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后疫情时代,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打压。受制于中国制造业综合成本上升、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以及各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国际制造业资本投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核心,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影响。面对制造业外资回流,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以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的基本稳定、优化制造业内部利用外资结构,这对于我国"十四五"期间"稳外资"和更好地参与并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郑瑛琨 《理论探讨》2020,(6):134-1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019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制造业冲击较大、线下实体经济纷纷按下"暂停键"的不利局面,需要为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寻找转型升级之路。依据产业分工理论和产业融合趋势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可通过建立先进制造业工业云、促进先进制造业"走出去"、鼓励融资租赁优先服务先进制造业等方式,以数字化赋能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求知》2021,(9)
正天津"十四五"规划确立"制造业立市"的发展目标,契合国家战略,符合城市产业基础和特色,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更好强化政策指引,天津市跟进出台了《天津市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天津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具体举措,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施工图。"十四五"开局年已经过半,建设制造业强市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制造业发展势头持续稳定向好,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效果明显,"制造业立市"战略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破百万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连续2年超过1万美元。当下,如何更好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快地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一个重要课题。考察世界诸国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强化科技立国与创新落地、促进国家制造业从装配制造向创新创造成功转型,是一个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项。从制造转型视角看,我国制造业长期依赖低端装配生产、缺"芯"少"核"以及科技人才供应短缺等问题,使我国现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严重受限。为此,要在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引领下,强化全产业链思维导向,坚持对"卡脖子"技术"开药方"、补短板,以制造业创新创造为圭臬培育好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型创新人才。促进制造业转型,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回应,是高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保障,我们要坚守定力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6.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前提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进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钱赚、有前途,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杨晔 《各界》2008,17(5)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对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将日渐凸显.<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发行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根基,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脊梁"。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在制造业,核心是要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进步率和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而坚持实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基础前提是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切实增强制造业持续创新的人力资本,进而就必须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要素向生产性活动配置的即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的社会报酬结构,让做制造业的人有钱赚、有前途,提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及人力资本吸引力。  相似文献   

9.
在厘清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和确定其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从制造业的增加值、就业、对外直接投资和ISM制造业指数四个方面详细考察了美国"再工业化"的效果,认为美国"再工业化"效果并不明显,并对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5月18日,《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发布。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从金融泡沫转向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回归。但这种回归,绝不是传统制造业的再复制和简单迁移。以德国政府为例,率先提出"工业4.0"计划,就在要将传统的制  相似文献   

11.
<正>一、打造制造强国时不我待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直接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制造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能给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信息化趋势下制造业仍是实体经济的主体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工业化推进,制造业的"制成品"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存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类步入工业社会,制造业成为实体经济主体。随着发达国家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经济服务化水平提升,制造业占比逐步降低,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例不断增大,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陈金贤 《学理论》2010,(11):60-60,143
我国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发展地区经济的模式,随着资源优势的下降等因素,迫切需要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战略转变。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要改变低端制造增长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韩云教授的新著抓住了这个关键,从"粘性理论"角度,以发达地区苏州为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低端制造业的现状、形成机制、性质特征和潜在风险,并提出了克服"粘性"、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路径和实现条件,对指导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眼于供给侧改革,从工匠精神谈制造业转型之路,以应对制造业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现状。以德国的工匠精神为例,提倡对品质化、专业化与标准化的回归;文章提倡制造业价值回归为恪守工匠精神的核心,对于制造业供给侧改革要有耐心和信心;并进一步提出从研发、人才、制度三方面多管齐下,加大科技研发力度,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制造强国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对经济结构升级、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等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虽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二,但中国制造的产品由于长期依靠低成本优势,缺少自主品牌及关键核心技术等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却遭受着"打折"待遇。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提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方向和任务,但对先进制造业选择标准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发展路径并未做出具体说明。先进制造业的选择应秉持系统性和全面性、协调性和动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从技术、管理、模式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建立具体的评价标准体系。依据战略中提出的"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等五大方针,总结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具体路径,为我国2025年完成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方针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7,(5)
<正>仲春时节,八闽大地绿意拂面,风光无限。踏着春天的脚步,3月28日至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领民进中央调研组,赴福建省开展为期四天的年度重点考察调研(大调研)。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围绕制造业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很多,这次大调研,民进中央把目光聚焦在了"职业教育改革助推制造业发展"上。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当口,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吹响了"再工业化"的号角。面对中国制造业渐渐萎缩的成本优势,本文认为,目前外资制造业的回归主要是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制造业的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都对上海的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上海的经济结构及发展来说,影响更大的则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阶段和新的全球视野下,以十年为周期,评判美英等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在实践方面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效,发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效果正在持续发酵中,在推动各国经济复苏和解决就业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再度崛起,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几点启示:制造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不可动摇的根基;产业更迭加速将加剧产业单一化的风险;技术+创新+需求成为推动产业革命的新动力;全球范围内制造业领域竞争加剧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如果不进行相应调整,在制造业国际竞争中将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已经实施5年,它是以美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目标,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际竞争优势,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新模式的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本国企业回归意愿增强,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使美国经济"虚实脱节"的状况有所改善。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的规模发生了跃升式的增长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借助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促使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蓬莱登州古港曾是"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放港口和连通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蓬莱人又把港口作为发展临港制造业的重要依托,为蓬莱的明天铸造新的辉煌。 近年来,蓬莱市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将临港制造业作为三大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突出抓好石化、造船、重工、建材、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