群众是中国坚持八年长期抗战的有力保障,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才使抗日战争取得了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表达抗战意愿积极推动政府抗战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和在东北的"不抵抗主义"等行为激起了全国民众强烈抗议,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群众纷纷表达了坚决抗日的迫切愿望,以各种方式推动政府抗战。以"一二·九运动"为标  相似文献   

9.
山西抗战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的发端,也是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始基。它不仅对于华北抗战的坚持、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整个抗日战争中还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山西抗战的成功发动,是党中央和毛泽东运筹帷幄、精心部署的,是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思想伟大胜利的一个光辉典范。(一)“七·七”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准备而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的非武装斗争提高到了武装斗  相似文献   

10.
70年前,红色圣地延安的延河之滨,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党的第一所高级干部学校:陕北公学。此后的几年,陕北公学培养了1.3万名抗日干部。毛泽东在此留下豪言壮语:"因为有陕公,中国不会亡!"创业之初:自力更生开荒种菜1937年"七七事变"后,面临着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潮,为了加快培养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5,(8)
<正>在中华民族与法西斯侵略者作殊死斗争的年代里,中国共产党人和进步报人把自己的笔当作刀、当作枪,与敌人搏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张闻天: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是国民党统治区有合法身份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党刊。《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为中共在国统区竖起了一面"文化统一战线的旗帜"。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  相似文献   

12.
<正>那是一场关乎民族存亡的生死较量,那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惨烈厮杀。70年前,在那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中国军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毅果敢的精神处处涌现,其中尤以空军将士为甚,他们用悲壮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用自己的鲜血把一个个名字写进了中国空军史。如今,当我们翻开那幅壮烈的历史画卷,英雄们的面庞浮现在眼前。我们这些在宝贵的和平环境下工作的新时代中国航空人,不应忘记那些曾在祖国危难之时以身报国、血洒蓝天的中华雄鹰们。"空军军魂"高志航(1908-1937)高志航,辽宁通辽人,抗战开始时任中国空军主力部队——第四战斗大队大队长。  相似文献   

13.
王贞勤 《侨园》2014,(6):64-65
"忙里偷闲"逛泰山廖容标1912年出生于江西赣县,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8月进入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举办的"白区干部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赴山东。1938年6月,廖容标任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员,在泰安、莱芜、淄博、章丘一带发展革命武装,成为泰山附近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于佰春 《侨园》2006,(5):21-23
中俄友好年里,为寻访埋藏在岁月深处的中俄友好故事,作者在牡丹江找到了85岁的关雅文老妈妈。老人的深情回忆,重现了中苏两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斗友谊。辗转落脚铁岭河1937年春天,为躲避日本人的袭扰,惹上反满抗日“嫌疑”的开明绅士关老太爷一家从珲春迁移到了宁安。关大妈的父亲关老太爷在日本留学时是孙中山的崇拜者,回国后在吉林主办讲学堂,宣传孙先生的三民主义。“9·18”事变后,关老太爷的儿子关成秘密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他频繁往返于中苏边境之间,传递抗日情报,被日伪特务列为“危险分子”。为甩掉日伪特务,关老太爷更名改姓,全家迁居到牡丹江,在铁岭河镇落下脚。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35)
<正> 周恩来使用过的望远镜、张自忠将军鲜血浸染的血石、冈村宁次投降时呈交的佩刀……上千件文物,仿佛是无声的证言,展示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历史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就应当永远铭记历史。"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大校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一页,军事博物馆没有忘记,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步入位于军事博物馆东二楼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16.
卢淼 《团结》2005,(6):42-43
1935年12月,在上海一幢公寓里面,程潜将军拿着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他为国民政府参谋总长的委任电报激动万分。他早年是同盟会成员,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主席、西征总指挥兼第四路军总指挥。1928年在与桂系的冲突中,程潜被李宗仁拘禁在家,做了七年的寓公。而此时此刻的中国,正处于危难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东三省、热河、冀东,一片片大好河山沦陷,《上海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一个个丧权辱国条文签订——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是,这位极力主张全民族抗日的爱国将领,却如浅水困龙,无由申志!是程潜的老部下,曾任老六…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在齐齐哈尔爆发的江桥抗战震惊中外,此次战役的领导者马占山的名字也因此名闻遐迩。江桥抗战是东北乃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始点,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抗日斗争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起点: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抗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七七抗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  相似文献   

19.
胡伟龙 《学理论》2011,(9):26-27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对中国人民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本国利益是此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的基准之一。  相似文献   

20.
蒋建国 《团结》2005,(5):37-39
我的父亲蒋光鼐,他的名字永远和十九路军,和中国抗日历史上那次彪炳史册的战役——“一·二八”淞沪抗战联系在一起。这场战役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时刻,打响了中国正规军队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吞并整个中国的野心。他们在上海制造事端,借此提出无理要求。1932年1月28日晚11时30分,日海军陆战队向上海闸北驻军进行突袭。淞沪抗战在日军不宣而战情况下爆发了!战争爆发前不到两个星期,当时任驻守淞沪的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总指挥的父亲洞察到了日军的侵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