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对孝文化创新融入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的实践为例,论述了将孝文化中具有合理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部分融入校园文化,培育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大学校园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渊源深远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为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传统的文化内涵则是提升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效果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三个传统精神文化来源进一步深化和阐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分别是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思想、和谐之方法——"中庸不倚"思想、和谐之原则——"和而不同"思想。  相似文献   

4.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高等教育的宗旨在于“立德树人”,大学既是传道解惑之地,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园地。加强对高等教育中孝道教育的探索,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素质修养,也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新时期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孝道教育,坚持“孝识、孝性、孝行”三个维度,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的孝道教育新模式,有利于高校在传承弘扬孝文化中,凝聚善气、践行善德,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6,(3)
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精神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不仅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为其提供丰厚的滋养,还凸显了德性伦理,涵养了核心价值观的"德"。与此同时,它还契合了民众的文化心理,有助于增强社会大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在当代,通过承继传统家训文化来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路径:深度挖掘和传播传统家训文化的道德准则来促使核心价值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以弘扬家训文化来促进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以建构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型家训文化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共鸣、汲取传统家训文化合理内容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凝练。  相似文献   

6.
黄强 《求是》2014,(6):39-40
<正>云浮是全国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新形势下,如何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云浮的办法是,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传统优秀文化在"活"的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就必须与中国人思想深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建设的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元素之一,在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弘扬医德、铸造师魂,激发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与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8.
《前线》2017,(12)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又是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前线》2014,(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文化传统,并把"讲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给予高度重视。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诚信既是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的核心要求,也是社会道德和价值追求的内在基础。诚信道德在当今时代获得了新的意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个人人格完善和社会道德评价的核心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10.
王琳 《理论导报》2015,(4):45+4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关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象是传统文化,中介是文化生活和精神生产。应当指出,创造性转化是一种活生生的主客双向生成系统,而非僵死的主客二元对峙。作为转化主体的核心价值观,既要发挥对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孝"为灵魂的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渊源,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道德资源。新形势下,在分析大学生孝德观念现状的基础上探析其成因,进而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道教育的对策建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桥》2015,(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课题。中国传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源泉和理论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继承与发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关系,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程刚 《实事求是》2016,(1):96-99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根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核心理念、价值追求、社会功能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培育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路径选择要以"中国梦"引领方向,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涵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塑造自觉践行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2)
孝文化位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今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独生子女居多的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以自我为中心,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如何弘扬孝文化,发挥其在思修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本文从分析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入手,就如何实现传统孝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接提出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化解"价值观风险"是否需要"文化之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同时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抵御也需要"传统文化之根"。因此,作为"文化之根"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必须实现"现代转化",包括传统"自由""平等"价值观的"现代转化"、传统"公正""法治"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现代化"的中华传统价值观可以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土壤,"现代化"的"自我修养"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现代化"的"价值规范"也可以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生态。于是,以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化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理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传统价值观的"内涵现代化"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二是以传统价值观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实现有诸多契合点,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和创新中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落实好这一要求,贵州省黔西县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选好载体及做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从而出现社会风气十分良好,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一、植根传统文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深深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集气、强根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如何把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建设灵秀花溪文化强区相结合,是花溪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