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件大事能不能办好,最关键的是方向是不是正确、政治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具体讲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7)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首要原则。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深入阐释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要义,可以明确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统一。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应当时刻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与各方面,才能确保法治落地并深入民心。更进一步说,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互衔接,以双轨制的规范体系作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底,是诠释其法理正当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确,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社会发展健康与否的基本尺度,更意味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法治的框架内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改革,寻求法治之下的最大社会共识,这无疑是中国改革持续向前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四中全会立足于当下改革和国家治理的现状,将"依法治国"提到新的高度加以重视,凸显法治建设的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反映,是依法治国的主导力量和思想基础,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积极发挥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依法治国是意识形态所设定的,而意识形态又是由法规定、借助法律推进的,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依法治国视域下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多维路径。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全面"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从法规治党、宪法实施、立法质量、法治政府、司法公正、法治精神多个维度总体推进。  相似文献   

6.
刘书祥 《求知》2010,(12):9-1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认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加强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5,(1)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中的坚强领导和根本保障作用。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必须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适应法治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用现代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诠释和践行依法治国,一要根据中国现代化进程阐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性和巨大意义,二要用现代的国家观、法治观解读"法治中国"、"依法治国",三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充分体现现代法治精神,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程程 《瞭望》2021,(2):14-15
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党与法治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两者关系集中体现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属性,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求和根本保证;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备要素,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高度结合辩证统一的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执政责任",明确党作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地位和政治责任;必须强化"权力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完善"执政程序",改进党的执政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徐蓉 《学理论》2015,(1):127-12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法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要实施者,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改革完善法官职业准入制度、法官管理和职业保障制度,提高法官职业化程度,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社会保障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战略为社会保障法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一些立法上的难点问题有助于在法律体系协调推进中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建设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制度层次较低、立法滞后于制度建设、法律执行力度较薄弱等问题。推进社会保障法建设必须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顶层设计相衔接,统筹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纲。《决定》提出并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许多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分析了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中的7个前沿问题,即2个"坚持"、5个"关于"。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奋斗目标已被我国宪法所确认,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依法治国所具有的法理蕴义是非常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有不同的含义。本文试图从制度的层面上对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问题做一探讨。本文把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界定在法律的制定、解释和执行过程中所应符合的法治原则层面上。不涉及理念层面的法治,即法治价值的合理选择与定位等问题。据此本文认为,在我国,构成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应有以下六项:一、人民主体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8)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凝练出了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三者一并出现在了公众的视野里。作为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价值取向。青年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代表,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应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正确定位和积极行动等方面出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8,(10)
从法律、法制、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几个密切关联、层层递进的概念及历史沿革推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的政治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是加速依法治国进程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于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健全社会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关键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曾说过:“治国之道,务在举贤。”本文仅就依法治国过程中,改革的目标、方向、原则以及具体对策措施谈一些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0)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具体体现,不仅指导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并且指明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方向。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是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开创性贡献,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直接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法治自觉和价值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法治国提供了价值支撑,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依法治国的价值目标,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价值内核,公民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依法治国的价值追求。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立法以民主为本,执法以公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是当今共产主义运动遇到的新课题。现在世界有两股潮流,即科技革命的潮流和社会改革的潮流。这两股潮流在中国汇合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是潮头,只有改革妨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落后东西,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才能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所谓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就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自身改革中解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