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学思想,马克思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从批判黑格尔等人的抽象的人出发,提出了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的前提与基点,人的解放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程度是一致的。追求自由个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尺度,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阶级社会,因为生产力的落后性、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社会动力机制的自发整合性等原因,人类历史总是按照发达国家侵略落后国家、统治阶级压榨被统治阶级的方式无情前进,人道主义者难以科学解释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而产生尺度纠结之苦恼意识。马克思承认历史自发发展必然性中潜藏的巨大代价,但反对用伦理道德谴责历史。马克思晚年分析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的国内外局势后指出,如果它们能够在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方面实现有效结合,找到变革世界历史场域属性、迅猛提升生产力、降低发展代价的突破口,就有和谐而持久崛起的可能。马克思这一思想对中、印、俄东方社会三大国当代崛起依然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既蕴含了对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注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描述,同时又以政治经济学为方法载体对这一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证明,这说明马克思的理论既包含人道的关怀,又是科学的体系。科学与人道的统一既表现为马克思评价社会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也表现为马克思理论中科学认知维度和价值判断维度的共存。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人才生长模式和人才评价尺度是正确开发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尽管一生并未直接使用“人才”这一词语,但在他的诸多著述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才思想,提出了系统的关于人才成长的模式及其评价尺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系统整理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人才成长模式及其评价尺度的思想,对于科学评价人才,开发使用人才,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梁赞诺夫为马克思传记的研究与出版做出了四大贡献:第一,首倡将马克思传记列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全集;第二,最早将马克思传记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与梅林进行了意义深远的历史争论;第三,MEGA1的编辑出版为马克思传奠定坚实可靠的文献基础;第四,《马克思恩格斯合传》注重马克思恩格斯生活、思想、革命的世界历史背景介绍,是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平思想的极好入门书。  相似文献   

7.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同一性和单线性进步论的特点.而他对历史产生和发展实质的考察,则彰显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在场以及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超越了历史目的论,是真正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学者所谓的“后马克思时代”,德里达针对“历史终结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作出了积极的评价。他特别将马克思的精神遗产与正义的理想联系起来,强调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在现实社会中的存在意义。认为尽管马克思的许多历史论断和理论主张会过时,但是马克思对正义王国的追求是我们应该记取的。德里达在“后马克思时代”时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1)
在唯物史观视域下,马克思对理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历史的反思。马克思并不否认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批判理性的绝对性,并主张理性的重建必须从观念层面走向现实层面,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社会实践活动走向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从而推动社会的合理发展,也就是社会与人的总体发展、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2)
马克思提出了衡量财富的两种不同尺度:劳动尺度和人的发展尺度。劳动尺度主要指劳动时间,人的发展尺度主要指"社会个人的发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个人发达的生产力"。两种尺度既相互区别又内在关联,共同构成了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马克思的财富尺度思想对当今社会财富的创造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应鼓励创造性劳动、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11.
王祥 《理论导刊》2023,(11):92-98
马克思“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东方国家特殊国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为马克思“跨越”思想提供了时代境遇。在“跨越”思想中,马克思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作为基础转换理论视角,在“世界历史”语境下对东方社会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将“世界历史”的方法运用于分析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从“世界历史”高度把握“跨越”式发展的价值意义。“世界历史”维度是把握马克思“跨越”思想创新本质的重要逻辑线索。深入研究与正确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世界历史”维度具有重要当代启示,包括立足马克思关于时代性质判断来认清我们所处历史方位,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奉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充分利用全球化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2.
李楠明(以下简称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新变化虽然修改了他早年的结论,把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了起来,但这同他坚持的人学立场有什么关系呢?张奎良(以下简称张):这当然有关系。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初期,他观察社会的尺度是历史主义的客观尺度,即人的价值要服从于历史的进步。这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鲜明地体现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当然对英国侵略印度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英国的侵略在客观上有利于印度的进步,因为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瓦解了旧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时艳敏 《学理论》2010,(10):66-67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妇女问题上的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家庭、婚姻的形式,勾勒并分析了妇女地位的变迁,指出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妇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妇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全球妇女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的重要论断,然而他对该论断的论证中还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不相统一的理论矛盾。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系统化,确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内在包含着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确认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出主体生成的历史必然性,从而为彻底地论证"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与人的自由发展历史相统一"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董琳 《理论导刊》2013,(4):57-5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以其中审美主体的确立与建构为研究视角,探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关于审美主体的独特价值,认为马克思的审美主体思想不同于历史上的诸种美学观,它不是孤立地、静态地研究审美主体,而是把审美主体与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将其置于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考察,并以审美主体的实现程度作为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尺,从而深刻地阐明了审美主体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未曾摆脱康德哲学传统,但在继承康德伦理观的基础上实现了伦理观的超越.从历史动源来看,马克思超越了康德将人性的改进和道德的进步作为人类历史发展源泉的观点,将人类历史沿革的最终动源凸显为利益关系;从道德原则来看,马克思将康德先验的、以人为目的的普遍理性主义道德原则发展到经验层面;从道德目标来看,康德寄希望于彼岸世界的道德共同体,马克思将其拉回到人类历史的此岸世界.  相似文献   

17.
秦越存 《理论探讨》2002,1(4):29-30
一、马克思哲学是关于现实人生存和发展的哲学  马克思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区别就在于他赋予哲学以实践性 ,并从实践出发建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理论揭示了人和历史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历史发展过程的实质是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首先 ,马克思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将实践引入他的哲学 ,而不是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旧唯物主义抛开实践 ,对事物只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因此 ,它无法解答人类历史之谜 ,在历史视域内是非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哲学则突出实践 ,以人的实践活动为…  相似文献   

18.
赫斯是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渊源人物.国内外学界曾围绕赫斯与马克思在经济异化、货币伦理、共产主义和共同体思想的传承关系上发生争论和探讨.如果说没有哲学与经济学的成功结合,马克思难以创立唯物史观,那么赫斯就是引导马克思从哲学话语置换到经济学话语的关键人物,早年的马克思正是在赫斯等人的基础上推进哲学与经济学的内在联结,并将共产主义的论证逻辑从赫斯的人本主义逻辑转换为历史生成逻辑,从而把人类解放理想奠基在唯物史观和实践辩证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极高度发展与人类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设定的共产主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克思不仅诉诸无产阶级革命,而且深入研究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审视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两种视角和两种尺度;政治经济学用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上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比例变化和剩余劳动的不同分配方式说明了类与个体发展间由对抗到一致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共产主义发展方向是实现“两个保证”,而实现“两个保证”的最重要的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的人类劳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6年完成了标志其思想成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论述了“世界历史思想”。马克思认为,各民族的不同发展的历史最终会在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交往形式的普遍发展两大动力的驱使之下向前汇入世界历史的大河,实现世界一体化过程。于是,马克思解决了长期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马克思说:“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与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马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