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5,(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对执政党在新形势下适应纷繁复杂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拟在学习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来探索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当前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提出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戴辉礼 《唯实》2014,(11):40-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重要的逻辑关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3.
官德是政府官员从事公务活动、行使公共权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其道德素质的直接体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继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无论是治理体系的科学设计还是治理能力的切实彰显,都离不开官员良好道德素质的有力支撑。官德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探讨官德建设的价值,官德失范的表现以及官德建设的路径,对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索》2016,(2)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土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中国建设还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近现代治理模式、中国传统治理模式和当下中国治理问题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把法治中国建设放到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来思考,通过提高对中国法治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凝聚社会共识和培育公认的法治理念、有效制约与监督权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培养公民精神等五个方面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而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政府治理毋庸置疑是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职能转变与能力提升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但是,中国政府在管理理念和经济职能中存在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协调的弊病,为此政府要按照现代化、网络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市场和社会管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治国理政的科学论断,作为一个全新的政治概念,它不是西方治理思想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来源于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将经历从统一到异化和对立再到统一的否定之否定运动过程,与此相对应,国家职能将从以政治职能为主转变为以社会职能为主。要实现从国家治理走向社会治理,既要站在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想高度,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的原则。现阶段要重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制度现代化和国家法治化,破除"官本位"意识,提高治理者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到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危机"治理"是一种根本的跨进。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来理解公共危机治理问题,至少包含治理结构的协同性、治理内容的整体性、治理工具的科学性、治理过程的法治性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生态治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指明了方向,生态治理长效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抓手,两者耦合于社会治理范式的现代转型。生态治理长效机制是由绿色法治机制、创新驱动机制、文化培育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吸收借鉴机制组成的"五维一体"复合结构。其中,绿色法治是生态治理取得长效的保障、创新驱动是取得长效的核心、文化培育是取得长效的重点、公众参与是取得长效的依托、吸收借鉴是取得长效的条件。当前,积极构建生态治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府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与核心工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对现代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治理功能现代化要求推进政府职能现代化,国家治理主体现代化要求推进公共组织与政府结构现代化,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制度体系,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运行机制,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要求完善现代政府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经过历时性的经验总结与共时性的优劣对比而提出的现代化纲领,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内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提出的现代化目标。"双重陷阱"的外部威胁与国家建构的内生动力是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党内精英与公共理性的推动是实现国家管理到治理理念转型的核心动力;新型政治文明观念与先进治理理念是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总部署。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中,依法治国一直以来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必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理念有机结合;增强公民法律、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净化网络公共空间风气,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为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吴传毅 《学习导报》2014,(21):22-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时代命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了专章阐述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升级版。"法治中国"是对"以法治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超越。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清醒认识和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法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德 《党建》2014,(6):31-33
正精彩导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味着一元单向治理向多元交互共治的结构性转变。目前,我国公权力"越位"现象严重,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涉较多,抑制了市场和社会创造力的发挥。"软法之治"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一场围绕着政府、社会、市场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至最终的主体性变化的国家实验正悄然开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逻辑。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治理的多元化、复杂性、法治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使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需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出发,从视野、理论、价值、实践等四大维度推进创新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民生问题突出,社会矛盾频发,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逐渐失灵。故在总结反思我国社会各历史阶段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社会治理法治化模式的重构应当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在现代法治理念的指引下,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的良法之治、民主之治、正义之治和服务之治。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基层群众自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基础工程。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其中,观念和制度的现代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19.
任君 《奋斗》2020,(23):22-23
<正>2020年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围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夯实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坚持顶层设计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两个层面,提出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着重把握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以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的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标指向、价值标准和实现途径方面与国家治理存在着高度契合,协商民主内在地改进决策质量、增进价值认同和巩固领导地位的功能,对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协商民主提出新的要求,针对协商主体与协商体系构成中存在的失衡性以及协商民主在具体实践中的局限性等问题,应以扩大协商主体、优化体系结构、丰富协商渠道为手段,实现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