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莹 《学理论》2012,(15):7-8
笛卡尔致力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建立起确定的知识体系。他涤除了旧哲学的偏见,构建了全新气息的新世界的哲学。他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找到了新哲学的阿基米德点,又通过直观与演绎的方法建构了确定性的知识大厦,体现了哲学数学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如果仅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通过内部矛盾斗争来发现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那么研究"颠倒"问题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内容是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简单地把辩证法从思辨哲学中抽出来就破坏了黑格尔哲学的一致性。既然黑格尔发现了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用辩证法的逻辑推出了完全错误的内容。应该回到黑格尔哲学理论本身,发现其作为哲学前提的"自我意识"的思辨本性。马克思的真正意图就在于消解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元价值,在现实的解放的意义上重新确立黑格尔的自由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当前中国异常活跃的一个学术领域,要将这个领域向纵深层面推进,有三个"隐性"基础问题是值得审思的,它们分别是辩证法问题、事实与规范的关系问题以及市民社会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不能绕过辩证法问题,而要想摆脱来自于辩证法的隐性牵制,就只有切实地对这个基础理论问题予以再思考;只有从融合了事实性的规范性中,我们才能洞见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坚实内容;市民社会其实是马克思政治哲学问题域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只有充分理解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实质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吴懿倩 《学理论》2015,(1):82-83
在西方宗教与哲学一直是相关联的,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对多个领域进行研究并形成其独特的哲学理论,其中包括伦理、美学、历史哲学以及宗教哲学等。因此,单从一个方面理解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不够全面的,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在其众多著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我们换成以宗教哲学思维来看待黑格尔的思想,我们就会更加透彻地明白"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5.
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6.
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是我们党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也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党,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历来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邓小平同志就曾多次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哲学,掌握唯物论,学会辩证法,认为这是提高全党思想水平、认识能力和工作层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冷浩然同志在《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初探》一文(见本刊今年第三期)中进行了论述,读后颇受启发,但又想说点什么。我认为,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不能简单地拿哲学的框子去套,而必须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矛盾着的两方面的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这就需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客体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界定。  相似文献   

8.
克罗齐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成果是"具体的普遍"这一哲学思想,从而超越了传统哲学的二元论。但黑格尔的问题在于以对立辩证法取消了相异的辩证法,从而又走向了"具体的普遍"这一思想的反面。从具体的普遍与相异的辩证法出发,克罗齐建构了自己的心灵哲学,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性,宣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的这些思想,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理论参照意义,但他从精神出发的理论思考,并不能真正地走向"具体的普遍"这一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9.
邢德芬  杨勇 《学理论》2010,(22):302-3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能适应实践发展需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或没能意识到、没能正确看待和有效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缄默知识,没能自觉反思提升自己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其重要性已逐渐在领导和群众的观念中得到共识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 :掌握思想教育 ,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 ,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这一论断科学地阐明了思想教育与政治目标之间的关系 ,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的思想境界不再单纯 ,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再简单。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法宝 ,但是 ,如果我们不对这个法宝进行更新和提高 ,如果不及时进行“升级” ,很快就会被更新的“软件”取…  相似文献   

11.
一般与个别以及二者的关系是哲学史上人们长期争论不休且又十分重要的一对哲学范畴。黑格尔在唯心辩证法的基础上对这对范畴的本质和内在关系作了认真的考察与探究 ,取得了有益而积极的成果 ,并得到了列宁的高度评价。本文拟就黑格尔一般与个别范畴思想作一述评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善于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着眼政治工作的长远发展,学习借鉴一切反映时代要求的科学有益的东西”。《决定》要求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走学科结合的创新之路。我们应该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一、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  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对…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 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 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联系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学习这一论述使我们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本质是创新。与时俱进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品格和必然的规律。 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14.
一 把全部哲学理论区分为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等,是运用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考察哲学理论所得出的基本认识。没有这种基本认识,就会模糊甚至混淆哲学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的两条认识路线以及其他重大的原则界限,难以自觉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仅仅用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去考察全部哲学理论,却会严重地阻碍马克思哲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近现代三个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考察为背景,试图说明人们就"何为最佳生活方式"这一政治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我们认为,古典政治哲学因追问什么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而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而自近代以来,政治哲学这一基本问题的隐没,使得政治哲学本身的存在也成了问题,这一趋向并没有随着20世纪后期政治哲学论争的"繁荣"而得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是一本研究宗教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论专著。在该书中,哲学大师康德的思想渗入社会学大家涂尔干的观念里,交融出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先验论分析方法、道德社会的构建三方面思想明显地表现出"康德影子"的结果。因此,本文力图展示出两位思想家在这三方面思想上的交融性,从而达到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涂尔干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郝瑞斌 《理论探讨》2008,42(1):47-4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并非对宗教问题"几乎根本未予考察",事实上,马克思正是藉"异化劳动"发展、深化了"宗教异化"的思想.彰显这个一直以来被遮蔽了的批判维度,有益于深入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本真存在着的原初逻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秀娟 《学理论》2010,(16):225-226
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见,促进中职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基本因素。如果在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根据中职哲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以其中一些观点为突破口,结合心理健康的内涵,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张未知 《理论探讨》2012,(1):171-173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对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知识差距与政治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治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知识差距的现实却阻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步伐。作者从知识差距假说入手,考察了知识对政治参与的影响,以及导致知识差距形成的诸种原因和填补知识差距的措施,从而提出缩小知识差距以扩大政治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