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8,(10)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历史成果,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新时代我们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一、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遵循历史轨迹,九十二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建国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一开始,她就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为宣传、组织工作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主客体是人民大众是的双重属性。1925年,党在通过的《宣传问题议决案》指出,党应当作群众中的鼓动和宣传。每一个党员不论他在什么地方,都应当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哲学基础,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且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 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 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 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联系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学习这一论述使我们认识到,与时俱进的本质是创新。与时俱进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可贵品质,同时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品格和必然的规律。 回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走过的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每个不同的历史时…  相似文献   

5.
论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史,本身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变革的主题。新时期、新形势,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可圈可点.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党掀起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并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性;在党内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性;在党外通过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实现乌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泛性;注重结合党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各类对象的特点进行理论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回溯历史,总结经验,对于目前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跃迁,要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出发点、着力点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8.
正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发展"特征:从发展着的历史到对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并不是过去的历史或某个思想历史,而是现实的、正在发生发展着的历史。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个历史是需要进一步阐发与突破的历史,要用发展的态度来研究这个历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发展着的、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仅此而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不可能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史思想史相混同。虽然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在全国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回顾建党88年、新中国成立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全程,总结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基于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问题和面临的多重挑战,以及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视角,迫切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而且无论处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问:为什么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说明人道主义的历史根源和历史作用,指出它的历史局限? 答: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各种唯心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是  相似文献   

12.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历史地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相互关系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对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继续清除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中的“左”倾思想的影响,排除右的干扰,顺利完成新的历史时期的民族工作的任务,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这个原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提出来的。在  相似文献   

13.
历史科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在党校开设历史课程,让干部学习历史学,是非常必要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校教育的基础理论课。党校学员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自己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为了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校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新技术革命、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向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既面临着严重挑战。又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在研究这些课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严肃、十分艰巨的工作,不能把它简单化、庸俗化。  相似文献   

15.
张琳 《理论视野》2013,(9):21-25
从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在充分肯定早期传播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历史功绩和地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并分析当时的历史局限。受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不够、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和思想体系的认识不全面、理解欠准确,对俄国和日本人诠释的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分析和思考这几个方面的局限。这与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的某些现象有着紧密关联。指出其历史局限和不足,并不是要苛求前人和挑剔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全球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不能没有世界历史眼光或视野。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置于世界这个无限开放的系统中去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并在深化已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领域,进而确立起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与革命批判性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范式。今天,从世界历史眼光出发深入考察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问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联系,不失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如何开辟并不断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不断探讨的重大问题。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并进行历史的思考,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21,259(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00年来,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道路的辩证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9.
杨全海 《学理论》2013,(29):4-6
重视调查研究是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法宝。毛泽东是积极倡导调查研究的楷模和践行者,他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了解社情民意,熟知群众迫切需要,与工农群众建立血肉联系的基础上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的这一历史经验为当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