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活动尽管多种多样,也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只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社会公共场所活动的领域,一个是职业活动的领域。另一个就是家庭生活领域。相对于这三个活动领域的道德,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不论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原则,或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如要在实际生活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就必须在以上三大领域中发挥作用。使这些核心、原则和基本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化。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德为立国之基”.“德为国之大宝”.“德为才之帅”。对共产党人而言.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加强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修养,才能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治国理政的优秀领导人才,才能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
孙江 《世纪桥》2006,(12):7-9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党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同样.也离不开道德追求。德与法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一个社会只有在德与法和谐共存.成为社会的共同的必然的需求时.这个社会才是和谐的:德与法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德”首先是社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群体的道德理想与精神追求.其次是个体的道德自觉与价值观。人生观.“法”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德的规范化.秩序化.是人人必须遵守的社会制度与行为准则,“法”源于德而规范公共之“德”.“德”台于法而高于现行之法.并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指导着“立法”的精神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德与法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平行发展的关系.而是价值导向与制度保证的关系.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体用关系。在这个体用美系结构中.“德”是根本之“体”.是治道之“本”“法”是制度.事功之“用”.但是.德与法不可偏重一方.应是二者并重.“德可固法法可厚德”,  相似文献   

4.
道德是调整人际关系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自觉来维持。而权力道德则是指权力主体在执掌和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准则。可见,权力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通俗地讲,权力道德实际上是指为官者的品行操守,亦即人们平常所说的“官德”。一个社会权力道德的具体表现,不仅会影响政治体系的运行质量,也关系到政权的形象,因而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所以,古往今来,为官清廉,…  相似文献   

5.
黄明哲 《党课》2012,(11):102-104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孔子开始,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得”“德”之间曹敬宗为民公仆、当以"德"字为本,察民情,听民声,纳民意,而后自己也会有所"得"。故《礼记》有云:"德者,得也。"无德处事,一味信奉"厚黑之学",虽亦能有所得,然有德之"得"与无德之"得"是截然不同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心中装着人民,唯独...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21):34-34
加强道德建设,是保持思想纯洁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直以来,我们党对党员、干部德的建设始终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也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近年来,中央对干部“德”的约束之弦逐步增强,而且会越绷越紧。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对“德”解释为“道德;品行;政治品质”。“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培养良好的官德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所谓“道德”简言之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内客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也就是说:1.道德也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内容,它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2.共同的生活及行为准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受长期的传统习惯的影响,与目前  相似文献   

10.
近期,“官德”成为舆论热词。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被车撞伤遭遇路人冷漠、深圳公务员廖天野殴打辱骂父母等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思.期待通过加强“官德”建设、发挥官员道德示范作用采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中组部有关人士透露,将于近期下发关于干部德行考核文件.针对“德”制定了全面考核标准。包括孝道在内(《南方都市报》11月7日报道)。  相似文献   

11.
日前,湖北省浠水县模范共青团员、“三八”红旗手、文明个人以及好民警等人们公认的道德模范,被全县中小学当作“道德教师”而纷纷请上讲台。这是该县教委推进“以德治校”,让学生受到  相似文献   

12.
少时读书没选择,见啥读啥,偶得一本《礼书》,竟也啃了起来。当读到“德者,得也”时,不知何意,请教一位教过私塾的老先生。他说,有“德”的人,也就有所得,但得到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做人的尊严和别人的尊敬。老者短短几句话,确实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社会阅历渐丰,更觉这“德”与“得”有着不同凡响的内涵:古往今来,许多人虽官居要位,却因“德”甘守清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而永垂史册者比比皆是,因“得”厚颜无耻、身败名裂、自取灭亡而遗臭万年者亦大有人在。可见,这“德”与“得”,音虽相同,但如把…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规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并要求把这些基本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五爱”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的革命传统道德,是建国以来我国道德建设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弘扬了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德观和新价值观,是宪法提倡的全体中国公民都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因此,“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道德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鹤壁市高度重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站在建设和谐鹤壁这一高度,从2007年11月开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十大道德楷模”评选活动,评出了鹤壁市“十大道德楷模”。这些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在鹤壁城乡被广为传诵,群众学习先进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青少年学生到道德楷模单位、家中进行实地学习参观。  相似文献   

15.
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这“德”、“得”二字虽然同音,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因“德”而永垂青史者代不乏人,因“得”而身败名裂者也是史不绝书的。这二字还如影随形。在贪“得”之后紧随着便是缺德。比如:得到了一次非分的公款吃请,便缺了做公仆的德操;得到了一笔小人的贿赂,便缺了当权者的德政……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因此毁掉了不少人的前程和性命。凡事必得为先,贪得无厌而丢掉脑袋,绝不是危言耸  相似文献   

16.
张峥峥 《学习月刊》2012,(8):104-104
“孝”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千百年来,暑产它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孝经》中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17.
法与道德都属于规范范畴,具有同一性和同质性。法产生前,道德就是“普遍规范”,法也体现了道德要求,法产生后,道德是基础,法律是道德的更高要求。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使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往往直接重合。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道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实践性尤为重要。在实施“以德治国”的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以什么样的“德”来治国,即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体系是什么样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所用以治国的“德”与传统道德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也不同。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要在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归纳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话“原则”     
原则是什么?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法则或准则,规范着人应当怎样,不应当怎样,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是事先制定的、具有普遍接受和自觉维护特征的一种行为准则。成功的原则是将远景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连续手段。做事情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规定”和“要求”办,这叫“讲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为官须先“德”而后“得”邹治业少时读《礼记》读到"德者,得也"一句时,父亲解释说:"有德的人,也就有得;但得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得到别人的尊敬,得到做人的尊严。"随着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对《礼记》中这句话的理解也渐深。"德"、"得"二字虽然音同,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